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拓展式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2020-02-14陈雅剑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在现行的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些许不足,难以达成教育目的。如何突破传统古诗词课堂教学低效的瓶颈,提高效率与质量,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本文从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现状、根源、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尝试从拓展式阅读教学模式这一角度在语文古诗词课堂中操作去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应对策略;拓展式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1-0096-02
【本文著录格式】陈雅剑.浅谈“拓展式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20,19(01):96-97.
一、目前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弊病
(一)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古典诗词教学是满堂灌的方式,基本遵循“背景介绍——内容分析——习题讲解——课后作业——背诵默写”的模式。诚然,这样的课堂,教师能把知识点讲解到位,但教师一味“输出”,学生能否接受、消化和吸收,值得商榷;学生能否真正意义上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之美、鉴赏古诗词的写作技巧,值得思考。
(二)教师对古诗词缺乏个性化解读
目前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对古诗词个性化的讲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再加上学生自己的人生经历不够丰富,以至于最终影响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情况、经验阅历等各种情况决定着其对不同的古诗词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就是相同年级的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如果对古诗词缺乏个性讲解,不能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学效果就不尽人意。
(三)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古诗词教学应该是学生和古诗词对话的过程。大多数教师根据教参资料或者网上的教学设计,进行一定的加工,直接输送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其实,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感官,去感知、体会、领悟古诗词之美,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古诗词的丰富内涵。
二、拓展式阅读教学在古诗词课堂的优势分析
(一)拓展式阅读教学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明确指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从2017版的课程标准的表述上来看,高中的古诗词课堂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也是提高中学生文化自信的手段。选入教材的古诗词本身就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学好、理解好、品味好古典诗词方能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课程标准从本质上给出了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语言层面),进而提升到热爱中华文化(文化层面);从语言的丰富性提升到文化的多样性;从单一的文本到多样的选材……因而,以教材文本为纲,进行文本之外拓展,丰富学生阅读量的拓展式阅读教学模式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二)拓展式阅读教学模式是最佳的途径
国家教育部原总督学柳斌曾说过:“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可见,阅读关乎学生发展。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堂扩充阅读量,关乎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古诗词教学也是如此,教材并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也无法达成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因此,不仅要完成教材内的古诗词教学,还要适当延伸古诗词阅读内容,古诗词的文本短、容量小,由课内选材的学习到课外文本的拓展,才能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达成教育目的。从这点看,拓展式阅读教学是实现这种教学模式的最佳途径。
三、拓展式阅读模式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操作模式
拓展阅读就是指阅读内容的丰富性,也指拓展的阅读时间与空间。它包含两个指向:拓展性阅读指内容的拓展,表现在阅读量的增加和丰富;拓展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教材,拓展也包含课外延伸阅读的时间和场所。
第一步,立足教材古诗词文本,生成预设问题,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课堂教学,首先离不开教材文本,这是拓展阅读教学的起点、源头,也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处理,将教材的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充分解读,给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让学生在课前带着问题去对文本进行阅读,思考,避免学生自己预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在这里,教师在生成预设问题时必须选准角度生成问题,才能有针对性,而不是随便找几个问题让学生盲目思考。
比如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可以针对其中的一句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设置两个问题。这个句子描写愁绪形象生动,试简单分析;历史上有很多写愁的名句,试利用工具书查找出来并分析跟课本的这句话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个问题设置有不同点,但有关联。第一个问题立足教材本身,从技巧、情感等方面可以对这个问题做出解答,开放性大。第二个问题是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课堂之外的延伸,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第二题的设置中选了“愁”这一角度进行教材的延伸,就大大丰富了这首词中的内容。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课堂展示学生自习成果,教师准备好相关拓展内容。
这是整个操作流程的核心部分,也就是课堂部分。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学生已经带着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后参与的课堂更像是一种“汇报课”,是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思考、探究结果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其他同学展示和汇报的一个过程。在这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汇报结果适当点评,扮演“主导者”,而不是“旁观者”。不同的学生可以对古典诗词不同侧面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但教师要适当讲评,不能误导。同时,教师也得准备好自己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好角度进行拓展的内容在课堂上跟学生再进行阅读、点评、分析,使学生完成对教材的古诗词的理解,又在课堂上完成课外内容的拓展,丰富课堂内容,拓宽视野,也真正实现“双主”的课堂模式。
第三步,關注课后的评价及反馈。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但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课外反馈并进行反思。毕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教学未必能检测教学效果,只有通过一定形式的评价才能了解这种拓展阅读是否有效。通过古诗词的拓展阅读,能否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提高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自信,评价才是最有效的手段。评价方式应多样化的,不局限于考试。同时教师也要对古诗词课堂上拓展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毕竟班情不同、学情不同、古诗词类型、学生性格差异等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只有每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思、调整、改进,在不同的情况下才能自如地操作这一教学策略,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标必然指向于语文这个基础学科,同时更指向了语文的阅读量的提升上。如何在有限的语文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以便在高考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去思索。本文仅从古典诗词教学这一角度分析拓展式阅读教学在课堂运用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有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步步改进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曾先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