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干旱山塬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现状调查与治理建议

2020-02-14陈杰新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2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

陈杰新

摘  要:针对我省干旱山塬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通过对当前的农业环保体系建设、机制體制、企业加工、机械化程度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原因,提出若干因废旧农膜残留造成“白色污染”的治理建议,为推动我省乃至全国相近地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调查分析;治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X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02-0131-03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recycling of waste agricultural film in the arid mountainous area of our provinc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ason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mechanism and system, enterprise processing and the degree of mechaniz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white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residue of waste agricultural film,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waste agricultural film in our province and even in similar areas of the country.

Keywords: recycling of waste agricultural film;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reatment suggestions

甘肃干旱山塬区主要集中在平凉、庆阳、定西、天水和临夏等市(州),且山塬地占耕地面积的85%以上,年季降雨量极少且80%以上集中在7、8、9三个月,冬春连旱、雨养农业是基本农情。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地膜覆盖技术,通过30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逐渐形成以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为主导的旱作农业推广技术。随着农膜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白色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废旧地膜残留土壤耕层,丢弃在田间地埂、沟道河渠、交通沿线、村居周围,造成的危害有:一是恶化土壤环境;二是破坏土壤理化性状,造成作物减产;三是影响农机作业质量;四是污染环境;五是危害牲畜健康[1]。当前,废旧农膜对农村生活环境带来的“视觉污染”已不容忽视,对农业生产环境构成的“潜在威胁”也逐渐凸显,成为农业发展面临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笔者以平凉市2018年的数据为例,对干旱山塬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治理残膜污染的治理建议。

1 现状调查

1.1 地膜覆盖分布基本状况

平凉市位于甘肃东部,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山台地和塬地种植区占总耕地面积的90%。全市农作物面积为37.15万hm2,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油料、中药村和果树等。2018年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1.15万hm2,覆盖率达57%,且主要分布七县(区)山台地和旱塬地。其中庄浪5.26万hm2、静宁7.75万hm2、灵台2.13万hm2、泾川2.41万hm2、崆峒区2.05万hm2、华亭0.83万hm2、崇信0.72万hm2。全省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山塬地农作物种植基本实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全覆盖。覆膜执行的标准符合国家《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和甘肃省地方标准《废旧地膜回收技术规范》(DB62/T2622-2015),单位面积耕地农膜平均使用量12g·m-2,主要推广秋季覆膜和早春顶凌覆膜技术,即:每年10-11月和次年的2-3月。回收期集中在每年3-6月和10-12月。

1.2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

对目前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从环保体系建设、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网点建设和机械化捡拾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

1.2.1 农业环保体系建设情况

全市现有农业资源环保站7个,从事监督管理的财政供给人员47人,工作用房面积685m2,用于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的仪器设备18台(套),现有人员主要从事监督管理和简单的数据调查取样。

1.2.2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情况

2018年全市地膜覆盖面积21.15万hm2。其中:玉米9.42万hm2,马铃薯7.22万hm2,蔬菜2.26万hm2,其它作物2.25万hm2。农膜使用量为2.02万t,废旧农膜回收量1.63万t,回收率80.7%。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效果明显,极大减轻了废旧农膜残留造成的危害。

1.2.3 回收加工企业及网点建设情况

全市现有回收加工企业20家,设置固定回收点106个,从事回收的专(兼)职员120人。企业初加工颗粒数量1.32万t,其中用于深加工如苹果框、塑料管线等用量0.25万t,加工企业资源化利用率为18.94%。

1.2.4 机械化捡拾残膜情况

全市拥有小型地膜捡拾机械29台,机械化捡拾面积2291亩,仅占全市覆膜面积的0.072%,捡拾数量17.07t,占回收总量的0.11%,田间捡净率93.2%。

1.3 加工企业经营现状

通过调查庄浪源茂废旧农膜回收加工有限公司、静宁金生和塑业有限公司、泾川县普惠再生塑料回收有限公司和崆峒区占贵废旧农膜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企业,从原材料成本、市场销售价格、盈亏情况入手进行调查分析。

1.3.1 企业回收成本

按照废旧农膜回收的杂质含量进行分类回收,回收价格120元/m3,拉运45元/m3,装卸费15元/m3,废旧农膜平均回收成本180元/m3。按吨位折算回收成本1800元/t(平均回收10m3的废旧农膜折算为1t)。

1.3.2 企业加工成本

废旧农膜加工变成颗粒,其中:电费750元/t,水费40元/t,人工费用500元/t,淤泥清理50元/t,装卸、销售及其它费用100元/t,加工生产成本为1440元/t。

1.3.3 企业盈亏情况

企业加工生产颗粒成本3240元/t,受市场价格行情波动影响,2015-2017年,平均售价为3250元/t,企业盈利10元/t。

2 現状分析

从目前调查统计情况来看,我市经过多年努力,先后成立相应的农业资源环保机构,确定了从业人员和工作职责,扶持建办了家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加工企业,企业加工年季间有亏有盈,建立网格化回收站(点),积极推广机械捡拾替代人工捡拾等,回收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亟待解决的问题仍然有很多。

