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世界”观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0-02-14杨绮德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活世界寒号鸟雷雨

杨绮德

学者胡塞尔提出了“生活世界”观,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对象相互作用并建构的世界,是现实生活和周围生活世界的有机结合。在深入研究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观后可以知道,这里的“生活世界”并不简单等于“日常生活”,而是强调要抛弃教学过程中华美的外壳,强调对于文本的真实解读,让教学回归生活中本真的样子。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小学语文教学和“生活世界”之间的契合点,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一、丰富内心体验,滋润心灵

胡塞尔“生活世界”观认为:教学要回归到事物的本身,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展开阅读的时候,要避免用教师的观点去影响学生的观点,而应该让学生关注对于文本真实的感知,尝试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体验。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即使学生的观点显得比较“特别”,也不要加以干预,而应该用循循善诱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关注到阅读的關键点,进而提升阅读效果。

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13课《寒号鸟》一课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说说自己阅读后的内心感受是什么。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所以表达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有学生提出:“喜鹊为什么不帮助寒号鸟搭窝呢?这样的话,寒号鸟就不会死了。”该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但是却有所偏差,此时要在尊重学生内心体验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可是,就算是最好的朋友,有可能会帮助你做所有的事情吗?人是不是能一直都依靠别人呢?是不是更重要的是要依靠自己呢?”学生有所感悟:“喜鹊已经提醒过寒号鸟好几次了,但是寒号鸟却因为懒惰而不想搭窝,这么说的话,寒号鸟其实是死于自己的好逸恶劳。”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促使学生深入下去,逐步体会到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学者叶澜认为:要将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种观点和胡塞尔“生活世界”观具有一定的相似处,都要求“以人为中心”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作品的内心体验,要让学生真正享受阅读这个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受到触动,真正读懂作品。

二、关注动态生成,顺势而导

“生活世界”观强调对象之间的独特性,也就是说强调在生活世界中对象的动态生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也十分强调课堂生成的效果,要采用顺势而导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积极运用学生发生的错误、学生突如其来的想法等特殊生成资源,加以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能实现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

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时,引导学生说说文章是怎么展现雷雨的。此时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样的文字是不是用来形容其他的雨也可以呢?为什么就一定是‘雷雨呢?”该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此时要把握好这个动态生成的瞬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除了雷雨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的雨呢?你觉得雷雨和其他的雨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你觉得这篇文章是不是能很好地展现雷雨的特点呢?”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了更深的地方。学生发现:“文章中特别强调了闪电和打雷,这就是雷雨的特点。”还有的学生认为:“我觉得雷雨的特点就是大,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文章中的雨正好体现了这一点。”最后还要鼓励学生尝试写一下其他的“雨”,如写“绵绵细雨”和“雷雨”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学者叶澜提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去看待课堂教学。由此可见,挖掘课堂生成资源对于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关注动态生成效果后,就会发现不同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都有所不同,他们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教学中也要有的放矢,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引导,促进学生得到进步。

三、建构互动模式,碰撞思维

“生活世界”观强调个体之间的交互性,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提出: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要求积极构筑互动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不同形式的互动活动中,促使学生能碰撞思维,相互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并在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启迪,这样能促使学生将不同的观点融合在一起,进而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

三年级上册第8课《去年的树》这篇文章给人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感觉。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说说阅读故事后的感受。学生积极参与到了讨论中,有学生认为:“我觉得小鸟十分执着,它坚持不懈地寻找着大树。而且小鸟还信守诺言,虽然它再次见到的已经不是原来的大树了,还是给它演唱歌曲。”也有学生从“大树”的角度入手思考,认为:“其实大树也没有忘记小鸟,不管它的形态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它向往音乐的心始终没有变化。”还有学生从作品的格调角度展开思考,认为:“这篇文章整体给人很哀伤的感觉。”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发现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学生便会在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并借鉴他人的观点,并融合到自己的阅读和思考中。

“生活世界”观认为在教学中要构筑“共同体”,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正是一种能促使学生构筑学习共同体的好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得以契合,能更好地体会作品的内容,其阅读能力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四、强化课外延伸,开阔视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认为:在教学中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情况,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要积极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尝试拓展学生的视野。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等都是课外延伸的好方法。

在教授四年级上册第5课《小田鼠弗雷德里克》后组织学生展开课外延伸活动,尝试进行绘本阅读活动。学生自主寻找和小动物有关的绘本故事,并展开阅读,和同伴进行读书沙龙的交流活动,说说阅读后的感受。有学生阅读了绘本故事《馋嘴的小老鼠》,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有什么不同的滋味,但是我还是更喜欢《小田鼠弗雷德里克》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让人觉得寓意深刻,阅读之后会深深思考它讲述的是什么意思。”还有学生阅读了《小老鼠的家》,认为这个故事讲述了学写字的故事,让人觉得写字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交流中,学生不仅开拓了视野,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延伸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进行生活体验,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这样学生能更积极地展开自主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到“生活世界”观和小学语文教学一样都具有内在教育性,都强调对象的建构性,都关注过程的体验性,要围绕这些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构筑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新天学区小庙小学(734505)

猜你喜欢

生活世界寒号鸟雷雨
《寒号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僧院雷雨(一)
解救寒号鸟
被误会的寒号鸟
《雷雨》中的“雨声”
寒号鸟
可怕的雷雨天
雷雨
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
马克思实践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合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