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古诗词吟诵教学实践研究
2020-02-14刘琳
内容摘要:我国传统古诗词独具韵律美感,诗词吟诵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中能够突出古诗词这一独具魅力的高雅艺术,给古诗词教学进步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吟诵、深入吟诵以及重复吟诵的方式来开展古诗词教学,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了解古诗词结构、音调以及情感,对古诗词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吟诵教学 大学生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语音则是语言的外在表现,诗歌、文章、话语的都是传递信息的声音符号,文字仅仅只是语音的书面表现形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朗读或吟诵能够受到感染。优秀的古诗词,读起来抑扬顿挫,独具音韵之美。因此,回归古人的吟诵教学方式并且应用在大学生古诗词教学中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一.古诗词的韵律美
我国古典诗词素来注重音韵之美,如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就是典型代表。诗经》以四言为主,韵律形式多样;《楚辞》是战国后期南方诗歌的格式典型,句式已经定型为六、七言,并带有“兮”字。发展至唐朝,近体诗出现,将诗歌的音韵美感推向了巅峰。唐朝以后的宋词与元曲也是唐朝诗歌音韵技术的发展与延伸。构成音韵的方式众多,如语调、回旋、重叠、平仄、韵律等,都能够使得诗歌语言更具音韵美。
韵律是文学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韵是诗词的重要元素,押韵即为将相同韵部的两个或多个字放置于相同位置,同韵部字在相同位置上的重复能够形成声音的韵律之美,也更加方便记忆。常用的押韵形式由于双句用韵、一韵到底、通韵、转韵等。
声律即为利用不同声调有规律的交替更新,以构成语句抑扬顿挫。在古诗词中不同平仄声调的文字交错使用,可以使得句子声调变得丰富多变,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平仄和谐感。如近体诗中的声律除了每句的尾字外,都是两字为一音步,两字中后面的字一般为“节奏点”,五言诗句有三个节拍,第二、四字与末一字是其节奏点。声律原则就是平声与仄声交替使用,使得其两者在诗句中从对立到统一。如,杜牧《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仄仄平平仄仄平),白云|深处|有人|家。(平平平仄仄平平)。
二.古诗词吟诵的作用
现今,日常大学生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采用的通常是用解读西方诗歌的办法来讲解中国古典诗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决定了,完全的照搬和套用一定会出问题。而我们用中国传统的“吟诵”的形式来讲解读中国传统的诗歌,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层次理解诗歌,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记忆。古典诗词回归吟诵式教学,是真正的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的回归。
第一,吟诵能够创新古诗词教学模式。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丰富文学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在古诗词中获得审美感受。吟诵是传统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在吟、诵、听的过程中与古人产生穿越式的情感共鸣。学生通过反复的吟诵古诗词,可以渐渐的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走进诗词,获得一定的审美感受。这种通过古诗词审美感染、调动学生情感的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的过程。
第二,吟诵能够丰富古诗词教学方法。吟诵教学冲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划分,将文学、音乐学融合在一起。在古诗词吟诵中,学生能够一边感受诗歌风格特色、修辞手法,同时还能够将文学之美融入到音乐之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变化、情感流露,将文学融入于音乐之中,以音乐的乐趣来强化文学的审美,让学生在音乐营造的环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第三,吟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吟诵能够让学生更快、更深入的走进古诗词,找到古诗词学习中的兴趣点,进而更好的对古诗词形成理解与掌握。
第四,吟诵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高考语文古诗文部分的知识点有时候会是小学时期学过的,可是我们很多高三的学生交了白卷,原因很简单——时间太久了、已经忘记了!古代的学生需要把四书五经中所有的内容全部背过,因为科举考试时随时会考到任意一本书里的任意一句话。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古人可以记住,原因之一就是优秀的读书方法——古人的读书方式是有旋律的“吟”,现在学生的读书方式是西方的“读”。吟唱着去背诵文字和单纯的朗读、默读着去背诵文字前者更容易记忆,就好像一首诗歌,以歌的形式去记忆和单纯以文字的形式去背诵,前者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大学生古诗词吟诵教学实践
1.示范吟诵,把握节奏。示范吟诵在古诗词教学中能够形成直观的诵读效果。通过教师的示范吟诵可以引導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感悟。学生带着感悟去诵读作品,就会从中体会到诗词的节奏变化,感受到诗人吟诗时的氛围,从而自然的体会到诗词的美,形成对古诗词作品的独到理解。教师的示范吟诵可以将古诗词的平仄、押韵、节奏在吟诵中展现出来,让学生用听觉感受诗歌语言的情绪,直观感受语言的气势与节奏。
