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应试教育的辨析(下)

2020-02-14杨东平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公平日本教育

“宽松教育”在日本已经是个过时、不被关注的话题,只是在中国被重新“爆炒”。因而,真正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能够从中汲取什么?对此,日本学者主要观点如下。

●“宽松教育”是社会经济逻辑的产物,而非教育自身的选择

宽松教育的提出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转型,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期结束,日本制造业外移,经济界认为如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当将工业化时期培养规范性人才的目标,提升为培养具有生存能力、思考力、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改变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1978年,文部科学省提出“精选教育内容,旨在实现学生过上宽裕而又充实的学校生活的目标”。由于“宽松教育”政策的制定首先并非出自对儿童的考虑,而是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的决策,这一动机和价值观本身就有问题。

反过来,社会对“宽松教育”的担忧、对“宽松一代”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主要是社会情绪的表达,而非来自教育自身的评价。

在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全社会弥漫着不安的情绪,“宽松教育”于是成为“替罪羊”。因而,日本学者建议不要在国家经济波动时实行教育改革。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儿童学力下降,而需要关注教育背后社会的巨大变化,关注日本社会与新世界整体上的不适应。诸如对“宽松一代”的低评价,他们在行为举止、思想观念上不像老派日本人那样守规矩、懂礼貌和勤奋,比较崇尚自由和个性化,加之“少子化”和“低欲望社会”的现实,社会如何面对和适应,是超越教育的重大挑战。

●不应过于看重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这种一次性的纸笔测试

导致2003年和2006年日本PISA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参测国家和地区增加,同属“第一梯队”的韩国及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都有参与,日本的名次相对下降。而真正完整接受宽松教育的“宽松一代”参加的2009年测试,成绩却大幅回升,可见,一次性纸笔测试作为教育评价的确定性是可以质疑的。

在PISA测试之外,2011年日本参加了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组织的国际成人能力评价调查(PIAAC),进行读解力、数学思考力、活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解决能力三项测试。在包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芬兰在内的24 个国家或地区中,16~24岁年龄层的日本人,读解力平均分为299分,位居第一;数学思考力平均分为283分,位居第三,可见学力下降之说是经不起检验的。

在最近一次(2015年)PISA测试中,日本的表现继续亮眼,新加坡名列第一,日本第二;而中国队成绩大幅下滑,总体排名第十,其中数学第六,科学第十,阅读第二十七。因为这一届的中国联队由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地组成,尽管是国内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但显然与单纯由上海队代表不同。如果国内参测的省份更多,相信成绩下滑会更为显著。对此也不必过度反应,但在测试中呈现的其他问题尤其是教育公平问题,却是应当高度重视的。

●关注教育政策的综合影响,尤其是教育公平

与国内自媒体认为日本“宽松教育”大方向错了,正在重新走向“应试教育”不同;日本学者认为,日本教育培养生存力、创造力、深度学习等理念与价值观并没有变化。需要反思的是“寬松教育”改革中政策目标和手段不相符的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并非靠简单减少机械学习内容就可以实现,还需要配套的课程与教学方法,这方面显然没有跟上。

更为重要的反思是,“宽松教育”本应为学生、教师、家长“松绑”,但实际并不宽松。由于社会的竞争态势依旧存在,有升学压力的学生将战场从公立学校转向私立学校和校外补习机构,从而扩大了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的差距。因为“宽松教育”的改革对私立学校没有什么约束力,很多私立学校依旧坚持一周六日的制度。同时,由于参加课外补习对学生成绩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而扩大了学力的阶层差距。这一问题在中国也存在,而且情况尤为严重。归根结底,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

对同一件事情,出现完全不同的批评和评价,既是由于资讯的不准确和真相的缺失,也来自不同的教育价值观。重要的是,首先需要建立改革共识、理想共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再回答“减负真的是减错了吗,是害了孩子、误了国家吗”?

●应试教育损害教育公平

对应试教育最强有力的辩护,是视它为保障教育公平、寒门子弟上升的不二法门,是一种虽不完美,但“最不坏”的制度。但是,这是需要证明和检验的。PISA(2015)对各国教育公平的评价,提供了权威的实证数据。

在PISA看来,教育公平不仅意味着教育资源、机会的平等,更要进一步地评价教育在多大程度可以减少因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而带来的不公平,从而让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力阶层的孩子能够获得同等的成长。PISA(2015)测试报告中,有三个关于教育公平的重要指标。

第一是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指数。

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意愿和学习动力,看各阶层孩子的差异,形成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指数,数值越大表示越不公平。这一指数世界平均值是12.9,中国内地是18.5,美国是11.4,中国香港是4.9,中国澳门是1.7。

