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体特点开展童话教学

2020-02-14张冬梅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寒号鸟小蝌蚪童话

张冬梅

童话是一种属于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内容天马行空,但是又并不是完全凭空想象,而是依据现实生活的夸张,童话往往运用鲜明的语言,和夸张、象征、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使得故事中的人物具有神奇的能力或魔幻的境遇,情节有很强的趣味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能根据童话的文体特点展开教学,则能更高效地展开童话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叙事性,整体把握

童话也常常被称为是童话故事,所以具有叙事的特点,童话故事往往具有容易记忆的特点,人物背景设定模糊,情节在不断重复中展开。在指导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时候,可以利用童话叙事性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参与到复述故事的活动中,尝试整体把握童话故事。

二年级上册第20课《雪学生》是一个富有叙事性的故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童话的内容,了解故事讲述的是什么。在指导学生展开复述故事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用大纲的形式列出文章的情节发展,了解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发展怎样,高潮是什么时候,结果如何。此后再让学生展开童话故事的讲述,学生就会更清楚地了解《雪学生》讲述的是什么。有学生就尝试表述:“因为小兔子很孤独,所以兔妈妈给它堆了一个雪人。小兔子和雪人一起愉快地玩耍。小兔子睡着后屋子起火了,雪学生救了小兔子。雪学生牺牲了自己,化成了天上的白云。”这样的一段复述很有条理地概括了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体现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该童话故事的内容。组织学生参加角色扮演等活动也能提升学生对童话整体把握的能力。

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对童话的整体内容有所了解,这样学生就更容易记忆童话的内容。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讲述童话的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课外阅读,促使学生对童话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反复性,探析结构

不少童话故事的结构都十分有特点,具有一定的反复性。也就是说,基本内容大致相似,但是其中的人物或者细节处有差别。利用这样的童话结构,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童话内容的记忆。同时,这种反复性的特点还能用来辅助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首先鼓励学生阅读每一段反复的情节,然后思考若要添加一些类似的情节,该怎么展开创作。

二年级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童话故事就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文章中重复展现了小蝌蚪寻找妈妈的过程,每一段过程都是遇到了某种动物,询问其是不是自己的妈妈,对方说出自己和青蛙在体型上的差别,然后让小蝌蚪到别的地方去寻找妈妈。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了解文章的结构,看到每一部分重复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是什么。此后鼓励学生展开模仿写作的活动,让学生说说小蝌蚪是否还会遇到其他的小动物,并说说这些动物和青蛙之间的差别是什么。有学生便在仿写中写道:“小蝌蚪游啊游,遇到了一只小鸭子,连忙追上去,叫道:‘妈妈,妈妈!鸭子笑着说:‘我可不是你们的妈妈。我的身上有黄色的毛,你们的妈妈身上光溜溜的青色皮肤。你们到那边去找自己的妈妈吧。”这促使学生提升了读写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童话的结构特点,可适当地给学生介绍各种不同的童话结构模式。除了重复相同或者相近的结构,属于反复性结构的童话以外,有的童话以主人公的行动贯穿整个故事,这是单线结构;有的童话在对比中展现不同的事物,属于对比结构;也有的童话运用惩罚模式,让阅读者感受到明显的教育性。了解不同的结构能让学生更好地探究童话的内容。

三、对比性,认识形象

不少精彩的童话故事中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让童话故事变得更具有教育意义,故事中往往会设立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通过它们的对比来展现出不同的教育意义,起到发人深省的效果。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辩论活动,看看哪一个人物形象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哪一个是错误的。

二年级上册第13课《寒号鸟》中展现了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喜鹊,一个是寒号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展开人物对比,看看寒号鸟和喜鹊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要鼓励学生从行为、语言、心理等多种不同的方面入手展开比较。学生首先提出:“喜鹊衔回来一些枯草,忙着做窝,准备过冬,但是寒号鸟却一直都玩耍。”还有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比较:“喜鹊十分勤劳,劝说寒号鸟不要睡觉了。但是寒号鸟却十分懒惰,不是出去玩耍,就是回来睡觉。”此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分析:“那么,大家在生活中是一个寒号鸟还是一只喜鹊呢?”学生认为:“我想起我也是很懒的,每天学习之后都不及时复习,觉得明天做也来得及。但是到了考试的时候就来不及了。”此后引导学生反思。学生认为:“我不能像寒号鸟一样懒惰,而应该勤于学习。”还有学生认为:“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得过且过,重要的事情应该及时去做,千万不能一拖再拖,不然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明确了是非对错,提升了道德思想。

在鼓励学生对比分析的时候,还要适当地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加以分析。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说说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阅读故事后对自己有什么启发作用。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了解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能有一定的帮助。

四、想象性,发展思维

童话故事往往还具有想象性强的特点,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想象性的故事,具有想象、夸张、拟人等表现特征,其想象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童话故事的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展开想象,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参与到同主题的童话创作活动中。

通过三年级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个童话故事,学生了解了牛的消化系统是怎样的构造。此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牛的消化系统,想象食物在进入牛体内的变化。此后在黑板上画出牛的外形,然后鼓勵学生在里面画出牛的各种不同的内脏。最后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是否也了解什么科学小知识呢?能否模仿课文的形式,用童话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呢?”这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同主题的童话创作活动。在该活动中,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如有学生便写了小水珠在“蒸桑拿”之后身体变轻,成为蒸汽,然后聚拢在一起,形成云朵的过程。还写了云朵变脏后重新变成小水滴,落下来的过程。在这样的童话创作中,学生学着将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出来。

在创作童话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指导学生学习童话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童话叙事性强、结构性强的特点,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探究童话深层的美学意蕴。学生还能逐步对童话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童话的阅读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梁赛镇中心小学(221700)

猜你喜欢

寒号鸟小蝌蚪童话
《寒号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解救寒号鸟
被误会的寒号鸟
寒号鸟
小金鱼和小蝌蚪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小蝌蚪
桥/小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