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你有一份游记攻略, 请查收!
2020-02-14温彩虹
说起游记攻略,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因为你的爸爸妈妈肯定常常做,而且乐此不疲地做。有了攻略,你们的自由行变得有条理、有质量,关键伴随着的还有好心情。然而,每次出行前,父母也总是要求我们写游记,这样的要求总是会让我们充满热情的旅行变得兴味索然。不急,父母会做攻略,我们也会做!这里我就送你一份写游记的攻略,请查收哦!
【点石成金】
攻略一:抓住特点,取舍素材
每个景点都有其特点。秦兵马俑规模宏大、黄山风景奇特无比……如一位同学在写徐州的龟山汉墓时,就抓住了“绝”去写。为了表现龟山汉墓是“中华一绝”,小作者选取了墓道、墓室和排水系统的素材。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素材?因为它们都能体现出龟山汉墓的“绝”。在游记习作构思时,要先明晰自己想要表现所写景点的什么特点,然后再根据这一特点选取素材。素材的选择不能随意,要根据景点的特点取舍。
攻略二:巧妙过渡,条理清楚
有了好的素材,还需要将这些素材组织成文章,就如珍珠项链。珍珠是素材,如果想戴在脖子上显现出珍珠的美,还需要用一条链将它们串在一起。如何才能条理清晰地组织素材?过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移步换景中作者的行踪可以起到过渡的作用,比如《黄果树瀑布》中是这样写的——“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如果不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游记,也可以像《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过渡——“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设起来的呢?” 有了这样的句子,文章的条理便非常清晰了。
当然,如果你想要更巧妙地过渡,可以学习刘鹗《老残游记》中这样写:“正在叹赏不绝,忽听得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大明湖业已澄净得同镜子一般。”一声渔歌,便将视线从仰视千佛山转移到俯视大明湖,行云流水的过渡实在太赞!
攻略三:精雕语言,突出特点
有了构思,再进行写作不仅可以加快写作的速度,也会提升习作的质量。然而构思好了离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游记中间还是有距离的,这距离便是对语言的精雕细琢。我们可以对景物进行具体的描写——“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选自《老残游记》);可以在描写景物时适当联想——“他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选自《秦兵马俑》);也可以运用修辞,加入感受让景物更生动——“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选自《黄果树瀑布》)。无论用怎样的方法对语言进行精雕细琢,都是为了突出游记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为了让景物的特点更突出,还可以再给文章起一个醒目的题目,如《风景如画天平山》《只留清气满“穹隆”》……
出游前,父母都会做一份详细的攻略。我们不妨也在写作游记前看看这份游记写作攻略:抓住特点,取舍素材;巧妙过渡,条理清楚;精雕语言,突出特点。
【实战演练】
那如诗如画的漓江啊
张栩程
南宋诗人王正功曾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一句诗道明了桂林山、水的美不胜收。假期,爸爸说要带我去桂林旅行,我的心情别说有多激动了,想着就要见到如诗如画的漓江,我的心早已飞到了漓江之上。
这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一早来到了桂林磨盘山码头,乘坐游船开始了醉人心脾的漓江之游。刚离开码头我就看到了令人沉醉的美景,只见天空像刚清洗干净的蓝宝石般湛蓝而水灵,空中飘荡着几朵形态各异的白云,如瑞雪一般。整个天空晴朗无比,让人心旷神怡。漓江边的山姿态独特,有的山尖如竹笋,有的山山头浑圆,有的山体型宽阔,一座座连绵起伏,形态各异,有气吞山河之势。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山脚遍布岩石,那些岩石宽大而遒劲,显得格外雄伟;山顶却又十分尖细,上面长满了大树,如同翠绿的翡翠一般,显得格外秀美;山腰上长着许多绿树,但没有山顶密。桂林的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远看那些岩石灰中泛白,在绿树的映衬下像玉石一般闪亮,中间玉翠交加,真是山中珍品。随着漓江之水一路漂游,我见到了“下龙风光”“九马画山”“黄布倒影”等壮观的景色。最让我激动的是,我亲眼见到了二十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桂林山水”。
漓江不仅山美,水也清澈秀丽。我们游览在漓江之上,我惊喜地对爸爸呼道:“好清的水啊!”这里的水深超过两米,可我依然可以在那碧绿的江水中看清水里的游鱼水草,这使我惊叹不已。江边几丛翠绿无比的竹子倒映在漓江水面上。再向水面远处望去,蔚蓝的天空、形态各异的白云、碧绿壮美的山峰都倒映在了漓江水中,形成了一幅“百里漓江风景水墨画”。
漓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被收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漓江不仅是桂林的明珠,更是我们中国的明珠。哦,如诗如画的漓江,我爱你!
点评:张栩程同学用眼睛欣赏着漓江,用心体会着漓江,让自己与这美丽的漓江近些,更近些,甚至融为一体。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小作者对漓江的喜爱,他抓住漓江“美丽”的特点去写,在描写了漓江的山后,通过一句——“漓江不仅山美,水也清澈秀丽”巧妙过渡,笔锋转而开始描写漓江的水。小作者还运用大量的比喻来形容漓江如诗如画的山水,让读者也仿佛入画。
(指导老师:温彩虹)
只留清气满穹窿
裴天宁
在苏州姑苏区,有一只“大碧玉乌龟”横“趴”着。这是哪儿?这便是个头不高却充满清气的穹窿山。
穹窿山可谓天生丽质,瞧那起伏的山峰,就像一条绿丝带。蜿蜒的绿丝带与弯曲的公路相互映衬,显得异常和谐。穹窿山上长满青翠的树木,真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看着这青青的山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真是一种享受!
站在穹窿山上,俯视山下,竟然还有一座特别的建筑在树木葱茏的穹窿山下若隐若现。这便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孙武在苏州穹隆建的茅庐。穹窿山也因此被誉为“兵法圣山”。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慢慢走近,走进……文化园内矗立着孙武的雕像,他神情严肃,眉宇间透出的刚劲让游客肃然起敬。园中苍松翠柏,仿佛是专门为孙武种植的,瞧那挺拔的枝干透出的清气,与孙武的高洁品格融为一体。
我再一次把注意力聚集在穹窿山上,在我看来孙武与穹窿山仿佛融为一体,山上的每一寸土地仿佛是孙武的肌肤,山上的一草一木凝结了孙武万分清高的品质。
想着想着,我入迷了,仿佛自己被满身清气萦绕着,仿佛自己回到了那遥远的两千五百年前……
点评:小作者选择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视角,抓住了穹窿山的“高洁气质”去写。为了凸显穹窿山的“清”,小作者写了山上的松柏,寫了山下的孙武文化园,写了品格高洁的孙武,这些都让读者感受到了穹窿山那独特的“气质”。同时,小作者将自己的视角、心情作为过渡的主要手段,她时而“站在穹隆山上俯视”,时而“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近”,时而“再一次把注意力集中在穹窿山上”,这巧妙的过渡,让整篇文章融为一体。
(指导老师:温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