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开启宇宙的钥匙
2020-02-14王谷青
摘要:天下之道于分合,道者人也。西方文明的奠基源自于一块玻璃,在它主导之下人类发现了原子,分子,细胞,行星,恒星,星系,乃至宇宙。人是一种永运不知满足的生命体,这注定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点,同样也是存在的最高境界。面对广漠的宇宙人类是不会满足于单单发现它的那种愉悦。那么人类该如何去开启这个已经被发现的宇宙呢?这一点西方却并未给出一个方案,或者说不存在一个去开启的理念,更多的是去征服。本文也就是中庸论从文明的原始端给开启宇宙提供一种可能性的方向,尽管他不具备说服力但做为开启前的准备,一把钥匙必不可少。或许有更好的钥匙存在,中庸论下却只认可这一把,并且这是人类发展以来要面对的第二把钥匙。
关键词:宇宙;中庸;星际关系;月球;数
中庸论认为宇宙由数构成,不偏不倚折中求和是他的运行法则。可理解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不相邻者不相干。也就是1与1相斥,1与2、1与9相吸,1与345678不相斥也不相吸。但从折中求和的角度这种理解并不完美(本文不对此另行论述)。在此意义上电子将会是一个由八部分组成的小长串,由运行法则可知电子中间的六个部分将发生旋转。而宇宙中应存在共计九种属性的电子(可从中庸论原本了解本文不对属性进行论述,后续的星际关系也与属性无关)。九种电子分别为:一:12.13.14.15.16.17.18.19。二:23.24.25.26.27.28.29.21。三:34.35.36.37.38.39.31.32。四:45.46.47.48.49.41.42.43。五:56. 57.58.59.51.52.53.54。六:67.68.69.61.62.63.64.65。七:78. 79. 71.72.73.74.75.76。八:89.81.82.83.84.85.86.87。九:91.92.93. 94. 95. 96. 97. 98。如图:电子模型
从运行法则可以轻松的知道电子的13.14.15.16.17.18这六部分将发生旋转。同样以九种电子为基础又可以得到288种粒子。如:第一个粒子13.25.94.73.85.64。其中有18个粒子是完全相反的,例如:25.18.76.32.57.49。67.94.52.23.75.81。之所以要介绍电子是因为电子的八分之一最基础,一切粒子都来源于此。我们都知道反物质,不管那两种电子必然有两部分是相反的,所以同一恒星系內将由同一种电子构成。例如构成太阳系的恒星、行星、卫星,但不包括慧星。从电子的角度出发同一恒星系内的星球间将存在星际关系,这种关系由电子本身和引力共同形成。电子的尺度严格遵照e值来发展,也就是每个拥有地质活动的星球的电子尺度各不相同,而电子间的间隔是一道黄金切割线他是力与力之间完美的表达。星际关系的背后必然蕴藏一种全新的材料体系。其最直观的表现可能是当登月成功后月尘会特别易于粘附到登月设备或者说来自于地球的物质上。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粘附性在月尘到达地球后仍然会存在(原因参见星际关系的认证)。古人讲吸收日月精华,这一材料会是维系生命体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从材料本身功能的表达上他亦很可能是突破重力的关键所在。
人类的发展轨迹表明,如果玻璃是人类得到的第一把钥匙(西方通过它发现了宇宙)。那么星际关系下的月球将会是人类的第二把钥匙,人们将用这把钥匙去开启宇宙。中庸论描述的正是这一被开启后的宇宙。
庸者数也,宇宙由数构成这是中庸论不变的主心骨。这意味不能简单的以对错正负去评价宇宙而应以不偏不倚折中求和对宇宙加以描述。那为何数是1——9呢?有1必有2,2之后只有3才有意义,如此有了1、2、3。123、132、231、213、321、312,这是数的六种唯一排列,如此就有了4、5、6、7、8、9。这和你我他是一个道理。由此何为道?道之我也。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 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 怒 哀 乐 之未发 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天命,个性也,致中和而中和致,人是中和的极致者也是行使极致的中和者。中华文明历来以人为本,从来不认为宇宙可以一统,反倒认为物境犹如人世只有不偏不倚折中求和才能相互依存相互发展。更坚信世上没有神,有神就会有神上神,有的只是庸者。而庸者从宇宙的角度唯有数。数庸者也。
中庸论的出发点是数,落脚点是电子,主观却是这一切背后的支撑。除去支撑以数为本的宇宙将一目了然。文化靠传承科学靠发展,解放双手的人类决不止步于当下双脚的枷锁。材料永运是运作的基本,人类的劳动应向宇宙的深和宇宙的广延伸。规律和布局可能告诉我们,材料的获取只能由月球来提供而星际关系的存在某种意义上满足了这一要求。但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
横平竖直,堂堂正正,汉字是时空交织的一个茧。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一个民族的自信首先源于文化的自信。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汉字做为传承的载体它在传承文明的同时也向世人阐明了科学的基本道理。一个字“求”另一个字“和”,求生存,和天下“不偏不倚折中求和”是为中庸。
从求和的角度人类应起源于一枚蛋而不是所谓的古猿。这也是同性相斥导性相吸和不相干的理解不完美的所在。孔容之道、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方使得中,有理由相信从智人到现今也不过数十万年,而其上的求和之道却历经了数千万之巨。中庸论较为系统的描述了中华文化的科研价值以及民族复兴的根由,他首先是文化的复兴。宇宙如果是中庸的则人类的发展必少不了中华文化的加持,因为这是一个凝固了人类古老思想的唯一的系统,他的字里行间充斥着宇宙原始的信息。
作者简介:王谷青,男,汉族,1979年3月生,湖南省耒阳市人,自然人,研究方向:中庸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