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奋斗者”系列报道之十一倾献丹心奋斗在一线

2020-02-15

北广人物 2020年4期
关键词:义乌苏宁草原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据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整理

苏宁:舍己救人献身国防

苏宁,1953 年12 月出生,山西孝义人。1969 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65435 部队参谋长。

1979 年初,苏宁作为优秀连长被调到所在师新组建的炮兵指挥连任连长。在他的带领下,这个由20 余个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的连队,一年时间跃入先进行列,年底被师里评为基础训练先进连,受到全师通令嘉奖。

1987 年,苏宁被提升为一营营长。针对兵种多、训练难度大的特点,他采取统一编组施训、目标管理等措施,有效调动了官兵练兵热情,提高了训练质量,在年底团组织的实弹射击考核中,一营获得总分第一。

1989 年6 月,苏宁担任团参谋长后,带领部队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苦练军事技能,掌握战术本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潜心钻研现代军事理论,先后撰写了70 余篇学术论文。他参与设计研发的“摩步师攻防作战计算机决策系统”、研制的多功能野战帐篷等,对提高部队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1 年4 月21 日,苏宁组织部队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轮到十二连投弹时,一名投弹手由于挥臂过猛,弹体碰撞到堑壕的后沿,手榴弹落在不到一米外的监护员脚下。危急时刻,苏宁大喊一声“快卧倒”,不顾个人安危,一个箭步冲过去推开监护员,俯身抓起手榴弹,正要投出的一刹那手榴弹爆炸了。两名战友得救了,苏宁却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38 岁。

1993 年2 月,中央军委授予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号召全党全军向他学习。1996 年,中央军委确定他为挂像英模之一。

谢高华:勇于担当敢为人先

从贫瘠小县到“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浙江义乌的发展堪称传奇。这场变局的开端,与一位老人密切相关。他叫谢高华,浙江省原义乌县委书记。

1982 年4 月,51 岁的谢高华调任义乌县委书记。当时,义乌主城区不到3 平方公里,有“一条马路七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一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义乌农民开始从事各种副业,在城里逐渐自发形成小规模的路边市场。虽然义乌素有“鸡毛换糖”的走商文化,但在当时,路边市场仍被视为“投机倒把”。

转折发生在1982 年5 月的一天,在县城摆摊经常被驱赶的农妇冯爱倩,将谢高华堵在县委机关大院外,责问政府为什么不让老百姓摆地摊。谢高华并没有把这个“胆大”的女人赶走,而是请她进办公室,听她讲述遇到的困难。听罢,谢高华拍着胸脯说:“你继续摆摊,有人来查就说谢书记同意的。”此后,谢高华着手对义乌的农民状况和城里的摆摊者进行调查,他认为,如果农民从事小商品售卖能吃饱饭,甚至致富,那就高度契合党中央的精神,就不违法。政府要顺应民意,给市场松绑。当时政策不明了,不少干部怕担责任,顾虑重重。在一次县机关大会上,谢高华明确表态:“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

1982 年9 月,义乌县委作出决定: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并由义乌县政府发出通告。这是全国第一份明确认同农民商贩和专业市场合法化的政府文件。

再举一个例子 ,“the dog that will fetch a bone will carry a bone”,当它被翻译成中文时,狗和骨头不能按字面翻译,所以需要翻译其隐含义:“说别人坏话的人,也会说你的坏话”。

开放市场只是第一步。当时仍有许多百姓想干又不敢干,为此谢高华提出“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进城,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多渠道竞争。县委还要求有关部门要开“绿灯”,工商部门要准予登记,发放营业执照,银行、财税、执法等部门都要予以支持。对于不执行县委开放小商品市场决定的,予以撤职。

义乌市场开放后,税收管理矛盾突出。经过深入走访,谢高华认为,要“放水养鱼”,不能“杀鸡取卵”,由此大胆推行“定额计征”,即对每个摊位每季度评议核定一个固定税额,目标额度之外的营业收入不再计税。谢高华在义乌任职两年零八个月,他回忆道:“当时改革情况复杂,我们也有很多情况搞不清。我就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

李进祯:一心为公心系人民

2017 年10 月25 日,宁夏同心县兴隆乡民生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兼财政所所长李进祯,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李进祯忘我敬业,克己奉公,30 年如一日坚守岗位,他的感人故事仍在宁夏广为传扬。

在李进祯工作的近30 年里,一个“公”字是他用行动写下的准则。从1988 年参加工作起,李进祯一直从事乡财政工作。从各类惠农补贴、征地拆迁补贴到乡干部的工资发放,再到扶贫资金的核拨兑付,笔笔资金都要经李进祯办理。李进祯的桌子上永远堆着一摞摞票据账单,每天他不是伏案核算票据,就是在银行、财政、扶贫等部门间来回跑。“不管早晚,总有人给老李打电话。只要是老百姓打来的,他再累再困都耐心给人家回答。”李进祯的妻子王学红说。

