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意象课程,亲近传统文化
2020-02-14陈璐璐
陈璐璐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在小学阶段如果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传播开来,对于学生们扩大知识面、提高语言学习兴趣、加强传统美德修养、陶冶爱国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具有深远的意义。
2018年10月17日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项目《培养龙的传人——徐州市十所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行动》在大马路小学启动以后,三年级语文组的教师便积极承担起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文化主题课有三部分:文本课、意象课和活动实践课。笔者在研读三年级文化读本时发现,中国人的民族图腾是龙,华夏儿女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中国人看到长江黄河会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看到红色就想到了喜庆、热情。中国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在自然之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皆已烙上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如果学生们只看到了龙的霸气,黄河长江的壮丽,红色的鲜艳,而忽视其背后的深刻内涵——意象,那就太可惜了。思考后,笔者以较符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上古传说”中的中华意象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意象,走近文化。现以《中华意象:龙》教学为例,初步呈现课程实施的策略和路径。
一、绘本视频做先导,初识龙意象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皇室的专用图腾。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传说故事中神秘而强大的神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为他们打开了认识传统文化的通道。那么龙的形象是怎么来的,之后又有了怎样的发展,这对学生来说过于陌生,就需要教师来搭建支架,帮助他们进行课前梳理。笔者精选了几本关于龙的起源和传说的图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古老而生动的故事:传说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为龙身人首,被称之为“龙祖”,同时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皇帝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炎帝的母亲死后就是化身为龙,所以我们自称龙的传人,同时又是炎黄子孙。龙是我国独创的形象,龙在中国是传统文化中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
学生们在聆听有趣的传说故事中了解了龙的起源。同时教师还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大组为单位,收集并推荐一个介绍龙文化的微视频,发到QQ学习群里,同学们共享学习资源。关于龙丰富多彩的传说故事激发了学生们探究龙文化的渴望,个人的学习情感此刻和中国人对龙的特殊情结有了交集。
二、构建熟悉场景,感受意象内涵
课堂上,教师无论是从话题入手,还是从生活切入,并且在课堂上同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相融合,都是为了构建一个熟悉的场景,与学生的实践体验相关联,不断充实学生心中立体丰富的形象,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
《中华意象:龙》这节课的目标定为从身边的龙文化了解龙的象征含义,感受中国人对龙的特殊情感。课堂教学通过三个版块展开。第一板块:小龙人寻找身边的龙元素。学生们四人自由组成小组,并制定了小组汇报的主题和汇报形式,每个小组还可以用带龙的词语为自己的小组命名,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了小组PPT。课上分小组,从传说中的龙、可“触摸”的龙、节日中的龙、文艺中的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不少同学在交流的时候还拿来了带有龙图案的服饰、装饰品,让遥远的图腾和所见事物有了链接,更能触发他们的情感。第二板块:探讨徐州人对龙特殊的地域情结思考徐州哪些景点名称和龙有关?为什么徐州人对龙文化情有独钟呢?说到带龙的地名,学生们是滔滔不绝,从耳熟能详的云龙湖、云龙山,到网红的回笼窝景区一连串说出很多,而后让教师欣喜的是,学生们通过课前找龙事物过程中的调查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发现。知道徐州历史上出过很多皇帝,是龙兴之地;听了云龙湖云龙山的传说故事,知道龙在徐州人的心中是力量、正义的化身,所以人名中带龙、店铺名带龙、地名中带龙就很多了;还有一位同学介绍他在学校组织的去徐州汉画象石馆研学时,看到了龙图案的石刻,证实古代的徐州人就已崇拜龙。
这一板块的设计就结合了徐州地域特点,因为是自己的家乡,更有探究的亲切感和自豪感。第三板块:小龙人畅谈对“龙的传人”理解。在理解龙的传人时,教师有意识的出示了三年来苏教版语文书中选出的一部分课题。如《给刘洋阿姨的信》《司马光》《歌唱二小放牛郎》《孙中山破陋习》……课文内容都是介绍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中国人的事迹。让学生们朗读课题,并在脑海中回忆课文内容,人物事迹,再将龙身上的精神和人的形象放在一起,无需多言,学生便恍然大悟,这些人包括自己,乃至每个中国人都是龙无畏精神的传承者。最后学生们在卡片上写下一句自己作为龙的传人的感受,这节课在全班激情澎湃大合唱《龙的传人》的歌声中结束。在课堂中,学生们发现着、叙述着、感悟着。由此,龙的形象在学生们眼中变成了故事、画面和生活。
三、独特认知,让文化富有生命力
课后教师留给学生们一个探究作业:“凤”的形象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你是否有兴趣去研究研究?文化意象课不会只停留在一节课,为此我设计了“谈龙说凤”主题阅读活动,以《中华意象:龙》为范例,让学生们在文学作品和生活中继续去探究凤形象的内涵。学生们在阅读中发现了凤相关记载和其代表的独特文化,進而在生活中进行探寻。他们在屈原的《九章·涉江》诗中读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屈原所表现的凤鸟具有喻指君子贤人的内涵。在《凤凰涅槃》的神话故事中,领悟到了挫折和磨砺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由龙凤的意象出发,让学生在自主选择阅读中,积累了大量和龙凤形象有关的词语、成语、诗句,这种积累不再是机械的记忆,而是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带着对形象的独特认知打开了传统文化的大门。只有契合儿童,和现代生活链接,传统文化才有生命力。
实践中我们不断的反思,用什么方式让学生感兴趣,让他们的心能定下来,只有教师回到自然,回到儿童,回到朴素的初心去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教育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传统文化课的教学中,我们也将以此为目标和方法,努力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丝丝春雨,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具有文化意象的事物,这些事物被刻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龙作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意象课主题,是民族不朽精神的象征。教学《中华意象:龙》,通过寻找生活中的龙元素,探究龙文化的地域情结,领会龙的传人的意义,引导学生亲近传统文化。契合儿童心理特点,和现代生活链接,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