市政道路和雨污水管道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
2020-02-15曹阳
曹阳
(太原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站,山西太原 030012)
0 前言
为提高我国城镇人口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排污系统的荷载能力与运行稳定性,城建部门与施工单位应当通过实地考查选择适宜的施工地点,对市政工程的质量水平与使用寿命提出严格要求,保证位于城市地下的雨污水管道能够快速排放城市居民制造的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通过有效调控市政工程的建造速度与有效性推动城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施工人员应当详细检验施工管材的质量与使用价值,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结构制定后续的填埋计划,保证不同阶段的施工工作符合既定的质量标准。
1 市政雨污水管道工程建设模式的潜在问题分析
1.1 施工精确度较低,无法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目前我国市政工程建设工作忽视对高度集成化工程技术的使用,习惯通过人工测量确定市政工程中雨污水排水管的具体位置与管道的正确方向,在建造活动中过度依赖落后于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的陈旧经验,无法根据施工的实际过程不断总结、归纳经验,因此施工过程中的管道定位测量误差较大,排水管之间存在错位、乱序等特殊问题,造成管道内部积水严重,管道具体位置的偏差容易导致实际使用寿命缩短、排污效果有所减弱,还会影响工程后期的管道维护与保养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部分工程技术人员未能接受严格的训练与持续的监督,因此无法保障市政工程的高质量开展,多数工作人员未能清楚地了解地下雨污水管道系统的建造标准与施工工艺规范,无法达到城建部门所制定的建造技术要求,难以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建造。由于市区环境复杂,建造人员在施工场地的工作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与影响,间接性地在建造流程中造成难以修复的偏差与错漏,影响施工方案的执行完整性与有效性[1]。
1.2 管道材料质量较差,无法保证使用效果
工作人员未能根据既定的建造规划在市场上采购高性能的管材,而是选用价格低廉、质量参差不齐的工程材料,且施工人员难以有效把控管道装配的工艺水平与实际质量,因此容易发生管道之间衔接不严、间隔缝隙较大、水密性不佳等问题,工作人员未能按照施工图纸正确安装有密封作用的橡胶隔水圈,导致管道衔接部位经常出现漏水现象,建造活动中所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较差、使用寿命较短,部分管道的尺寸过大或过小,管道的排水效率必然因此有所降低,容易发生混排现象,导致项目资源利用效率低,无法取得计划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
1.3 管道基础缺乏牢固性,容易发生沉降问题
在雨污水管道建造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为提高建造效率与精确度,习惯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完成管道铺设与隧道挖掘工作,这种施工方式虽然能够快速完成建造目标,然而无法保证排水沟槽挖掘具体位置的精确度与尺寸大小,施工误差率较大,精确性不足,容易对施工场地周边的地下土层结构产生负面影响,雨污水管道系统的管道基础会因地下空洞较大而发生不均匀沉降或塌陷,影响整个工程的正常建造与使用,且在雨雪天气下未经过回填的管道沟槽容易积蓄雨水,造成排水管道表面的严重锈蚀,影响施工建造工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多数施工单位未能对这一环节的建造活动施加有效的质量控制与监管,并未详细考虑排水管道的具体装配、地下孔洞的填补等各个环节的施工方式合理性[3]。
2 市政雨污水管道建设所使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2.1 管道闭水测试技术
通过开展闭水测试,施工方可准确判定管道内部是否存在渗漏问题与积水现象,并发现施工中的管道装配误差,施工人员可在实施闭水实验之前核查管道系统中不同部分的衔接紧密性与水密性,保证各项基本指标达到计划中的质量水平,对管道内部是否发生渗漏或存在损伤进行精确判断,对符合基本建造质量要求的管道进行及时的填埋处理,对未能达到各项质量标准的管材进行修复与更换,并通过详细核查发现管道外部沟槽是否有积水存在,在发现积水后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清理,保证管道不受污水与季节性降水的腐蚀,提高雨污水管道系统的施工质量与建造效率[4]。
2.2 温度控制技术