第二是学生社会经济地位分数差。

学生社会经济地位分数差指的是由于学生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导致的分数差异。研究者把学生分为五个不同级别,计算每跨越一个等级,会对成绩产生多大的影响。世界平均值是38分,中国内地为40分,美国是33分,中国香港是19分,中国澳门是12分。

第三是学校社会经济地位分数差。

把测试学校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划分为三个等级,计算不同等级间的分数差距。从第一等级到第三等级,学校间的分数差异世界平均值为104分,中国内地是156分,美国是91分,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地区分别是79分和20分。

可见,无论学生个体还是学校,中国内地教育的公平状况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反映的是在高度竞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导致的学校差距和学力差距。考虑到参与此次PISA测试的是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四个地区(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不难推测实际的情况比数据显示的要更严重。从数据看,即便是中国一线城市,教育公平状况都无法与日本、韩国相比。许多竞争论者的价值偏差是只计较教育绩效,而无教育公平的关怀。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是,何以日本的基础教育比我们更为公平?

同样位居PISA成绩第一梯队,芬兰、日本、韩国学生的学业负担远低于中国,说明中国学生“拼时间拼命”的应试模式学习效率相当低,反复刷题的训练并没有转换成学业综合能力。所以,我们还需要探究,何以日本的基础教育比我们更为高效?

●精英主义,还是大众主义

为应试教育辩护的另一理据,是认为严格的知识教育和考试训练是国家竞争、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经之路。将基础教育纳入极其狭窄的学术性的竞争轨道,以培养科学家、拔尖人才为目标,将教育视为国家竞争的工具,体现的是一种国家功利主义和精英主义的价值观。

任何国家的教育都具有选拔、筛选的功能,造就一批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优异人才和未来社会的领袖人才。问题是:究竟是在更广泛地普及教育的基础上,以及在宽松、自由、包容的文化土壤中使他们自然生长,还是如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那样,严格训练、层层筛选,为了筛选出少数“尖子”,让大多数人为之“陪绑”并成为教育的失败者?

关于拔尖人才培养的实效,“钱学森之问”已经作出了回答。有人说,我们培养诺贝尔奖人才是不太成功,但是,我们不是培养出了大批训练有素的专门人才,支撑了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吗?我想问的是,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应用人才,真的需要花那么长的时间,付出牺牲身心健康、童年和青春这样昂贵的代价吗?

应试竞争正在成为一场不断升级加码的“军备竞赛”,将每个家庭、每个儿童都投入无法选择、无法逃遁的单一轨道。因此,应试教育真正严重的问题,也许还不是拔尖人才或专门人才的培养,而是贻误了面向大多数人的国民基本素养的教育。分数和升学率竞争取代了学校立德树人的宗旨,教育最为本质的功能被虚置架空,令人触目惊心的国民素养低下和道德滑坡的现实随处可见,就不奇怪了。

任何国家国民教育的基本价值和功能,必定是面向大多数学生,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健康、文明、有文化、有教養,才是国家进步的基础,这种国民素养是无法如精英人才那样可以花钱引进的。如《人民教育》原主编傅国亮所言“国家可以不要神童,但有责任保护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培养具有美好心灵的人性儿童、具有美好心态的阳光儿童、具有美好心志的自立儿童,就是一个国家应该有的儿童观。

正是基于这种考量,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提出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教育的经济功能无疑是重要的,但我们必须超越单纯的功利主义观点以及众多国际发展讨论体现出的人力资本理念。教育不仅关系到学习技能,还涉及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的价值观,而这在多样化世界中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以国家竞争和培养拔尖人才为旨,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为快速实现工业化构建的教育制度,在中小学层层建立“重点学校”以选拔“尖子人才”。它所造就的等级化的学校制度,智育至上、考试至上、唯分数的教育评价,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酿成应试教育之大观,成为伤害一代又一代儿童、貌似不可战胜的怪兽。

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会达到发展的“奇点”。今天在学校的少年儿童在走上社会时,我们熟悉的许多职业和工作技能将会消失。因此,全世界的教育都在换赛场、换频道,开辟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之路。而我们还在讨论是否应当减负,让人情何以堪!

有人会说,谁不愿意让孩子轻松、健康,但是没有办法,应试教育改变不了啊!又要回到本文的初衷。想不想改和能不能改,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中国教育能否从应试教育突围,是一个专门的问题,我将另文论述。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猜你喜欢

公平日本教育
公平对抗
国外教育奇趣
日本元旦是新年
题解教育『三问』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黄金时代》日本版
公平比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