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构建教学管理体系,确保课程建设扎实有效
2020-02-14常明敏
常明敏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专业增加及教学内容更新等,现有“校-院-系”教学管理体系已不能很好地保证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课程团队建设等有效、高质运行,研究与改革现有教学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阐述了课程群、课程负责人制度建设的作用及建设方案,说明了以课程组为最基本教学管理单位,建立“校-院-系-课程群-课程组”教学管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地保证高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群 课程负责人 教学管理体系 课程建设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载体。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作。科学构建课程群(组),实施课程群、课程负责人制度,对有效进行课程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体系等具有重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管理体系不能有效解决教学质量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学管理基本还是“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课程教学的水平及质量主要在于系部的管理。但目前的系一般都承担和管理着十几门甚至几十门课程的教学,而系主任难有把握十几门或几十门课程的综合能力。
(二)主讲教师各自为政,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课程没有负责人,教学各自为政,致使部分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和充实,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教学检查流于形式,教学管理浮于表面;教学团队不成梯队,新教师培养难以落地。
(三)课程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协调差
同一门课程基于主讲教师各自为政,没有课程组的统一管理与建设,申报项目与课题特别是教改与课改项目便成了每个教师自己的事,难以保证教改课改质量,从而导致课程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出现重复或遗漏现象,难以形成精品课程。
二、课程群、课程负责人制度建设的作用
(一)有利于相关课程间教学内容的协调与衔接
本文所讲的课程群是指在同一学科或研究主题基础上的相关课程的集合。课程群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对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界定、协调,或整合、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防止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课程组的建设则是承担同一门课程的教师构成的课程团队,按课程组建设课程、管理课程教学过程,能更加有效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
(二)有利于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教学及学术水平
课程群(组)为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与探讨的平台,有利于在教师之间建立一种互帮互助的机制。在这个平台基础上,教师之间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团队共同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又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科研创新意识,推动教师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在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之间建立了一种有效的链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有利于保证教学的规范化,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课程群及课程负责人制度,有利于教师对课程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决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课程群(组)构建要求教师集中起来围绕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构建成团队,这样有利于整合各种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构建课程群(组)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优势和长处,进而提高学校的课程教学质量。
三、改革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案
(一)改革现有教学管理体系
将原有“校-院-系”教学管理体系改为“校-院-系-课程群-课程组”管理体系。课程组作为课程日常建设与教学管理的最基本单位。
由课程负责人负责该课程的具体建设,才能使课程建设落地,才能使课程建設可持续发展,也才能实现由课程建设带动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相关教改及科研。由相关课程组成的课程群又可以解决相关课程间的协调及课程群块的建设与发展,进而促进学科建设。
(二)建立课程群、课程负责人制度
(1)课程群负责人工作职责。①组织落实院系下达的相关教学任务。②及时掌握本课程群的最新发展与教改动态,研究和制定本课程群的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需求整合、更新教学内容。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工作。④组织申报和实施本课程群范围内的各类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以及与课程群相关项目的竞赛活动。⑤协调和指导本课程群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2)课程负责人工作职责。①组织制订与修订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等课程教学文件。②组织制定课程授课计划,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提出教学要求和建议。③组织制定课程考核方案和评价标准,负责课程命题和组织归档工作。④参与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的管理与监控,组织听课评课和课程研讨活动,对课程组成员的授课情况进行检查指导。⑤组织课程组成员进行教材、教辅资料、课件、题库、等教学资源建设。⑥组织安排与课程相关的各类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的申报和参赛。⑦组织本课程的教材选用、评价与建设。⑧组织本课程实践环节的建设。
总体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群、课程负责人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主讲教师各自为政、课程建设无序化状态,使教研教改真正形成教师的自觉行为。课程群、课程负责人制度在本院实施一年来,课程建设落地生根,教研活动形成常态,相互学习蔚然成风,团队建设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庞钊珺,柳国勇.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8,(17).
[2]陈广山.基于课程负责人制度的民办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02).
[3]唐小葵,陈鸿雁,王弘凯,郭述良,陈虹.课程负责人制度在器官系统教学改革中的实施和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