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应强化过程性

2020-02-14袁振玲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爬山虎大象尝试

袁振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这里的综合性包括了听说读写等不同的内容,要在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多展开语言实践,形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这样学生才能逐步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在教学中要强化读写结合的过程,注重运用读写合一的方法,促使学生切实提升语言能力。

一、复述内容,学会概括

在指导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时,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概括的能力。此时要引导学生先复述课文的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语将自己阅读到的内容表述出来,这样能让学生逐步提升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其概括能力也不够强,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下去展开复述,先概括其中的一段,然后再概括整篇文章,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组织学生学习二年级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的时候,鼓励学生尝试复述文章的内容,概括一下自己读到了一些什么内容。首先鼓励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学生认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曹操和曹冲。”此后鼓励学生关注文章的情节发展。“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学生认为:“是因为有人送了曹操一头大象,大象很大,人们都不知道这大象有多少重。”“那么随着事情的发展,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人们提出了各种称大象的方法,但是都没有成功。”“那么,最后这件事情是谁来解决的呢?”学生认为:“是曹冲,他提出了一个好方法。”“那么,曹冲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吗?”学生尝试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达:“他先称量出和大象同等重量的石头,然后分别称石头的重量。”最后鼓勵学生将自己分别概括的内容整合起来,尝试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

在尝试概括的时候学生首先要分清楚文章的主次内容,搞清楚重点是什么,还要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才能提升概括效果。在学生学会概括后,还要鼓励学生尝试在自主写作的时候先完成大纲,然后将概括的大纲扩展成整篇文章,提升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

二、个性批注,表达情感

组织学生展开个性化批注,也是一种读写结合的好方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批注活动,尝试写下自己在阅读时的情感。在个性批注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在学生批注后要鼓励学生围绕自己批注的内容展开重点分析,尝试总结自己读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二年级下册第19课《大象的耳朵》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批注的方法来说说自己在阅读后的感受是什么。有学生在阅读到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后,就在后面标注上:“大象的耳朵和其他小动物不一样,难道它真的是生病了吗?小象的心里一定很着急啊。”在读到大象思考各种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之后,在旁边标注:“看来大象的耳朵真的不适合竖起来,它和其他小动物就是不一样的,小象此时一定更加着急了。”在读到最后小象的思考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认为:“看来每一个小动物都是不同的个体,不一定要像别人一样。就好像我们人也是一样,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一定要模仿别人,活出自己的风采才最好。”最后鼓励学生将自己批注的语言整合起来,学生发现整合在一起后就表达了自己在阅读作品时的情感变化,也体现了个人的阅读想法。

在展开个性化批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还深化了自己的情感。此时鼓励学生展开写作,学生会认识到在写作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的写作也会变得更为生动感人。

三、模仿细节,有效迁移

在阅读的时候要鼓励学生找出自己觉得精彩的段落,然后思考在其中运用了哪些细节描写的手法,其修辞手法有什么特点,然后尝试模仿创作。若学生能从材料的选择、句子的结构、表现手法的使用、写作方法的运用等诸多角度入手展开仿写,则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有效迁移。

在组织学生阅读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时,鼓励学生找出其中的细节部分进行分析,说说其写作特点是什么,然后展开仿写活动。首先鼓励学生找出自己觉得写的精彩的地方。有学生便找出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这一部分,并且提出:“爬山虎我平常也看到过,也观察过爬山虎的脚,但是要我像作者这样写得细腻生动,我却做不到。”“那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作,让文章变得更为生动呢?”学生认为:“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爬山虎的脚比喻成了蜗牛的触角。”还有学生提出:“作者还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上面的细丝和新叶子对比,表示它们的颜色都是嫩红的。”在学生透彻地分析后,鼓励学生尝试展开迁移活动:“你观察过哪些植物呢?若是要让你描写一下它们的细节,你会怎么写呢?”这促使学生展开细节模仿,有效地进行了能力迁移。

在组织学生模仿文章中的细节展开写作的时候,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其中使用的各种写作手法。读写结合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联想、对比等写作手法,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在写作实践中真正掌握它们,这样学生就能有效迁移,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自主写作,讲究创新

在学生阅读了文章后,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创作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写阅读文章的体会感受,也可以尝试展开同主题的创作活动。此时要引导学生纵深挖掘文本,写出自己刻骨铭心的感悟,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积淀文字。

在学习了三年级上册第6课《秋天的雨》后,鼓励学生展开思考:“这篇文章写了秋天的雨,那么,你觉得这篇文章是不是写出了秋雨的特点呢?除了秋雨以外,春雨、夏雨和冬雨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呢?你能尝试以之为主题展开自主创作吗?要写出雨不同的特点。”这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创作的活动。学生首先思考文章中怎样写出秋雨的特点,他们发现文章中展现了不少具有秋天特点的事物,如银杏叶、菊花、橘子等,这样就展现了秋天的特点。有学生便尝试借鉴,在自主写作时以夏雨为主题,通过描写雷阵雨的迅猛和电闪雷鸣的场面展现出了夏雨的特点。这样学生便写出了创意,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想法。

在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创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者叶圣陶认为:“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尝试触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学生就能写出更具有新意、具有生活气息的作品。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脑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录各种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对于知识的理解,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理和判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要关注学生读写结合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找到读写结合之间共同的过程性知识,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完成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团结小学(221011)

猜你喜欢

爬山虎大象尝试
爬山虎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爬山虎
爬山虎
大象无形
认真的大象
大象
尝试
爬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