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与事
2020-02-14
当年的春运售票大卖场
张锦渭(上海,摄影师)
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运季,人们已经习惯掏出手机,手指轻点,一张火车票就搞定了。可是,十几年前,要在春运期间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有时候需要几个通宵的“连续奋战”。还有许多人,即使排了几天几夜的队,还是没能买到回家的车票。
回忆往事,历历在目。2003年春节前夕,铁路上海站联合售票大厅内人头攒动,20多个售票窗口前人满为患,购票的长龙队伍排到了天目西路。位处市中心的上海站明显是腾挪不开了。于是,上海站分别于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在虹口和普陀体育馆开设了春运火车票大卖场。
2006年1月5日,普陀体育馆“春运火车票大卖场”正式开始发售火车票,上海站售票部抽调30多名售票员上岗,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家住得远的售票员在此期间都不回家了,直接住在体育馆内的临时宿舍内,中、晚餐都吃盒饭,这一工作到1月26日才结束。
1月14日那天,我身背相机,来到普陀体育馆,看到近千人排着长队,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分批进馆购票。
到了晚上8点,“春运火车票大卖场”停止一天营业时,仍有数百人没能进场购票,怕是要露宿在外等着第二天“大卖场”开门。于是,有关部门决定开放馆内看台,让购票者在看台上过夜,免受冬夜的风寒。
安徽、江西方向是热门线路,旅客很难买到回家过年的火车票。售票员非常忙碌辛苦,就连上厕所也要一路小跑。他们也十分同情这些企盼获得一张回家车票的旅客,就积极动脑筋为购票者排忧解难。有一位已经排了一天队的老人来到8号窗口,要买一张20日去阜阳的卧铺票,但车票已售完。老人着急地说,家有急事,一定要在这一天赶回。看着老人着急的样子,售票员通过全局联网终于买到20日从上海到合肥、再从合肥到阜阳的车票,这样,老人当天就可以到家了。老人拿到两张车票后,连声道谢。一位40多岁的农民工排了一天一夜的队,终于买到票,高兴地在我面前展示,他那灿烂的笑容,就像中了大奖似的,至今令我难忘。
一个过年等候在车站的人
崔立(上海,公务员)
一个傍晚,我一如往常,晚饭后遛弯。在昏暗的灯光下,看到匆忙从我身边走过的人,急速地一手托住背包,两脚使着力朝不远处的车站奔去。
快要过年了,但这个城市,似乎还感受不到过年那种可以放松下来的氛围。我缓缓地走过车站站台。站台前后,还站着零星的等车的男女。在站台,靠着后面绿化带处的角落,我听到一个年轻男人打电话的声音:“哥,是我呀,你最近可好……有个事儿想请你救救急呢,你可以借我5000块钱吗?我在这里上班,也想多带点钱回家呢。”
不知怎么,我的心头有点好奇。我不是一个要乘车的人,却像其他乘车的人一样笔直地翘首以盼地站在站台上。我的眼睛朝着公交车要开来的方向看,但我的耳朵,还在跟随着年轻男人说话的声音在倾听。
我眼睛的余光看到——年轻男人已经挂掉了电话,却又打了另一个电话:“妈,是我呀,对,我还在上海。现在吗?哦,我早就下班了,刚刚吃好饭出来,在马路上闲逛呢。今年呀,我大概年二十九的火车。火车票我早就买好了……对,对,妈,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呢,我今年呀,今年老板对我挺好的,这不,年终奖刚给发了一万块钱,我呀,要给你,买件新衣服呢,再给我爸买个。”
我在静静地听,眼瞅着一辆公交车闪着灯光远远地开过来,越来越近了。
年轻男人匆忙又说了些什么,挂了电话,就跟着聚拢在车前门的几个乘客,一起紧挨着车要停住的位置。昏暗的灯光下,我看到年轻男人斑驳的脸上,有那么几分憔悴。
