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思考中愈行愈远
2020-02-14马红芳
马红芳
淮滨县第一中学建校已有百年历史。校园里,有一座仿古样式的文化长廊——行思廊,古色古香的廊柱以及灰红相间的琉璃瓦折射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气息,这是学生的“精神走廊”。漫步在整洁、美丽的校园,看着阳光自信的学生、从容愉悦的教师,你会深深爱上这个学校。
打造环境 涵养文化
淮滨一中曾经是县域内最有名气的一所学校,因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享誉淮河两岸。然而,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重心转移到新城区,这所老城区的学校一度失去了昔日的光彩:生源质量下降,办学设施老化,教育理念也渐渐落后,教师的职业倦怠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纪律涣散、行为习惯很差等。在这种情况下,易炳照受命接任一中校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和思考,易炳照认为,学校之所以涣散,主要是因为缺乏向心力,缺乏统一的价值追求,缺乏集体荣誉感。要解决好这个难题,必须用文化为学校立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所学校,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总是要追寻自身的历史,要在历史深处找寻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内涵。
为此,易校长深入研究了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出一中精神,确立了发展目标,重塑学校的“一训三风”,以昂扬向上的文化塑造学生的人格。易炳照立足实际,新建了学校文化长廊,打造优美环境,让整个校园处处弥散着文化的光泽,使师生每时每刻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同时,他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了“雅行教育”等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不到一年时间,淮滨一中彻底改变了环境欠佳的局面。
如今,漫步在淮滨一中校园,处处生机盎然、鸟语花香。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令人陶醉。
快乐阅读 创新课堂
晨熹初露,微风习习。伴着雄壮的国歌声,迎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一中学生在“品书香·诵经典·塑人格”站立诵读中拉开了一天学习生活的帷幕。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三字经》到四大名著,一句句经典语录,一篇篇哲理文章,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在安静的阅览室里,一排排书籍种类齐全、井然有序。孩子们手捧书本,沉浸在书香之中。三年前,易炳照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打造书香校园的工作目标,指导成立了“悦读会”,淮滨一中的阅读活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孩子们从此走进了书籍的世界,与大师对话,与书香为伴,一步步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学习。2017年9月,淮滨一中被评为“河南省书香校园示范单位”。
2018年,淮滨一中引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为书香校园建设注入了新元素。走进符运萍、刘杨老师等青年教师的课堂,你会发现,语文课似乎简简单单,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地方,但学生阅读量很大,并且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课堂看似很平静,但静水流深,自主阅读给了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
刘杨老师在教学心得中写道:以前教学课文,总是反复讲解,从字词到作者,从背景到内容,从人物到主旨,忽略了文章的整体美感,也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感知。学生一学期学习不到30篇课文,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完全达不到要求。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堂实现了海量阅读,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突破。
淮滨一中的语文课堂内容丰富,充满活力与激情,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根本性转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慢慢养成了边阅读边批注的好习惯。
教育大道 思则行远
易炳照曾在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麻里中学(今三空桥二中)担任校长。这所学校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生源一般。易炳照在这所学校工作了20年,从班主任到教导处主任,再到副校长、校长。麻里中学从当初全校三个年级共89名学生,到他离任时有2200多名学生,教学质量一步步走到全县先进行列,成为当地农村初中的一面旗帜。他说:“我最宝贵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所学校,和这所学校一同成长、一同进步,是这所学校成就了我。我很喜欢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里支月英的那句话——不是有了希望才坚守,而是有了坚守才有希望。”
因为业绩突出,易炳照被破例从农村学校调到淮滨县教体局任基础教育股股长,后来又调任淮滨一中校长。近年来,淮滨一中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主题教育活动、各类社团活动、读书活动、艺术节活动等,为学生营造了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生眼中,易炳照是一位开朗乐观、博学多才、可亲可爱的校长;在教师眼中,易炳照是一个富有教育情怀和教育思想的校长,是一个追求事业完美,有责任、有担当的校长。
“行思”语出《左传》“大道行思,取则行远”,意为正道直行,应该善于思考;思考就会有所得,有心得才会越行越远。淮滨一中历经百年沧桑,曾拥有辉煌的历史,如今,易炳照用自己的智慧带领全校师生一起谱写动人的教育乐章,使这所百年老校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