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0-02-14丁延辉
丁延辉
思维导图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左右脑共同参与学习,促进大脑发育。因为思维导图表达的信息,都来自绘制人的思考过程。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思维导图的几点体会。
一、课前绘制,理清文章脉络
首先,在预学单上,我让学生简单绘制相关生字的思维导图,如生字的偏旁、结构、与什么有关、组词、意思等分支,然后再进行下一分支的延伸,这是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初级运用。
其次,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整体观照文本,快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而且有利于提升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因为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填写的是关键词而不是语句,这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十分有利。
二、课中绘制,突破重点难点
课中绘制思维导图必须在学生预习的前提下进行,它应该为突出课文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服务。在教学中,为了有效突破重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分析、归纳、总结,在导学案上二次绘制思维导图,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在习作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
前段时间,范县教师到我校交流作课,讲授的一节三年级写作课就很好地运用了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理清思路、选择材料、巧妙构思,从而掌握作文规律,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
首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选材。每一篇习作,都有它的核心内容,学生拿到习作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写什么,也就是“中心点”。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点”辐射出去,派生出多个子中心,即具体的写作内容。这样构成的思维导图结构、材料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剔除重复的选材。
其次,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思,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学生知道了习作的大体结构,并不一定能写出内容丰富的习作。在实际教学中,就有许多学生习作思路清晰,但文章内容空洞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通过多种方式(如运用修辞、心理描写等)把文章写具体和生动的方法。此时,如果引入思维导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复习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就像一棵放射型的“知识树”,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序列性,它能帮助学生学会分类整理知识,从而建立起一定的知识体系。
语文复习时,由于知识点多而零散,容易造成学生记忆的混乱。教师应运用思维导图,把一个单元、一本书的内容“梳理”“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思维导图,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建构和把握知識点,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