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背景下平面构成专业精准作业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2020-02-14叶红
叶红
摘要:平面构成专业精准作业评价,在智能+的背景下逐渐产生了变化,并且其效果也更加的明显,实现了整体上的提升。在本文中,将分析传统平面构成专业作业评价的缺点,并基于此研究在智能+背景下平面构成专业精准作业评价的实践应用,以此提升平面构成专业教学质量。
关键词:智能+;平面构成专业;精准作业评价
引言:
在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与应用的背景下,智能化的作用评价模式,改变了传统平面构成专业的作业安排形式以及作业训练方向。为此,需要不断的深化实践,以了解其应用的具体状况,并进行研究调整,以提升其有效性,并优化平面构成专业精准作业的评价效果。
一、传统平面构成专业作业评价的缺点
(一)作业断层,缺乏前后联系
传统的平面构成专业作业评价中,都是机械性的考察作业中点、线、面的使用状态,而忽略了其各种所具有的特性以及组织形式上的不同,缺乏对作业生命里的表述,没有实质的内涵。使得作业评价缺乏前后联系性,让学生的设计思维原地踏步,并逐渐僵。并且平面构成专业的思维训练是具有程序性的,需要先从对视觉元素的特点以及形式美的分析入手,而后在逐渐的发展其中具有可能性的表现方法,并最后对可行性进行归纳。但在使其前后之间的联系时,便会导致其在设计上出现混乱与模糊的情况。
(二)固化模仿,缺乏思维训练
因为传统的平面专业构成体系在作业评价上缺乏对学生思想训练能力的考察,导致了学生的思维方法以及动手能力往往难以得到提升,并且使学生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的迷失正确方向,导致了思维固化,趋于模仿,缺乏设计创新。同时,思维训练的缺乏还会导致学生难以运用多种方法来完成相应的创作设计,导致其在整体上变成了一种形式化的模式。而且单独零散的作业评价,也使得各种设计与构成形式被割裂,令其在相互之间的结合运用上存在着严重的矛盾[1]。此外,学生在缺乏思维锻炼的情况下,专业设计的连续性、系统性以及品质往往难以令人满意,视觉设计的传达过于单薄,缺失创新设计。
二、智能+背景下平面构成专业精准作业评价的实践
(一)智能+让作业评价更加合理
在进行平面构成专业完成相应作业的过程中,因为其构成的规律具有零碎性等特点,往往会导致作业练习量的大幅增加,并产生消耗时间多,效率低等问题。这使得在进行精准作业评价的过程中,难以取得相应的效果,并且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采用了传统的手绘平涂以及毛笔、中性笔、马克笔、三角板等有限的几种工具。而且这种作业的完成方式,不仅导致了时间的浪费,还是学生的设计思维逐渐僵化,在形式美感以及创意上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无法实现对创意思维的开拓,并对学生创造力度的提高产生阻碍。而随着智能+的应用,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的应用电脑完成相应的设计工作,大幅节约了平面构成作业所需的时间,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充分的精力去完成设计的提升。并且,这种方式还提升了学生对电脑的操作运用以及后期制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安排学生以电脑制作的形式来完成设计工作,这是因为,无论是电脑还是手绘,其都是对设计作业进行完成的一种形式,无须进行割裂,不需要拘泥于形式。设计作业与作业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对学生思维逻辑以及创意观念的培养得到提升和改进。
(二)智能+让不同专业更有特性
由于平面构成专业在不同专业领域进行设计实践的构成中,都是具有针对性,在设计实践上的联系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为此,在进行专业精准作业平价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于学生能够在进行思维联想的过程中,选择最为正确的方向进行展开,并使其能够迅速的发展当前专业背景下的平面构成中,自身应当注重的着眼点[2]。为此,进行平面构成的作业评价时,教师应当注重于考查学生在作业当中对平面构成发展的应用,同时考查学生二维表达方式的合理性。在应用智能软件可以考查的时候,当前的平面构成设计在立面、构件以及结构上的适应性。此外,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还要确保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的将平面构成设计中的规律知识应用到其他专业的设计当中。例如,在进平面设计者中的图文构成中,所关注的重点为印刷工艺的效果以及能否对信息进行准确的传达。并且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在专业设计上的分工将被逐渐的细化,只有应用智能化的分析,来帮助学生认清不同专业的构成规律以及构成法则,才能使其更加细致化,更加专业化。
(三)有效评价带来有效训练
作业训练所应当注重的是对设计思维的培养,但传统的背景下,学生在完成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往往都对点、线、面等构成元素以及重复、渐变、发射、特异等构成骨骼形式间枯燥简单的反复练习,更多的以模仿方式去完成。随着智能+平台的出现,学生的作业评价发生了改变,使得教师在安排作业训练的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其应用性。例如,在安排作业训练时,要求学生将平面构成的元素以及形式规律通过电脑的形式,在纸杯上进行设计,以此来让学生通过应用性的设计锻炼,来培养学生的形式美感,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且平面构成设计作为设计类的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得到提升。为此,在进行精准作业评价以及作业安排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平面构成课程的考察方向与训练形式,能符合学生与之后专业应用课程之间的前后联系,并通过智能+平台来改善传统专业精准评价缺乏有效性的避免,以此构建起一个完善的作业训练体系,并实现其应用性的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的平面构成专业作业评价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缺乏前后联系以及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而在智能化的背景下,平面构成专业的作业评价在训练方式的改进、不同特性的把握以及作業训练的应用性上都有着良好的体现,能够促进平面构成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冀德玉.平面构成实践教学方法研究[J].大众文艺,2013(07):256.
[2]邱红霜.论严谨在平面构成作业中的重要性[J].广西轻工业,2009,25(07):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