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

2020-02-14陈霄虹

艺术评鉴 2020年1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声乐教学融合

陈霄虹

摘要:目前高校声乐教学中缺少对中国民族传统特色的教育引导,不利于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民族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合,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突出声乐教学的独特性、艺术性,将我国传统优秀的民族音乐元素继续传承下去。本文通过对民族音乐元素特点及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声乐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弘扬传统民族艺术文化。

关键词:高校   声乐教学   民族音乐   融合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1-0087-03

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更具艺术特色的优秀音乐人才,以及满足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有效传承,这对声乐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声乐教学长期以来受到西方音乐影响较多,教学内容缺乏民族性,不利于民族特色音乐文化的传扬。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运用民族音乐元素可以突出民族音乐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并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学习质量。

一、民族音乐元素的基本特点

(一)生动活泼,浓重的生活气息

民族音乐具有传统文化价值,且具备独特的特征、特色,音乐韵律十分生动,是对生活的细腻的表达,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重要推动力。民族音乐作品通常具有丰富的特点,彰显了当地文化特性,体现了民族音乐元素的趣味性和活泼生动的特征。民族音乐通常都突出了地方的特点,将当地民族的文化、生活,融入在音乐中,使得民族音乐更加凸显了地方的生活气息。

(二)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浓郁的民俗韵味

民间歌舞是民族音乐元素之一,具有较为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深化了民族音乐的价值与意义,更直观的表达了民族特性。民间歌舞通过艺术化道具应用,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其内在涵义与韵味,比如民间的《舞狮》,就是利用狮子这一道具形象深化了观众对文化的理解。狮头的重量、狮子的舞姿等,都是观众的关注重点,通过不同舞狮效果的表现,可以看出地方特色,民族的文化表现,充分体现了浓厚的民族风情。狮舞可以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特色,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饱含民俗风情和特征,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通过民族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能够反映出民族群众对待生活的热情观念,具有浓厚的民俗韵味,也展现了大俗之美[1]。

(三)具有趣味性,便于传承

我国各个民族在地方特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蕴含着当地人民生活的乐趣,很多民族音乐都具一定的娱乐和趣味性。舞狮、舞龙、扭秧歌等民族歌舞形式,都是人民对生活表达的乐观精神,更容易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加深人们的参与感。民族音乐通常浅显易懂,这种文化传达形式更受欢迎,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并不断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魅力。

二、民族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

(一)渗透民族精神,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

我国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刻认知民族音乐元素的优势应用,通过民族音乐的感染力,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因此高校声乐教学中应该将民族音乐元素渗透其中,让学生通过民族音乐感受到民族团结、坚持、乐观等精神。声乐课堂中融入民族音乐元素,可更好地传扬民族精神和文化,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感悟能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效发展。高校声乐教师在课堂中渗透民族精神,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到民族音乐元素,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达到了民族文化传承的目的。学生在学习声乐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民族特色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更具使命感的优秀音乐人才,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优化了学生内在的品德和素养。因此,高校声乐教学与民族元素的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以提升教学质量。

(二)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

高校声乐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提升学生音乐专业能力。高校声乐教育需要突出民族元素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民族音乐元素,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建立优秀的品德素养。民族元素与声乐教学的融合,可以优化学生的内在素质和品德,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三)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元素中富含文化价值,我国高校声乐教学需要秉承文化传承的原则,在教学中凸显民族音乐的魅力,吸引学生的关注度,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民族音乐元素内容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2]。

三、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的实践模式

(一)以民族音乐元素为主体,构建多样化声乐教学模式

民间音乐元素十分丰富多样,蕴含着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高校声乐教育中应积极开展民族音乐元素的教学实践,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知能力。高校声乐教学实践需要突出民族音乐元素的优势,充实课堂内容,不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对音乐有更深的认知。声乐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各个民族的音乐元素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声乐学习更感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聲乐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灵活地应对,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音乐学习模式,避免以西方音乐内容为教学主要方向,要善于有效利用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元素,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将具有明显风格特征的蒙古民歌融入其中,让学生领略其中辽阔的风格,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各个民族文化风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

(二)民族器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民族器乐是能够凸显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需要重视各种民族器乐的有效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民族器乐多种多样,例如苗族的芦笙、蒙古族的马头琴、云南少数民族的葫芦丝等等,这些都是民族音乐的最直接文化的表达,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民族知识和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知道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就是莫琳胡儿”,苗族主要的乐器是古老的簧管乐器,在了解这些乐器的期间还对民族历史有了一定的掌握,丰富了声乐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各种民族乐器可以让学生更积极的投身于学习中,主动学习相关的民族文化和内涵表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跟随教师的引导可以接触到更多不同民族风格的乐器,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培养了其民族声乐演奏技巧,有助于提高其声乐专业综合能力[3]。

(三)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元素的理解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声乐教学需要有效结合多媒体应用,才能与时俱进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高校声乐教学中,虽然融合了民族音乐元素,但由于社会环境不断变迁发展,学生很难更深入的理解到民族音乐的内涵文化。高校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民族音乐元素的内在美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民族音乐元素的魅力和特点,优化了学习氛围。高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更高需求,能够推进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的有效融合,充分彰显民族音乐元素的内涵与价值,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高校声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快速了解民族音乐相关内容,可以播放蒙古歌曲《森吉德玛》,让学生享受音乐的魅力,并不断提高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感受到蒙古草原的辽阔不羁[4]。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多媒体教学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准备更多民族音乐相关资料,带学生领略民族风土人情,增加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综合素养更高的音乐人才。

总体而言,我国声乐教学中必须重视民族音乐元素的重要性,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内涵的掌握,丰富其音乐综合能力。虽然在我国高校声乐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必须及时解决,避免基于西方音乐内容教学的主体,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宣扬中。民族音乐元素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性,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一批更具中国特色的音乐人才,凸显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的重要价值。高校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元素的有效融合,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教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婧.论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9,(13):212.

[2]韩华.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124-125.

[3]王亚莉.高校声乐教学中少数民族音乐的融入探究[J].北方音樂,2014,(11):206.

[4]秦卫红.融合少数民族音乐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J].大舞台,2013,(04):184-185.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声乐教学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刚柔并济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破次元
融椅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