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建筑施工安全课程路径研究

2020-02-15

山东化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筑施工育人

郭 华

(1.湖南科技学院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2.湖南科技学院 湘南传统建筑与乡村建设研究所,湖南 永州 425199;3.湖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课程思政”是德育教育在新时代的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了“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1-2],“课程思政”实施的主渠道是课堂,作为高校专任教师的同仁们应该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培养具有良好品格的高素质人才,为开创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2017年以来我校积极探索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并在学校文学类、理学类、工学类等各个学科进行了试点,试图在2018级学生中进行全面推进,充分发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专业集群的协同育人机制,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将专业集群下的各个专业、各门课程联系起来,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深度。建筑施工安全课程作为一门蕴含着多学科知识又有中华民族传统安全理念的土木类专业课程[3-4],在学生掌握了土木类概念性知识,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流程基础上,必须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涵及作用,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及施工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学生不仅懂得工程技术,更重要的是掌握好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树立起专业思想与“课程思政”思维双重意识。

1 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建筑施工安全是土建与安全类学科集群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开设土建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必须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是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结合最紧密的一门课程。对于如何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建筑施工安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在探索阶段,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5]。放眼于国内其它高校,将“课程思政”融入建筑施工安全这门课程的也无先例,更谈不上教学借鉴与教学成果。在我校建筑施工安全这门课程“课程思政”的讲授教学中,只有凭借着三位教这门课程的老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进行探索,专任教师的专业性较强,授课教师在讲授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时容易限定在专业领域内,教师的授课水平与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并且有些教师对该“课程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将课程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授课方式、方法及切入点,不能贴近课程实际、不能很好地换位思考,与时俱进的能力也有所欠缺;此外,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总想着书本知识的重要性,不能很好的转变观念,不能将掌握知识与工程责任、工程安全意识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导致学生的学习陷入到重知识、轻德行的学习风气中,违背了高等教育培养高知识、高素质人才的初衷。

2 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建筑施工安全是土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练习紧密,为了符合新时代高等教育全方位、全面育人要求,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要以土建学科本科生培养目标为基础,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注重糅合价值塑造、正能量传递、责任感的德育传授,形成“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育人模式[6]。要达到“三位一体”育人目标,首先是教师内化,传递课程。具体是教师要根据知识、德育双重育人目标下,构建该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逻辑思维与判断、人文修养,正确的认识与了解世界,要让学生明白建筑施工安全对于整个土建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体现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色,传承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其次是学生熟悉课程,激发爱国情感。具体是要将课程与行业背景紧密结合起来,以学生学以致用为基础,通过学生的学习了解行业、领域的发展过程,而建筑施工安全这门课程对于行业、领域的影响力,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7],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程的内涵,激发学生想学的积极性,再在学习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爱家爱国热情,树立起为行业发展、国家发展、社会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理想信念。再次是强化思维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具体是以课程为出发点,辅以工程特点,引领学生深入认识课程与专业的内涵与外延,作为未来的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要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辨识,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方式;对现有的工程隐患排查方式,解决措施进行不断创新,提出更加高效、快速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对工作方法、工程技术方案不断创。最后是自由平等,强化担当。具体是要以辩证的思维认识工程主体之间各方的关系,秉着自由平等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而真正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职业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而担当是工程技术人员权利与义务中重要的一环,对待工程建设、工程事故要以责任为出发点,让学生从心底建立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与担当敢,真正做到对“工程”的敬畏,对职业的热爱,不断磨砺自己的业务能力,以大国工匠精神鞭策自己。

3 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3.1 提高政治站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下,特别是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国本科院校特别重视本科生课程教学质量,作为专任教师的我们要学习深化理解成都会议精神,坚持“课程思政”建设,变“水课”为“金课”。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的专任教师要守好自己的课堂阵地,抓好传授知识和教化育人两个基本点,在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思政”建设者秉承立德树人的高度责任感,结合学校颁布的育人体制[8],借助学校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不断实施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思政”育人工程,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风貌,学风、班风、校风得到了加强,在教师为人师表的进一步引领下,诚信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真正实现了全面教好学生,为学生服务。

3.2 将行业精神融入课程,创新“课程思政”的内容

建筑施工安全课程建设要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要将课程建设与独具特色的行业精神“吃苦、奉献、担当、诚信、务实、创新”进行结合,此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价值引领贯穿于整个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形成兼具社会、行业、课程三者特色的建筑施工安全特色思政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时,依据整本教材的教学任务,充分挖掘蕴含在各个知识点中的思政教育因素,课堂中更多地向学生介绍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正能量以及积极向上好青年应该做的事情,发挥“课程思政”的德育作业,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知识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待人和物,将课堂思政的功能最大化,做好每门“课程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做到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的协同育人效应,使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建筑施工安全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练习紧密,而且与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岗位息息相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该将课程知识和个人理想穿插起来讲,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也可让学生明白理想信念与社会担当之间的关系,做到值好勤、站好岗、担好责。

3.3 修改教学大纲,凸显“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教学大纲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使命中扮演者指路人的角色,建筑施工安全的课程任课教师还需在原有的课程大纲基础上修订出融合“课程思政”的新版教学大纲,该大纲必须注重建筑施工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每个知识点相对应的思政教育点,做到知识点与思政点有机结合。此外,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将专业知识融合德育传授给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注重于课本专业知识的传授,可能有个别经验丰富的教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思政育人的内容,但也缺乏与课程内容的适宜性,知识点也比较分散,讲到哪算哪,无系统性和完整性可言;而大部分教师没有具备“课程思政”的意识,更谈不上重视了。因此,对于建筑施工安全授课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做好专业知识与德育知识的储备,要理清楚每个专业知识点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专业知识和德育知识双重讲解,用讲授式、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配套相应的知识点,比如在讲解施工现场事故原因这个知识点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事故的发生不光有直接原因,还有间接、管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所以在看待社会现象时要学会运动辩证思维方式,全面、客观、公正的认识,再加上教师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德育能力两方面得到提高。

4 结论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是最主要的阵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建筑施工安全课程为出发点,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建筑施工安全进行教学改革,与教育部成都本科会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相契合。本文先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性,接着对该课程“课程思政”的现状和目标进行梳理,最后从提高政治站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行业精神融入课程,创新“课程思政”的内容,修改教学大纲,凸显“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对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此探索对我校其它“课程思政”建设和其它本科院校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建筑施工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