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语境下敦煌壁画艺术的创新传承与文化传播研究

2020-02-14王志远

艺术评鉴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一带一路

摘要:“一带一路”文化是中国为了与世界经济接轨,协同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经济,实现外交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而且自从“一带一路”方针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与周边几个发展中国国家在经济贸易,政治文化、教育交流等多个方面实现了互惠,提升了中国在东方国家大国中的综合地位,敦煌文化作为世界非遗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壁垒,但是近几年,敦煌文化的发展更加需要与国家文化创新相接轨,因此一带一路建设正好是一个创新传承与文化传播的契机,论文将结合这个要点来研究具体的文化创新传承与传播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   敦煌壁画艺术   创新传承   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1-0174-03

敦煌壁画具有上千年的文化历史,是中国古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域经典文化研究和开辟的经典。敦煌壁画总体包括了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共552个石窟。每个石窟中都是别有洞天,在其未被发现之前一直蕴藏着巨大的文化魅力,直到后来被民间发掘,源源不断的游客和探宝者进入这些区域,让敦煌壁画的光彩现世,与此同时也对其造成了人为破坏,但是敦煌壁画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育人价值却不能停止,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要结合中国经典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文化传承来研究和挖掘敦煌壁画的潜在文化特质,为世界绘画、宗教和审美艺术开辟全新的发展道路,这是敦煌壁画研究的核心,也是其传承的主要意义所在。

一、“一带一路”语境下敦煌壁画艺术的创新传承与文化传播的契机

可以说改革开放与“一带一路”政策导向是一致的,“一带一路”政策最大的优点就是开辟“历史文化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通大陆的陆地交通与海运交通,传承丝绸之路的经济发展与国家贸易的商业文化思想,让中国在稳固多样的经济建设中不断崛起的同时,也引导周边几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实现经济互惠和贸易互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际社会的文化研究和艺术研究领域的名人和学者可以就敦煌文化艺术的创新传承与人本化传播与中国的学者达成共识,为敦煌壁画的经典艺术研究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在世界大放华彩的关键。总括起来将,“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发展的共识为“敦煌壁画”的艺术创新传承和传播带来了以下新契机:第一,“一带一路”发展思路是中国走向世界,努力构建人类文化共享的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之道,首先从文化艺术的创新防护和文化成果的人类共享为契机,让更多的对壁画艺术有研究的认识敦煌壁画,认识中国的文化智慧,与国内学者一起将敦煌壁画艺术发扬光大;第二,“一带一路”国策符合“艺术文化发展与研究”走向世界的大型理念,要让更多人了解敦煌壁画,让更多人投入到敦煌壁画的临摹、美工创新和文化的宣讲中,就需要有来自世界的智慧,而不是国内的一隅,从这个角度而言,“一带一路”是让人欣喜的国策,是让敦煌壁画大放华彩的最佳时机,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第三,“一带一路”的国策在整个推行的过程中,不仅仅还是简单的让敦煌壁画艺术为众人所熟悉,让众人观看其美术美感、观看其婀娜多姿的飞天形态,看到空旷高耸的岩洞中的佛像和其他宝贵资源,而是在敦煌壁画的影响下,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敦煌舞蹈、敦煌歌舞剧、敦煌服饰以及敦煌诗歌论坛等,这些种种都是“一带一路”带给敦煌壁画艺术创新与传承的最佳契机。

