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型教学
2020-02-14李媛
李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任务型学习(Task-based Learning)和与其相对应的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模式在国外逐渐得到发展。在我国,《英语课程标准》第一次正式提出任务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国家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教学途径,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形象地说:“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任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任务型的活动设计是一种以交际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以完成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为目标的活动方式。为了完成这些有意义的学习任务,除了关注输入材料的质量,教师的作用,以及学习的环境问题外,还需要学习者采取各种探索性的活动方式。
例如,在进行字母教学时,给学生上完第一堂英语课后,我让学生收集带有英文字母的商标品牌和英文缩写,看谁收集的多,看谁认识的英文字母多。结果学生们都带着浓厚的兴趣收集了很多,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英文缩写NBA、USB、UFO、CEO等等。
二、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体验成功。
布卢姆认为,教学既要考虑到每个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又要最大限度的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任务的设计要适合语言能力有差异的群体,使各类学习者均能投入其中,完成任务不是少数人的表演。“任务型”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找到合适不同水平学生的任务,或者创设不同水平层次的活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发展。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景的真实性,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过易,学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设计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
比如,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情景,围绕所学语言内容和知识编对话,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对书上的对话进行背诵表演;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对书上的对话稍加改编后,再进行表演;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能根据语境,改编和拓展对话,表演要有一定的可视性,就好比是一次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三、尽早布置任务,让学生明确目标。
通过实践我发现: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将任务布置下去效果更好。因为在学习教学内容之前,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来完成这个任务,因此学生就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获得能力,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思考的空间、分析的空间、探索的空间、交流的空间和拓展的空间,完成任务时,学生可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来感受成功。
四、活动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材料和课堂活动的主动创造者,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通过设计适当的交际情景传授新句型、新词汇,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积极热情地参加学生的活动;同时组织和控制好课堂;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时间,这样学生才有充分表现和自我表现发展的空间,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主体作用,充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对话、交流等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并能将所学的语言融会贯通。
五、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
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有效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途径指的是一种教学原则或理念,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优于传统教学之处在于它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驱力,有利于培养责任心和发展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作为教师,当我们决定采取一种教学途径时,不仅要弄清它的理论背景和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而且要考虑自身的教學情况,既不能全盘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方法。任务型教学无疑为我们的语言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模式。教师应注意搜集每次任务完成情况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语言的发展,根据需要调整任务的难易度和顺序,以达到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全面发展和提高的目的。任务型教学途径与其他教学理念一样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英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实施任务型教学,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评估实验的效果,在验证别人的发现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