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落到“实”
2020-02-14处夏艳
处夏艳
摘要:新课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课堂,构建"理想课堂"是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是构建一个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踏实的教学作风,努力追求既有创新思想又落到实处的教学境界。
关键词:新课程;工具性人文性;主动学习;落实
新课标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继承语文教育的传统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也让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不再是传统式的灌给学生知识,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传授式教学,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许多老师课堂上都带着学生激烈讨论,课堂氛围活跃,但热闹之余,我们思考:这节课学生有收获了吗?教师的引导是否恰到好处呢?学生对文中的理解是否透彻呢?
经常看见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充当小演员进行表演,比如:一位六年级的语文教师上《将相和》这课,教师在讲《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时,让学生表演,先请了几个学生,一个是蔺相如,一个是廉颇,还有蔺相如的随从,并给廉颇配上道具,让他们表演故事情节,特别是当廉颇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请罪时,口中振振有词,说得情真意切,“演员”在教室里走动,学生的视线随“演员”而移动,教室里热闹非凡。看完后,因为教室里的“演员”和观众完全沉浸在热闹的场景中去了,对于文中的字里行间年表现的蔺相如的勇敢和机智,不畏强暴的品质,学生似乎还没有领会,所以只追求热闹是不行的,需要落到实处。那么什么是“实”呢?即经过教学后,学生知识上有多少过手?思维是否得到启迪?是否理解了文章的思想,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了,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实”呢?
首先语文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人文性。所以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充分发挥教科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优势,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融入进课堂中。用饱满的感情,调动学生的情绪,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等手段,激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感。让学生在积累语言、沉淀文化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情感的熏陶感染。语言的内核是思维,语言文字训练应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机械操练。
其次是语言文字的落实。要落实语言文字必须明确一节课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目标,教学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现有程度,设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要体现大纲和教材的规定性,又要适合所教班级学生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明确学习达到一定要求。教师要深钻教材,对教材要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能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因素进行灵活的安排,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符合教材内在的逻辑性和儿童认识规律,力求体现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方法符合教材的特点和儿童年龄的心理特点,合理使用教学媒体,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读有所获,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精讲精问,让学生自己读中感悟,重在积累和感悟,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人人有语言实践的机会,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控,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使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有进一步提高。
最后,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做到积极主动的探究、寻求知识,应该尝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件非常有兴趣的事。趣味教学的核心是: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提高效率。课堂上要让学生有细细地读、静静地思考的时间,慢慢地品味的时间。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探索语言文字的规律,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态方法。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扶点拔,“到位”而不“越位”,充分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性教学,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分类指导,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尝到學习成功的欢乐,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答案,支持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新课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课堂,构建"理想课堂"是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是构建一个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舞台,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踏实的教学作风,努力追求既有创新思想又实实在在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