对老百姓的钱,李进祯算得清清楚楚绝不少给一分,而自己绝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走进李进祯的办公室,那张破沙发尤其引人注目。5 年前这张沙发搬到他办公室时,就下陷得厉害,皮面全开裂了,李进祯就拿一厚沓旧报纸垫着。后来坐的人多了,沙发陷出一个坑,他又放上垫子继续凑合着坐。有人打趣道:“李所长,你管着那么多钱,给自己换个新沙发坐嘛。”“屁股下的东西吗,不用那么享受,能凑合着用就行,给公家省两个钱。”李进祯说。在他眼里,只有私人的东西当公家的用,但公家的东西绝对不能随便浪费。

第一次见到李进祯,李自刚就劈头盖脸“骂”了李进祯一顿。李自刚是兴隆乡的老上访户,因为对拆迁补偿不满意,连续上访了七八年,很多乡干部一听他来了都躲着走。李进祯很特别,不仅不躲着李自刚,还“盯住”他不放。“上次的事儿办得满意不?”“老哥,又有什么难心的事儿?”一来二去,李自刚认李进祯这个“官”为知己。

有些乡亲生气发牢骚,李进祯也永远是一张谦和的笑脸,总能耐心做思想工作。李进祯常说:“群众虽然有过激的时候,但我一看见他们,就感觉是自己的兄弟姊妹,父母亲人,不忍心和他们说重话。他们的事,我们要当自己的事去做。”

李进祯一心扑在帮助群众脱贫的事业中。“我从小家境贫寒,知道百姓疾苦,作为党员干部,帮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对得起良心。”他经常这么说。52 个年头,对一个人来说太短暂,但留给塞上山川的,是一个永远铭记的楷模。

任继周:立草为业心系民生

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山草原定位试验站、我国高等院校第一个草原系。他创建了草原分类体系,将全球的草原类型纳入到一个分类系统之内,各有归属。他提出的畜产品单位指标体系,被国际权威组织用以统一评定世界草原生产能力。他创造的划破草皮改良草原技术,使我国北方草原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帮助大批农牧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他建立的草地农业系统,在我国食物安全、生态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展示了巨大潜力。作为我国现代草业科学奠基人之一,任继周潜心草地农业教育与科研70 余年,带领团队为我国草业教育和科技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 年,任继周出生于山东平原县。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儿时的他几乎是在迁徙中度过。因为从小营养跟不上,身体不好,任继周中学时就立志“改善中国人的营养结构”。1943 年,任继周就读于中央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经老师王栋教授推荐、兽医学家盛彤笙先生邀请,任继周受聘于兰州西北国立畜牧兽医学院,从此,开始了扎根一辈子的草原生涯。

“年轻时,我有种浪漫主义思想,非常向往辽阔的草原。”任继周说。然而现实中的草原调查,却与浪漫不沾边。1950 年,任继周到兰州西北国立畜牧兽医学院报到,接受的第一项任务是参加盛彤笙组织的西北草原调查团。作为甘肃团的一员,任继周带着全校唯一一台蔡司相机,历时6 个月,跑遍了甘肃的草原。当时,一天三毛钱的食宿标准,店家大多提供汤多面少的面片子,菜是腌制的咸韭菜。来西北之前,任继周在南京特意学过骑马。这次草原调查也派上了用场。调查团到达甘南时,藏族群众牵来一匹铁灰色的马。任继周照常上马,朝马屁股一鞭子打下去,马儿飞奔起来。“我当时只想着身上带的相机别摔坏了,其他的什么都顾不上了。”任继周说。

虽然没有想象中的浪漫,但这次草原考察,让任继周非常兴奋,更加坚定了扎根甘肃的信念。甘肃横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再到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地区,从湿润到干旱,从低海拔到高海拔,草地类型非常复杂,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这是草原工作求之不得的地方,我可不能放过这块宝地。”任继周对记者说。

回到兰州后,任继周草原研究的第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草原类型的分类方法。气候、土壤、植被三层结合的分类方法分类系统精确稳定,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可以囊括全球草原类型的分类方法。“不在甘肃,我没有这样的思想和勇气。”任继周说。紧接着,他又建立草原生产水平的评定标准,在牧区发展季节畜牧业、划区轮牧、草原改良等学术思想。

随着对草原的深入了解,任继周意识到,我国牧区农村贫穷,原因不在技术,而在农业结构不合理。当时,我国农业政策“以粮为纲”,而国外的牧业生产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任继周开始多方呼吁,调整农业结构,提倡草田轮作。

1978 年,任继周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学家”称号,199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全身心致力于草地农业的科学研究,以第一、第二作者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0 多篇、学术专著24 部。90 岁后,他又积极组织编写并出版《农业伦理学史料汇编》《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开创了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的先河。

如今,95 岁高龄的任继周仍在坚持关注“三农”问题,他认为目前中国农业伦理学任务是保留农耕文明精华,汲取工业文明的成果,熔铸构建全新的后工业文明的农业伦理观。

猜你喜欢

义乌苏宁草原
下车镇赴义乌招商引资
讲解《草原图》
义乌展
苏宁极物旗舰店
苏宁并购亦喜亦忧
苏宁通“网”简史
our children
可可托海的草原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