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宁界渝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恢复现状分析

2020-02-15席存瑞樊友丽

生物学通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静宁县河道流域

席存瑞 樊友丽

(1 甘肃省静宁县平凉机电工程学校 甘肃平凉 743400 2 甘肃省静宁县城关小学 甘肃平凉 743400)

渝河流域曾一度水质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差,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不高,而渝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失调是制约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渝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和恢复,渝河流域生态达到了空前的良好发展势态,渝河在宁甘界出境断面的水质由劣Ⅴ类转化为Ⅳ类,甚至达到Ⅲ类标准,使当地居民不仅享受到了巨大的生态效益,而且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1 渝河地理区划

渝河贯穿宁夏隆德县和甘肃静宁县的交界区域内,发源于六盘山南麓,全长56 km,经隆德县城,过沙塘、神林、联财镇流入甘肃省静宁县司桥乡,经城关镇、城川乡汇入葫芦河,最终归入渭河。位于北纬35°31′45″~35°39′15″,东经105°48′58″~106°11′26″,属于大陆干旱性气候,年均降水量为450.8 mm,年蒸发量为1 469 mm,且为全国干旱贫困县区域,水资源非常短缺。渝河流域面积606.2 km2,水资源量2.72×107m3,流域内有2 座较大的水库,上游隆德县三里店水库和下游静宁县东峡水库,是沿河流域农业用水和居民饮用水资源的重点水源地。

2 渝河流域原生态面貌调查

渝河流域地处西北干旱地域,年降雨量偏少,水资源匮乏,流域生态脆弱,生物多样性极其有限,是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代表。生态系统功能失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率低下。据文献记载,在20世纪50年代的几十年间,渝河水流清澈见底,更能手鞠即饮;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20~30年中,随着流域周边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渝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沿线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建筑及生活垃圾等大肆进入河道,造成河体水质的严重污染;加之沿河居民对河道的占用和乱采乱挖,使得河道内垃圾遍地、满目疮痍,仅有的水体变黑、变臭,鸟兽绝迹而蚊蝇肆虐,此时的渝河实际变为一条烂泥河、垃圾河、臭水河,整体生态甚为恶化。沿河居民无法用如此河水灌溉农田,臭水河使当地居民近河掩鼻,更使下游的静宁县14 万居民饮用水质量难以保障,当然也对下游的葫芦河及渭河也造成很大的污染。2014年隆德县联财镇出境断面水质一度达到劣Ⅴ类程度,水质报告显示,进入静宁县东峡水库的入库断面和库区断面水体的生物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钾盐指数、氨氮、总氮、粪大肠杆菌群等6 项指标均超标,远低于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同年,静宁县库区水净化后的饮用自来水散发着浓厚的腥臭味,且在自来水中发现有剑水蚤和红线虫,渝河流域的水生态破坏由此可见一斑。渝河污染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因此也惊动了国家水利部和环保部,并责令挂牌督办限期治理。渝河流域生态的破坏的恶果一度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安全。

3 渝河流域近年的生态治理措施

渝河的治理自2008年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收效甚微,且有进一步恶化之嫌。集中治理主要从2015年开始,宁夏隆德县累计投资5 亿多元、甘肃静宁县投资几千万元对渝河流域进行了分阶段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河库共治、生态修复等措施进行治理[1]。

1)对沿河造成水质污染的企业予以搬迁、关停和取缔。2015年隆德县关停渝河沿线1 万t 以下的14 家马铃薯淀粉厂及多家畜禽养殖场和屠宰场。

2)实施雨污分流管道改造工程,并建立沿途多处污水处理厂,实施源头治理的截污、治污。

3)结合城市乡村建设,进行了河道疏浚恢复自净功能的生态景观绿化工程。通过清淤清污、堤岸砌护、生态湿地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将沿河打造成生态景观带。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并实现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4)对河道采取多道拦河坝的蓄水设置,沟头治理的防护埂、谷坊,以及坡地治理的淤地坝的处理,这不仅有效地涵养了水源,增加了河道内的静水量,而且使水体通过较长时间的滞留,能更大程度地通过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

5)通过种植多种适宜在水中生存的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达到生物净化水质的作用。

6)采取小流域单元治理和“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相结合,依次开展“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生态农业、生态保护”4 项工程,有效降低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的程度。

7)在河道沿途设放置居民生活垃圾转运车,河道两侧设置围栏、警示牌、界标、宣传牌,在312 国道边设置防撞柱、防渗渠、事故应急池等工程,有效地控制了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

8)通过制度约束和生态环保理念的引导,依法监管严禁私自采挖和占用河道,增强民众环境保护和维护的自觉性,以确保生态的持续稳定性和环保的长期制度化,建立河长制和巡河人员的一贯制度,全力推进河流管理保护范围内的划定工作,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

9)齐抓共管,确保渝河流域在跨界治理中有统一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集中物力、财力、人力进行水域污染治理,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群众生活在短期内得到显著的改观。

4 渝河流域生态恢复现状

通过11年的渝河整治,特别是近4年的治理,渝河流域生态达到了空前的良好发展势态。上游为隆德县城的生态景观段,中游为沙塘镇的水质净化段,下游为神林镇和联财镇及静宁地界的自然恢复段。目前渝河流域的生态,特别是中、下游的综合生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河堤两岸绿树成荫,河道水草丰盛,水禽品种繁多,水体清澈见底,流域内有机农业蓬勃发展,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人景观[2]。