2.1 农业环保体系建设脆弱

全市现有的监管机构有7个,目前,除个别县独立设置了农业环保机构,其它市、县(区)农环站都挂靠在植保植检站、农村能源办公室和县农技服务中心,个别县区由于机构改革撤并了现有的农业环保机构;专职从事农业环保工作的人员数量少,专业性不强,且兼顾农技推广等其它业务工作;办公用房面积偏小;检测仪器设备数量少;几乎不能开展废旧残留检测分析,仅仅是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简单取样、统计上报等工作。

2.2 回收现状不容乐观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统计数据是按照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用于推广旱作农业的面积计算,仍有20%的废旧农膜由于风化破碎残留在耕层土壤、田间地头等视角范围内,难以捡拾;农户自行购买地膜用于未纳入政府补贴种植的粮食作物或庭院周围种植蔬菜部分并未完全统计计算,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2.3 加工企业和网点分布不均衡

旱作农业推广面积较大的县,加工企业数量少且加工能力低。例如:静宁县覆膜面积113万亩,加工企业有1家,回收站点布设的数量少,且回收站点主要分布在公路沿线、旱作农业示范区等地膜覆盖相对集中的区域。旱作农业推广面积较小的县(区),加工企业数量相对较多,例如崆峒区覆膜面积30.8万亩,加工企业有7家。废旧农膜回收量不能满足企业加工的需求,加工成本高,企业利润低,受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一定程度挫伤了部分回收加工企业的积级性。另外,一些偏远山区由于路途遥远、拉运成本高,未设立回收站点,给回收利用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和问题。

2.4 机械规模化捡拾程度低

受梯田山台地不平整不规则等因素的限制,机械捡拾规模化推广难度大;地膜捡拾机价格高且未列入省级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农民自行购置地膜捡拾机的积极性不高;我省研发的残膜捡拾机型单一,主要适用于大面积平整田块捡拾作业,而梯田山台地仍然以人工捡拾为主。

2.5 企业回收利用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受塑料行业市场波动的影响,加工颗粒销售价格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例如2015-2017年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以后,多数企业才有盈利的空间,少数加工企业由于未更新机械设备、回收数量少等因素,销售收入仍然处于持平或亏损状态。

3 治理措施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中指出:“积极应对塑料污染,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增加绿色产品供给,规范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按照习总书记对塑料废弃物治理提出的新要求,笔者就实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提出以下治理建议。

3.1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

市、县(区)政府要成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宣传、财政、环保、供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调动、层层发动的合力。建立市级统揽、县(区)负责、乡镇组织、村组实施、企业参与、全民动手的废旧农膜监管回收长效工作机制,逐级靠实责任,层层推进落实。制订辖区内集中治理残留废旧农膜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残留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监督管理、调度安排和督促落实,并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纳入市、县(区)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健全工作问责机制,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3.2 健全农业环保体系,打造素质过硬队伍

当前,“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行动”作为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9”行动方案其中之一,残膜治理工作就需要有一个独立行使职能的机构来完成,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应强化农业环保机构,而不应削弱或撤并、甚至取消相应的监管机构。依据《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等法律法规,已撤销机构的县要尽快衔接同级编委正式批复独立设置;挂靠在其它业务单位的农业环保机构要独立行使其职能,通过充实专业人员,增加技术力量,改善办公条件,拓展工作职能。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层面组织的培训班和基层实践锻炼,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工作实践中锤炼打造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农业环保队伍。[2]

3.3 合理规划布局,健全完善回收利用体系

我省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尾菜处理利用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回收机制不断完善,农膜残留问题得到有效控制,2019-2020年回收利用率要达到80%以上”的目标任务。借助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和省级专项补助资金,完善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在重点乡镇、旱作农业示范区和方便群众捡拾缴售的地段设立废旧农膜回收屋,建立回收网站,主要村社建子網点的回收模式,建立偏远山区回收政府补贴等激励机制,做到应收尽收,不留死角,基本形成县上有加工企业回收生产、乡镇有回收网站、村级有回收点的网络化服务体系。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新建或改扩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鼓励加工企业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攻关,研制有利于旱地山塬区捡拾的回收机械,推广新型机械替代人工捡拾。

3.4 加大扶持力度,激发企业运营活力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结合政策导向,采取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和多方融资相结合的办法,筛选扶持建办初加工能力在1000t以上回收加工企业,改扩建年加工能力在400t以上回收加工企业。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在信贷、土地、税收、电价等方面给予优先审批和优惠。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产品,加强技术改造,引进新型生产线,逐步提高深加工能力,生产塑料编织袋、地膜、管材及其它塑料制品。提高回收加工企业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企业运营活力。

3.5 强化舆论宣传,充分营造社会氛围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结合实施国家和省级农民科技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等项目,采取电视、网络、明白纸、手机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指导广大农民科学销售和使用厚度大于0.01毫米地膜,把农膜的回收利用宣传工作从学校教育入手,从娃娃抓起,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人人捡拾废旧农膜的良好习惯,营造全社会宣传动员的新共识。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捡拾废旧地膜的自觉性,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个个捡拾农膜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马彦,杨虎德.甘肃省农田地膜污染及防控措施调查[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4):478-483.

[2]马翠玲,吴川会.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8,11(8):19-22.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
某高职院校生理学教学资源库设计与使用调查分析
在缅中国留学生学习调查与分析
浅析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问题
浅析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问题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海口市商业健身俱乐部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构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思考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于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