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物象形 随类赋“材”

2020-02-14徐枫

艺术评鉴 2020年1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材料

徐枫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低年级(1-2年级)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中,都应尝试不同工具,用纸、泥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或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造型活动以及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而材料本身作为美术语言的一种载体,恰到好处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还给学生在美术创造活动中带来了极大的愉悦性。

关键词:美术材料   综合材料绘画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1-0124-03

从石器时代的人类用木炭、彩色土壤及石头研制的颜色,在洞窟石壁涂抹动物形象的轮廓外形开始,到近现代新型的美术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废旧品的利用创造不断出现,实现了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而美术课堂中一成不变的美术材料,使学生的艺术创造被绘画材料所限制,千篇一律的线条与图形的组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渐渐地让美术创作变得索然无趣。这也与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原则背道而驰,并直接导致了美术作品形式感的贫乏。

“材料”是可以直接构成成品的东西。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材料与表现的完美结合。学生在创作活动中,对常用的工具材料,如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蜡笔、颜料、毛笔、剪刀等,常用的纸材有白纸、彩纸、宣纸等,通过随机选择与恰当组合,在尝试中发现和运用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法,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新的审美经验,开拓艺术表现的新领域。

罗丹曾说过:“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发掘材料本身独特的绘画语言魅力,让学生充分感受艺术创造的魅力。材料的综合应用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新趋势,艺术家打破常规运用,用综合材料创造出多元化的艺术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享受。早在19世纪,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形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在教学中拼贴的运用就是始于立体主义,后来又运用多种废旧材料,发展成集合艺术。人美版美术低年级教材中,引导学生进行材料技法研究的课很多,如“节节虫”“吊饰”“头饰设计”“怪兽”“变垃圾为宝”等课都是让学生进行材料特性的感受和体验,是一种创造性的实验活动。

美术媒材是指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布、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而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作品中,常以铅笔、油画棒等为主要作画工具材料。而低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往往注意力与兴趣不能很持久,单一的绘画材料难以激起学生的创作热情。

生活是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的源泉。多样的材料丰富了美术课堂。让孩子学会搜索身边有用的材料,变废为宝,加强趣味性、应用性,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从综合材料这类美术作品的美,察觉美术材料择选的重要性,善用美术材料,在艺术创作中感悟艺术的多样性之美。

一、关注学习迁移,激发创作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低年级学生的美术创作通常以点、线、形状、色彩等基本造型要素及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基本原理构成。而兴趣就是激发学生创作最好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美术课堂的情趣性和趣味性。依托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主要以视频、图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拼贴艺术、装置艺术、纤维艺术等现代艺术领域的作品,开拓学生的眼界。充分发挥其形、声、色变化的特点,展现直观性、形象性和超大容量的优势,使美术课堂教学更有效、更丰富、更直观。

通过美术欣赏,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美术知识,重要的是养成接受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情绪和审美观点,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美术欣赏不仅最终实现着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的价值,也反作用于美术创作。联系自身生活经验,让学生从美术作品欣赏中激发创作热情,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表现作品,美化生活。

二、瞄准“最近发展区”,善用美术材料

(一)包罗万象——收集材料

所谓材料主要包括两种。第一,材料源于生活。常见的鸡蛋壳、铅笔屑、一次性纸杯等废旧材料都可成为学生手中的作画材料。就地取材是低年级学生材料的主要来源,这些熟悉的生活用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行艺术创造。第二,材料源于自然。大自然中的树叶、麦穗秆、植物籽粒、石卵等丰富了美术创作的内容,学生通过触摸、拼贴、组合等方式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激活学生思维,让课堂变的生趣盎然。材料收集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双眼及至其他感觉器官主观能动的认识世界过程。学生综合对世界的自我认识、感知领悟后富有个性、独立的、富有创意的内化反映,集中表现在美术作品之中。

(二)精益求精——整合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美术活动中,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限。引导学生将物质材料和自己的主观经验加以组合,如对黏土、铁丝、绳子、树叶、彩色絨线进行折、刮、撕、贴、搓、团等的造型活动,同时,这也是学生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通过平面式的变形、添加、修饰等手段,运用材料于作品之中;二是材料运用与绘画表现相结合,形成半立体式绘画;三是巧用材料塑造肌理效果。

这种学生与材料之间游戏性的有效学习,给学生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促使学生了解并学会创造性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如: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拓印树叶真有趣》一课中,学生通过拼摆树叶、拓印树叶、并将拓印所得的叶脉肌理进行巧思添画。在这一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对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比较、分析、选择的体验活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美术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了美术课堂的趣味性,也体现了美术课程在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方面的人文性质和价值导向。

(三)鞭辟近里——思考材料

1.同种材料的多层次利用

在材料收集和整合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同一种材料尝试多维度发掘、利用材料的潜在价值,探索材料所内隐的不同功能。如:人民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百变团花》一课,很多学生想到以常见的彩纸,通过折、剪的方法制作百变的团花;而思维定式让作品缺少新意。若以多色彩纸搭配,充分发挥彩纸间的色彩搭配,并通过半刻、全刻、卷等方法制作立体纸花,增强艺术创造的多样性,破除定式,解放思想,也体现了美术创造的创新性特点。

2.多种材料的无间式融合

不同性质的材料决定其特定的形式语言表达。平滑与粗糙、坚硬与柔软、不同的材质,和谐的融合,才能创造良好的画面效果。学生在学习《有趣的造型》一课时,针对蛋壳动物的底座,有多种多样的创意。如酸奶瓶底座、陶瓷小酒杯底座、藤编小篮子底座等,這些材料与蛋壳或乒乓球、彩纸、卡纸、彩带等的合理搭配,让作品更新奇有趣。

综合材料绘画,丰富美术创造。从而让学生开始有意识的从造型、材质、肌理、色彩等不同角度认知各种材料,感受不同材质的美,改变从思维开始,从习惯养成,从方式呈现。在《植物籽粒拼贴》中,不同种植物籽粒的巧妙搭配,给予材料新的价值和生命。在实践中,学生学会利用材料的不同特性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绘画中综合材料的运用已逐渐成为与造型、色彩并重的美术要素之一。学生尝试用各种材料融入绘画,有助于画面主题的表达,增强画面的张力,使画面充满活力,并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综合材料推动绘画艺术的创新。

学生对多种材料“蕴之于心,形之于外”的构思与布局,在潜思践行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自由、愉悦、和谐的民主气氛,在自由、自信的状态中学习和创作,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同时,在对材料感受、辨别、选择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材料
Jazz
美术篇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