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化改造、悬疑叙事与文化传播

2020-02-14孙烨

戏剧之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本土化

孙烨

【摘 要】本文研究了印度电影《调音师》的叙事与文化特性。通过检视《调音师》的叙事技巧,探讨了视点和听点对悬念机制的影响与塑造,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影片在内容和形式上对中国电影改编叙事形成的启示。本文提出,中国电影应当借鉴近年来印度优秀影片在类型化和本土化上取得的成就,打造出融入优秀中国文化元素的类型电影。

【关键词】本土化;悬疑;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2-0067-01

近年来,跨国别、跨文化的电影改编层出不穷,很多改编影片在对原作进行本土化改造时,增添了许多颇具症候性的本土元素,令改编呈现出有别于原著的耳目一新的叙事特征。2019年4月初,由印度导演斯里兰姆·拉格万执导的电影《调音师》在中国大陆上映,取得了首周票房9104.4万、累计票房3.24亿的傲人成绩。影片凭借扣人心弦的悬疑叙事,张弛开阔的视听意象和对人性欲念的深度挖掘,打破了印度影片“载歌载舞”的既有印象,使之成为近年来继《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之后又一受中国观众喜爱的印度影片。本文将从本土化改造、悬疑叙事与文化传播三个角度来探寻本片的艺术特点。

一、本土化改造:次要人物与次要情节的隐喻

印度电影《调音师》的原作是获得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短片奖的同名法国短片。印度改编版承袭了原作的主线情节,增加了故事的次要人物及次要情节,讲述了一个在钢琴大赛中失利的钢琴师利欲熏心,利用大众对弱势人群的同情心,假装盲人从而赚取更多小费,直到某天意外在一位贵客家目睹命案,导致自己命悬一线的故事。在增加了崭新的情节序列之后,影片时长也由原作中的14分钟延长至2小时19分钟。

法国原版的情节序列可分成两大段落:(一)调音师向雇主阐明装瞎的好处;(二)调音师目睹杀人现场并无法脱身。而印度版经过情节的推演和延伸后可以分为五个段落:装瞎的钢琴师男主角与女友苏菲从相识、恋爱到分手;男主角目睹凶案现场后为了明哲保身而三缄其口;男主角被凶手西米及其奸夫(警察局长)伤害致瞎并误入“器官”移植地下诊所;男主角巧用地下诊所展开复仇,最终使坏人得到惩戒;男主角与女友苏菲在欧洲重逢。增添的段落融合了印度的歌舞传统、宗教信仰及本土化社会现实,为观众呈现出悬疑之外的当下印度社会缩影,并探索了人性的欲念、惩戒、果报与救赎。

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印度版《调音师》采用了“一黑到底”的人物塑造方式,随着剧情的递进,每个人物的欲念、阴暗、暴戾和贪婪都以反转的形式浮出水面:出轨的妻子、滥用公权的警察、偷窥并交易他人隐私的小孩、贩卖器官的医生以及寻找内脏“货源”的小贩。这些人物充分揭示出整个社会伦理的陨落与崩坏。就连看似善良的主角女友气极一时竟也说出摘掉出轨妻子眼睛的话语,而一直“被侮辱和被伤害”的钢琴师主人公阿卡什为了明哲保身选择三缄其口,观众“怒其不作为”并对他的悲惨境遇充分共情之后,他却在影片最后一刻用手杖打飞脚下的易拉罐,暗示其并未失明,将观众的共情彻底粉碎。

在印度改编版中,导演对主角阿卡什的人物设计延续了法国原作主角的自私胆小与明哲保身等性格特征之外,还运用了一系列情節的递进来深化展现这一性格特征导致的严重后果。假扮盲人的主人公在警察局面对伪造的证人声明时,选择了沉默;在“看到”凶手将证人老太太推下楼时视而不见;最后在医生的汽车里,在面对医生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时,仍然保持缄默。男主在片中的三次沉默揭露了他假装眼盲实则心盲的事实。而最终,主人公的眼睛被凶手弄瞎,为自己先前的沉默付出了失明的代价。

影片中新增的次要人物不仅协助主人公推动情节的发展,还揭示了主题与创作者的观念。在法国原作中,由于篇幅限制无法交代更多的信息。而在印度改编版中则增添了许多人物信息。死去的丈夫是知名影星普拉默,为人善良和蔼又富有同情心,而女主角是一心想当演员但心狠手辣的西米。她与丈夫的生活条件优越,但年龄差距较大。在结婚纪念日当天男主人为给女主人惊喜,却发现女主人与警察局长通奸而被后者杀死。

