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共建特色实训基地的化学实训项目开发研究
2020-02-15杨舜伊苏志坚
杨舜伊,苏志坚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302)
实训项目是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将专业知识、岗位标准、操作规范、职业道德等转化为实际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介。通过完成实训项目,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提高。实训项目的设计是否科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和行业企业岗位标准相对接,这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甚至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到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1-2]。为此,我校针对化工技术类专业的化学实训课程进行改革,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特色实训基地,对接行业企业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化学实训项目,有效提高了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1 传统化学实训项目存在的问题
1.1 化学实训项目的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相脱节
高等职业院校化学实训项目基本上都是围绕理论教学内容开展,大多数化学实训项目都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验证,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化学实训项目涉及较多,而实训设备缺乏,有些实训项目不能正常开展,教师只能要求学生利用国家标准进行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实训场所仅仅是在教室,学生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严重脱节,学生的岗位能力得不到提高。
1.2 化学实训项目的内容跟不上企业技术发展要求
化学实训项目教材大多是教师自主编写的,没有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没有行业企业相关专家技术人员参与编写,导致部分实训项目内容存在着老旧,缺乏融入新知识和新技术等问题,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应用结合度不高,跟不上企业技术发展要求,学生毕业到企业工作后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技术部分已经被淘汰,到企业后根本用不上,不能很好适应工作岗位[3]。
1.3 化学实训项目的内容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训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课前预习实训内容,老师上课讲解实训目的、原理和步骤,然后老师现场演示操作过程,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实训并撰写实训报告。整个实训过程学生缺乏对实训内容的理解,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够,不仅理论知识没能掌握,动手能力也没得到提高,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4 化学实训项目的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不匹配
化学实训教材大多是依据基础化学理论教材编写的,实训内容存在陈旧,缺乏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的应用,没能与行业企业的岗位标准及时对接,与企业所要求的职业岗位能力有较大差距。学生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或技术要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不能及时接受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是进入企业还需要重新再培训,浪费了实训资源[4]。
2 化学实训项目开发
实训项目的开发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的一个实践性学习任务,并设计出学习情境。学生通过该任务的训练能清楚真实生产、管理、服务的技术路径,把握企业生产管理、服务规范,工作流程,质量要求[2]。
2.1 归纳分析企业典型岗位和核心能力要素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技术类专业教学团队多次到昆钢技术中心化验室、云南天朗节能环保集团、云南能投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分析检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并分析总结出岗位核心能力要素,为化学实训项目的开发做好前期的准备。
2.2 确定化学实训项目
通过前期企业的调研,对实际工作岗位进行梳理,整理出典型的企业分析检测岗位,该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分析检测样品的取样、检测、结果整理校对、检测报告编制。在调研的基础上,多次与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依据企业对分析检测岗位标准,结合我院所开设的专业,循序渐进地开设基础实训、专业实训与综合设计实训三个层次的实训模块。基础实训项目有: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技术、电子天平的使用和校准、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和校准、盐酸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和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校准曲线的制作;专业实训项目有:煤中硫的测定、钢铁中硅的测定、煤焦油中水分含量的测定、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测定、五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磷酸含量的测定、硫酸钠含量的测定等、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饮用水中的氟离子的含量、原子吸收法测定人发中锌含量、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硫酸钠含量的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水的总硬度的测定、钢铁中碳、硫联合测定、铁矿石或铁粉中Fe含量的测定和钢铁或合金中Ni含量的测定等项目;综合设计实训项目由学生自由选择分析项目。
2.3 校企共建特色实训基地
化学实训项目的实施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建设,我校充分利用校企一体的办学优势,先后与昆钢技术中心和云南天朗节能环保集团共建校外特色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学生的实训基地、职工的培训基地、企业的实验基地”,两大基地开设的化学实训项目涵盖了钢铁、煤化工、水泥建材、环境等行业的分析检测项目。特色实训基地的建成,为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企业文化,做到实训教学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2.4 校企合作编写化学实训教材
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加强工学结合、企业合作,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化学实训教材。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化学实训教材,我校成立教材编写组,成员由行业企业专家、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和学校一线教师组成,教材编写组成员共同研究教材内容,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主要围绕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为教材编写的内容,编写完成讨论定稿后再请行业企业专家审定,保证教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紧跟行业、企业的最新分析检测技术,避免闭门造车、照抄照搬,改头换面等问题出现。
2.5 校企合作开发化学实训教学资源
利用两大特色实训基地的教师和实训仪器设备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化学实训教学资源,其中包括文本素材(化学实训教学计划、实训电子教材、国家行业标准、企业工作流程)、视频素材(操作演示视频、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动画、工作过程视频)、图片素材(仪器设备图片、规范操作图片、样品图片)、化学实训教学设计、实训任务书、实训项目考核评价表、典型工作案例等教学资源。
3 小结
高等职业院校化学实训项目的开发必须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对接企业的职业岗位标准进行设计和开发化学实训项目。为此,我校利用两大共建校外特色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化学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实施即为真实的工作过程,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完成实训项目,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达到了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