我快要离开车站时,另一个小伙子从远处像风般地跑来,差点把我撞倒。心头一阵恼火,差点就要骂出声。又看小伙子长相很像刚才的年轻男人。小伙子气喘吁吁地看着只有一两个上客的公交车前门处,额头上是由于剧烈跑动而隐隐冒出的汗,嘴跟着也在喘着大气,还来不及平静下来对我说什么。
我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说:快去吧,回家的路还很长。
从波特兰穿越回苏州
胡健(美国南卡州,读书人)
没想到在美国西北部逛了苏州园林,俄勒冈州波特蘭的兰苏园。根据追溯,1985年,波特兰市一名官员访华,倾倒于苏州园林之美,从此“种草”,梦想在波特兰拷贝一个。1988年,两城结为姐妹城市。1990年新市长上任。在其推动下,园林项目设立并启动。美国一天然气公司助力,以99美分100年的象征性租金,出让一块位于波特兰市中心的土地,非营利组织“古典中国花园信托基金”负责募集资金,当地很多市民都捐了款。2000年9月,造价1200多万美元、占地3700多平方米的兰苏园向公众开放。
兰苏,寓意双关,既从姐妹城市各取一字,又隐含兰花苏醒之诗情。这般推敲凝炼的名字,妥妥是咱中华文化亲生的啊。
跟着导航,车进城区,见寸土寸金繁华地段,粉墙黛瓦围起一座院落,街边指示牌白底红字如一枚阳文印章,上面有英文“Chinese garden”和繁体中文“兰苏园”。
门前有牌坊,有石狮。正是周六上午,售票房排着十来人的队伍,门票每人12.95美元,在许多公园免费的美国,能安排这笔开支逛只占一个街区的小型公园,可以算是真爱。
步入兰苏园,瞬间穿越了。亭榭槛廊,叠石理水,移步易景,宛转通幽。据说这座园林是由苏州专业人员设计的,并派65名苏州工匠参与建设,运来太湖石500万吨呢。
园内提供免费讲解,约半小时一批。我们正徜徉其间,迎面走来一个参观团。讲解的是一位大胡子白人老头,听者二十来人,男女老少都有,包括两名坐着轮椅的残疾人,亦步亦趋听得很认真,当老美导游问:“有谁听说过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大部分人举起了手。
听他用英文从园林角度向美国人讲解我们熟悉的中华文化,如阴阳风水、太湖石、盆景、双桥双喜、琴棋书画,视角新鲜,感觉在另外一种语言体系中得到了奇妙的意会。于是,我们跟了很长一段。
指代园林主人时,他用词“scholar”,更接近于读书人、有学问的人,而不是一般的主人老板, 颇有意思。当听到他翻译对联“万花敢向雪中发,一树独先天下春”时,用句“Thousands of flowers are brave to blooming in snow, ahead of the world a tree welcomes the spring”,我竖起了大手指。
园中有一座茶室,布局古典雅致。一红衣中国女子端坐店隅,素手轻扬,划过古琴,清韵悠然。供应的茶品类丰富,有碧螺春、龙井等江南绿茶中的名品,也有铁观音、大红袍、祁红等中国乌龙茶和红茶中的名品,还有白茶、普洱、花茶、八宝茶等等。紫砂陶瓷茶具别致精巧。茶点则是原汁原味苏州风格的,我们从连日的汉堡薯条中突围出来,一口气点了核桃酥、杏仁酥、烧卖、蒸饺、蚕豆酥,自然灵活地使用筷子,引邻座美国人频频举目。
服务员大多为听不懂中文的美国当地白人,但一袭墨色布衣,低调内敛,与整个茶室古典韵味倒也不违和。
只有一位服务员是亚洲面孔,她用中文与我们交流。我们问她哪里人。她说她来自台湾,十分喜欢苏州,又问我们来自哪里。我们说:“上海,跟苏州很近。”她说:“噢,我去过上海,很现代化。我认为上海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臺湾美女服务员还告诉我们,每年有许多主题活动在这里举行,如太极拳、气功、围棋、书法、盆景、月饼、春节等,月上柳梢时分还经常有婚礼订在兰苏园,筝湖上的锁月亭不知见证了多少甜蜜爱情和热切誓词,成为许多美国人生命中的难忘记忆。
有缘见到中华文化在地球的另一边开枝散叶、吐露芬芳,十分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