二、当下敦煌壁画艺术文化创新传承与文化传播的反思

目前在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敦煌壁画虽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保护和资源开发,但是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侵蚀已经让敦煌壁画出现了很多客观的损伤和遗失。比如多年一来壁画环境的改变和前来探索的各类人群下意识的对壁画造成的危害,壁画脱落、掉色、色彩变异,佛像和内在摆件逐渐遗失,而且壁画内的出现过多次的塌方。对于张大千进入敦煌进行艺术创作的行为,一部分人持有赞同的状态,一部分人却认为她间接破坏了敦煌壁画。不论怎样来讲,敦煌壁画的残缺和破损并非是蓄意的破坏。敦煌壁画的发展和敦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必然要牺牲一些客观的东西,因此艺术的研究与防护是辩证存在的,在改革开放的近40年里,整个社会谈及到敦煌壁画,就会想到敦煌舞蹈,飞天艺术团、敦煌研究院、敦煌服饰文化、敦煌佛窟宗教文化、敦煌绘画艺术等,可见在壁画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一个丰富、独特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敦煌文化创新发展的艺术生态圈,因此,反思历史的发展和过往,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民族文化传承的态度来坚持对敦煌壁画艺术进行创新传承与传播是一个历史客观的责任,也是中国人将敦煌文化带向世界的毕竟之路,艺术的传承不仅仅需要继承,更加需要的是创新与理性的传播,这也是论文要研究的核心。

三、“一带一路”下敦煌壁画藝术创新传承与传播的路径

(一)坚持中外开放 提高敦煌壁画艺术的文化影响力宣传

站在文化的角度来讲,中外开放是一种文化态度,就是打破文化研究和文化鉴赏无国界,让众多优秀的国际名家都可以进入到敦煌壁画文化圈中来,用他们的智慧和科学观念与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与国内艺术文化传承的学者一起来提升敦煌壁画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的做法在国内已经有过先例,只是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减少敦煌壁画的人为破坏和其他的潜在影响,国内兴起了一部分保护主义,但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文化需要共享,文化需要结合众多人的智慧才可以得以发展和保存。因此,要以敦煌歌舞、敦煌历史研究、敦煌文学艺术论坛、敦煌大型美术艺术展览与敦煌艺术下的话剧艺术等为载体来传承敦煌文化,这样的传承需要一代代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又理性传承,同样敦煌壁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艺术生态圈,只要传承之路不断,传播文化的使命也可以坚持下去。

(二)坚持科学防护 提高敦煌壁画艺术时代发展的价值

敦煌壁画在多年的历史演变中经历了不计其数的变化,虽然总体的样貌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是在外形轮廓,色彩内容和整体构架上出现了众多的问题,这也督促国家花巨资投资敦煌研究院从文化研究和文化艺术传承保护的绝度出发,进行科学规范的研究。因此文化创新传承与科学防护之间不存在必然的矛盾,而是一种辩证的发展,比如著名歌剧《丝路花雨》就是甘肃省歌剧院带着敦煌飞天文化和敦煌壁画中的西域文化和宗教神话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一旦全社会对敦煌壁画有了全新的认识,就可以从普通公民的文化保护意识提升开始,让他们这个群体自发的去宣传和在游览的过程中梳理文化保护意识;另外对敦煌壁画创作的认识,比如美术色彩的搭配,任务造型的线条的处理和壁画与岩洞的有机协调等科学知识,也需要透过文艺宣传和敦煌名家剧作下基层等,来实现自上而下的敦煌文化的爱护与防护,要透过一种科学意识来实现,让老板姓和专业研究人员都可以充分意识到:“只有热爱敦煌文化,以科学的技术和人文的态度来传承和传播敦煌文化”,敦煌壁画下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圈才可以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一带一路”的經济文化渗透 提升敦煌壁画艺术成果转换的效率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是中国发展经济,促进经济、文化、人文生态发展的一项召国策,敦煌文化的创新传承是一带一路为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是要让世界和敦煌壁画艺术爱好者和学者进一步了解这个艺术生态圈,就非常有必要通过文化学术研究成果、音乐创作、戏曲创作、以洞窟生态群为依托的壁画临摹创作等走进艺术殿堂,从人们的心灵深处渲染和融合,要让世界知道创新传承敦煌壁画艺术的价值和责任感,这一点需要今后的结合国情理性发扬。

参考文献:

[1]林严冬.敦煌壁画艺术新形式传播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年.

[2]蒋应红.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传承创新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3]折文菁.敦煌壁画重彩艺术文化传播研究[J].中国报业,2016,(20).

[4]敦煌研究院.敦煌壁画艺术继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5]滕毓云.敦煌壁画艺术的形式美[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03).

[6]王志远.敦煌壁画艺术中的生态意境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6,(03).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一带一路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