由于地表与地下的温差较大,地下环境较为复杂,地下土层在不同深度的温度各不相同,排污管道容易因长期处于不均匀的温度下而发生形变或锈蚀,排污能力有所下降,容易被污物堵塞管道,严重影响雨污水管道的预期使用寿命,在管道的铺设环节施工工作容易受到当地天气变化与温度波动的影响,管材易发生受冷收缩现象,在管道表面产生细密的裂缝,影响管道装配工作的实际质量与衔接稳定性、严密性,阻碍城市生活用水的正常排放。为保证工程建造质量,提高管道敷设环节的施工精确度,承建机构应当定期测量管道在地下敷设区域的实际温度,进行实验性的灌水测试,并在装配管材之前对其进行保温处理,确保工程材料不会受到外界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保证管道的结构强度与耐受力,有效避免因土层温度条件差异而发生管道裂缝与管道阻塞问题发生[5]。
2.3 沟槽回填技术
为改善地下排水管道的具体受力情况,避免管道在高压下发生破裂或偏移现象,在管道铺设工作初步完成后,施工人员应当使用各类探测设备对管道的整体质量与建造精确性进行核查与评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建造的管道系统进行系统性的比对,在保证地下排污管道的施工质量达到计划中的建造质量标准后,开展沟槽回填工作,并在施工中主动采用配套的管道维护保养措施,避免未经填埋的管道受到外界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有效控制不同施工环节所消耗的工程资源,尽可能地缩短工期,防止因工人操作不当、管道受力不均匀而出现移位与破损问题。
3 市政雨污水管道施工的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3.1 进行整体性规划,提高施工计划合理性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城市发展的整体布局逐步调整施工计划,主动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对施工计划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具体步骤,将不同阶段的管道建设工作看成一个紧密连接的整体,对市政雨污水管道系统实施动态设计与规划,在完成定线工作后根据建造条件的变化对管道布局进行局部的小幅度调整,配合其他市政工程项目的建造工作。施工方应当做好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构建标准化的管理制度,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淘汰传统的建造模式,伴随现代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行建造方法的革新,在开挖沟槽、选择排水管铺设地点之前使用信息设备对管沟的开挖长度、深度进行精确测算,提高工程建设活动的合理性与精确性。通过组织系统性的能力训练,可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在管道铺设工作中按照行业规则对管道系统的地基承载能力进行核查与测试,主动采用填埋、夯实等措施逐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根据开挖管沟的实际状况清除沟槽内部存在的杂物,依照建筑规程进行整平作业,通过进行回填施工防止管道发生位移与偏移问题,在保证这一施工工作达到质量要求的同时,为后期的管道维护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3.2 采购高性能、高质量的管材
施工人员应当从源头上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吸收管材采办工作的经验教训,在购买管道材料的工作中与工商部门合作共同考查供货商与生产商的资质与生产能力,系统性地分析、评估管材试验报告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保证管材的使用性能与质量符合行业主流标准与工程建造要求。工作人员在采购管材时必须仔细观察雨污水管道的外表,选取外观平整无凸起、柔韧度、强度符合采购要求的材料。承建单位应当逐步完善工程材料采购与存储制度,弥补原材料供应体系中的漏洞与缺陷,以正常价格购进所需的管材,并对与物资采购有关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提高管材采买工作的资源利用效率。
施工人员必须根据建造场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存放管材的安全地点,为管材选择安全、卫生的集中存储环境,提高材料运输与使用的便捷性,严格管控存储地点周边的施工环境,避免集中堆放的管材影响建造工作的正常实施。工作人员应当定期核对管道的数量,检查管道是否存在裂缝、尺寸大小不合标准等问题,从中筛选出低质量的劣质管道材料并加以清理,在安装过程中灵活调节下管与装配的力度大小,避免管道与地下的硬物发生磕碰,导致管道损坏或变形。
4 结论
高水平的市政雨污水管道建设能够极大地促进城市的繁荣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以及地下排水系统的运作效能,因此城建部门与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系统性地分析影响管道施工项目建造质量的潜在环境条件与负面因素,采用具备实效的解决措施,合理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建造经验与工程技术,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与物资调配机制,高效率地处理工程安全问题,进行持续性的全面监管,促进新世纪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