在进行《关雎》和《蒹葭》的教学时,教师完成示范吟诵后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诗歌是由四言构成的单一节奏,每两个字构成一个节奏单位,在吟诵过程中一句通常是两个节奏单位。如:“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同时,教师在示范吟诵的过程中还需要提醒学生着重注意诗歌的用词特征,找出其中的词语特点加以总结分类,如“关关”、“苍苍”、“凄凄”、“离离”、“靡靡”、“摇摇”、“悠悠”等等,这些双声、叠韵和叠音的大量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诗中的艺术形象更为鲜明、生动。不同类型的词语能够进一步强化古诗词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教师在示范吟诵的过程中会将这些词语会进行特殊处理,启发学生挖掘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细节。
2.深入吟诵,读出理解。古诗词的吟诵实际是情感与物质的统一,将人的主观兴趣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古诗词的意境是诗人创作的最终目标,在大学生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入吟诵来引导学生读出对古诗词的理解,让学生领略诗词的意境之美。古诗词的意境精彩多变,典雅含蓄,清新明丽,既可以感受到苍劲与浑厚,也可以感受悲愤与苍凉。教师在吟诵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抑扬顿挫、急徐有度、婉转曲折。
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吟诵教学中,上片中两句交错描绘,充分衬托出长江与人物的豪情,在吟诵过程中声调需要高亢嘹亮。“故垒”两句主要描述此地是三国古战场,所以在吟诵时可以略微降低音调;“乱石”三句,满怀豪迈壮丽气魄,学生在吟诵时要情感充沛、情绪激昂。
又如在《声声慢》的教学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在吟诵这句时要降低音调,唱出诗人独自的深深叹息,独自惆怅,度日如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其中“点点滴滴”四字舌尖音要短促,如同雨点敲打梧桐叶一般,让人联想到词人流不完的泪水、诉不完的伤心,以理解诗人如怨如诉的心境。
古诗词的深入吟诵能够让学生暂时忘记自己的角色,超越现实环境,将自己的精神融入到古诗词所描绘的世界中,推己及人,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通过想象,历经情感,还原作者场景,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3.重复吟诵,感受情感。重复吟诵,就是在反复多次的吟诵过程中,按照吟诵声调的变化来感受诗人心中的情感变化。我国古典诗词中,诗人所创作描绘的景观,实际上与其自身情感表露有着紧密联系。诗人的情感变化、喜怒哀乐都被隐藏在诗句之中。
一个世纪以来我们都是用解读西方诗歌的思维模式来解读中国的古典诗词,过程中会分段对诗歌进行分析,以此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虽然这一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情绪表露,但是原本完整的作品被拆分的支離破碎,并不利于学生对作品整体形成理解。因此,重复吟诵就是在保持诗歌完整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诗人情感变化的重要方式。在古诗词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适合鉴赏古诗词美感的审美心理,激发起读者内心情绪的变化。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重复吟诵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诗人在诗句中所要展现的情感变化。《将进酒》最显著的特色就是诗人通过遣词造句表达了情绪的大起大落,整首作品中伴随着饮酒场面的变换,诗人的情感也几经变化辗转。诗作开篇中的重复两次的“君不见”,虽然基本格式一致,但所表现的情感截然不同。第一个“君不见”场面壮阔宏大,所以在吟诵中曲调要大气豪迈,而“不复回”处需要特意拖长重音,以展现时光易逝的遗憾之意。而后一个“君不见”则开始转入悲叹,节奏明显变快。其中,“天生”二字展现出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曲调也带有一定的喜悦之情。随后,“烹羊”两句达到巅峰,“三百杯”曲调升高,吟诵起来豪迈大气。而后举杯劝酒的句式曲调明快轻松,把整个宴会的场面带入另一个阶段。“陈王”两句引用古人饮酒的场景,曲调平稳,如同叙述;“五花马”三句节奏明显加快,带有一定的催促之感;结尾处的“万古愁”则集合了多种情绪,一字一顿,凝重深沉。《将进酒》的曲调分明、节奏明显、情绪多变,诗人情感跌落被巧妙的融于曲调之中。这些艺术特征都能够在学生重复吟诵的过程中深入感受,学生会对整首作品的情感有初步的认识。在一次次的吟诵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
四.结语
解读中国的古诗词,需要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读书方式去诵读,才能够发现中国古诗文中的古韵之美。用吟诵这种古老的读书方式去诵读古代的诗歌,可以发现中国文字中的韵之美、律之美、情之美。如果我们有机会能够接触一下中国传统的演唱方式,相信诵读古诗文的时候会更加的寓意绵长。
大学生古诗词吟诵教学,是回归古老读书方式的古诗文教学的方法。它对于大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锻炼都非常有帮助。教师的示范吟诵、学生的深入吟诵以及重复吟诵,可以让大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去欣赏古诗文、深入理解古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文的意境,感受中国文字和文化之美。
(作者介绍:刘琳,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