4.1 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

1)植物多样性。渝河流域的自然植被属于半干旱和干旱的草原类型,原生态流域内植被稀疏,草林覆盖率低,自然植被差,有效天然牧草少。通过治理,两侧山坡防护林郁郁葱葱,两岸现代化有机农田绿意悠悠,河堤两岸绿树成荫,河道水草繁茂似锦。河道中主要植物种类包括人工栽植种类的菖蒲、芦苇、东方香蒲、黄花鸢尾、千屈菜、柳叶菜、小蓬草、扁杆荆三棱、水葱、酸模叶蓼、刺儿菜、拂子茅、薄荷等,占据覆盖河道的绝大部分空间,是水体净化和水禽栖居的主要植被。其他众多矮生的适宜水生的本地禾本科、莎草科及菊科植物位居浅滩位置,对水土保持起到重要作用。在河岸上,除栽植杨、柳、松、柏、榆、槐等乔木外,还辅以灌木草本类,例如,柠条、沙棘、柽柳、红花山竹子、紫花苜蓿、冬花、马先蒿等,不仅产生了生态效益,而且还起到了生物防护的作用,可防止人畜禽随意进入河道,并阻止了随风而起的固体垃圾进入河道。绿色植被不仅净化了水质,同时也美化了河道环境。

2)动物多样性。由于河道水体的净化,拦河坝使河道蓄水量增多,河道植被增加,使得渝河流域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在渝河流域绝迹几十年的水禽也大量迁徙而来,并在此生息繁衍,例如,大白鹭、中白鹭、灰鹭、苍鹭、长脚鹬、翠鸟和须浮鸥等。在2016—2019年,大白鹭最多时达到7只,并与3 只灰鹭连续4 个冬季在渝河流域的中下游段越冬,成为留鸟;长脚鹬有几十只之多;须浮鸥的种群数量最大能达到上百只。2019年在渝河河道中又发现中白鹭18 只,苍鹭3 只。本地的原有鸟类数,例如,白骨顶鸡、绿头鸭、水鹡鸰、红嘴蓝鹊、环颈雉、灰喜鹊、大山雀、麻雀、啄木鸟等量也大幅增加。其他的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类也时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动物的繁衍生息,不仅代表着生态的优化,同时使人们在观赏形色各异的鸟类的过程中生活变得情趣盎然,进而唤起了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4.2 生态治理效应回报分析 通过渝河流域的多年综合治理,渝河在宁甘界出境断面的水质由劣Ⅴ类转化为Ⅳ类,甚至达到Ⅲ类标准,保证了下游14 万居民的饮用水的水源质量。当地居民不仅享受到了巨大的生态效益,而且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态意识,居民自觉维护生态的意识增强。随着河道生态的恢复和良性发展,渝河流域的小气候达到了人们宜居环境状态,两岸的农田在清澈的渝河水的灌溉下,生态农田的效益逐年变好,居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居民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中生活的情趣为之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也得到了升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治理理念。在加强生态治理的国情大背景下,通过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能将一个穷山恶水、一片苍凉的西北干旱地区治理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生活环境,充分证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完全可实现的。

5 渝河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保持及改善的措施

1)生态入侵问题。在渝河流域的治理中,引进的菖蒲、东方香蒲、千屈菜、柳叶菜和小蓬草等植物都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在河道中生长非常的繁茂,且茎秆极高,各自在河道中形成了优势种群,已经明显地对当地土著物种芦苇、酸模叶蓼的生存范围造成一定的影响。据资料报道,千屈菜、柳叶菜和小蓬草在陆地的适应性也很强,所以要合理评估、密切监视它们的生长范围,以免造成严重的生态后果。生态的改善固然很重要,但在改善区域性生态的过程中,要严防外来物种入侵的危险性。

2)养护问题。护养不仅包括流域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也包括生态植被和水资源的护养、更替和合理开发利用。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的形成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所以不能在生态治理初见成效之时而一劳永逸。为了能使河道治理可持续性地进行,通过护养结合、合理开发、增加生态效益的产出比,实现长治久安之效应。

3)监管问题。建立完善的流域环境保护法治和标准体系,用制度维护来之不易的生态环境的改善。用法治不仅约束当地居民的环保行为,而且督促“河长制”中管理层用一以贯之的态度,用实际行动监管治理河道。

4)跨界生态补偿机制的管理问题。进一步完善流域内甘宁界的跨界生态补偿机制,使跨界流域上、下游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形成合力,共同建造青山绿水的美丽家园。

6 渝河流域治理的前瞻性分析

通过对渝河流域湿地的进一步保护和建设,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渝河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加强渝河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推进渝河流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和湿地净化等生态功能,使渝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渝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农林牧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村社会文明显著进步,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了村新、山绿、水清、人富的治理效果。渝河流域生态的改善,使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利用,草林覆盖率大幅提高,水土流失得到了治理,居民生活用水得到了保障。不仅涵养了水源,调节了当地的小气候,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干旱、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促进了农林牧副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向着良性、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综合性发展。使群众具有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为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静宁县河道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静宁县苹果产业竞争优势提升对策分析
沙颍河流域管理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河道里的垃圾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