其他增添的次要人物包括与女主人通奸的警察局长曼诺拉、热衷于偷拍他人隐私的小孩、贩卖器官的医生、小贩、男主的女友。次要人物的添加延长了故事的情节,并为其改编的本土化提供了操作空间。从原版给人以单一的悬疑冲击扩展到以丰富的情节细节揭露人性中的“恶”,使观众在体验紧张刺激的悬疑时,也进行了对人性的思考,达到了电影对现实的反讽。这些人物背景信息的添加有效地呈现出印度贫富差距、警局内部罔顾法律,表现出丰富的现实图景,从而突破原作的空间广度并有效地与印度社会现实对接。

在次要人物的设计上,导演运用了类比隐喻的手法。片中的每个人物都被塑造为“盲人”。影片男主角阿卡什的女友苏菲是舆论的傀儡,她对所见所闻深信不疑,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片中阿卡什的几次破绽都足以引起苏菲的怀疑,但苏菲丝毫没有留意。如苏菲第一次送阿卡什去餐厅演奏时,阿卡什能够准确无误地接过头盔;在餐厅走廊阿卡什盯着素描画看;在看电影时阿卡什能精准地吃到苏菲手中的爆米花。而在影片结尾处两人在欧洲偶遇重逢时,苏菲再一次不假思索地相信了阿卡什叙述的悲惨遭遇。苏菲这类人物隐喻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毫无主见,也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空有善心却只能任由他人摆布而并不自知,是对生活真相缺乏洞见的“真盲人”。

影片中的小男孩为赚钱故意绊倒男主角,偷拍他并贩卖给其他人。而当他看到阿卡什的眼睛真的被毒瞎后却选择了离开。小男孩的冷漠与对正义的“主动性屏蔽”和他的外形和年龄极不相符,讽刺意味明显。小男孩的人物设定旨在讽刺当今部分媒体的态度。即他们乐于捉弄弱势群体,窃取他人隐私,报道八卦信息,以谋求自身利益。而当人们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小男孩/媒体无利可图便选择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是“主动失明”的“假盲人”。

四、对中国电影的改编启示

本片延续了法国原作影片《调音师》的悬疑基调,在其基础上依据跌宕起伏的反转剧情在中国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这样的叙事方式契合了受网络影响的年轻一代对高效率叙事和悬疑反转的期待需求。影片在人物设计上告别高大全的形象,展现了一幅印度的“清明上河图”,拉近了影片人物与现实观众的距离。

全球化进程下的印度电影继承了古典好莱坞时期类型电影的模式和结构,成功将印度当代诸多的社会现实问题包裹进悬疑类型电影的叙事框架中,对社会现实针砭时弊,通过结构叩問人性,展现本土价值观、社会观和果报等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

印度电影讨论宗教、腐败、教育、性别歧视等现实问题,有非常明确的价值输出意识,很多电影都具有现实教育意义。[8]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来讲,印度电影成熟的叙事,以及完成度较高的制作水准,应当成为中国电影学习的榜样。中国电影应当学习印度电影的叙事转化技巧,将社会问题包裹在假定性情境中,通过情节的引人入胜和跌宕起伏,巧妙传递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并讨论一些普罗大众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困境。

同时,印度电影通过加入民族文化元素来展现印度奇观,这方面也值得中国电影市场借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观众也迫切需要在中国电影中寻求精神愉悦和文化自信。中国电影应当融入更多优秀独特的中国文化元素,通过观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加对影片的认同感,通过电影增强民族凝聚力,传递出普世的积极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参见[美]查.德里《论悬念惊险电影》,王义国译,《世界电影》杂志,1992年第6期,第5页.

[2]参见姚睿:《<八月>:转型期记忆的文献标本》,《电影艺术》杂志2017年第3期,第55页.

[3][英]吉尔·内尔姆斯主编:《电影研究导论》(插图第4版),李小刚译,第88页,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13年11月第一版.

[4]晋辉编著.一生必知的世界名人:60位必知的世界美术大师[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2年6月版,第149页.

[5]汪许莹.当代印度电影中的宗教表达,南大戏剧论丛,2015年第2期,第149-157页.

[6]参见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9%BF%E5%A9%86/1527127?fr=aladdin.

[7]陈雪飞.歌舞叙事:“新概念印度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当代电影》杂志,2019年第5期,第171-173页.

[8]李亚,付筱茵.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中国电影市场》杂志,2018年第8期,第24-26页.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电影“IP”的改编叙事研究》(16CC15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 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本土化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论法律赋能诊所教育的本土化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