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用药规律探讨

2020-02-14朱洁祺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治疗中药

朱洁祺

摘 要:[目的]探讨传统中医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中药使用规律,以期为临床实验研究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中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原发性失眠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9月10日,对证型、药频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得到符合标准的文献120篇,有效方剂累计133首,涉及中药150味,累计频次1485次。提取结果中使用频次≥15的中药共32味,累积使用频次为1071次(72%),其中前十位中药频次以安神药为主,其次为补虚药。前32味中药的药类频次前3位及药味个数前3位由高到低均为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发现频次出现最多的证型为痰热内扰型。[结论]临床医家在使用中药汤剂治疗原发性失眠时多将安神药作为基础药物,且根据病因病机配伍使用补虚、清热、化痰、疏肝行气等功效的药物。原发性失眠的临床常见证型为痰热内扰型、肝郁化火型、心脾两虚型等,符合上述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用药规律。

关键词:中药;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规律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6.049

原发性失眠是指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等原因,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被失眠所困扰,失眠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和日常工作能力下降,严重者可合并焦虑、强迫、抑郁等,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或社会功能。我国一项区域性的流行病调查研究显示,大于18岁的人群失眠的发病率约为14.9%,且女性多于男性,失眠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多由情志所伤,劳逸失调,饮食不节及素体虚弱等原因,导致阴阳失调,从而心神不宁,心神不能正常调节寤寐,造成不寐证。西医治疗以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为主,认知行为疗法应用范围较局限,而西药苯二氮卓类、抗抑郁药物等具有明显的副作用,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常易于复发;中医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运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单一疗法亦或联合治疗,通过调整天人的关系和人体自身各脏腑的关系以达到根治失眠的目的。中医治疗失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用药经验,近年来中医疗法以其独特的方便实惠、经济安全等优点获得了临床医师的普遍青睐。本文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发表的有关口服中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文献,分别对其证型、药频进行统计分析,客观系统的反映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实验研究及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选择高级检索,检索词为“失眠”或“不寐”和“中医”或“中药”和“临床”。进行“主题”检索,且检索的时间设定为建库至2019年9月10日。

1.2 文献纳入标准

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失眠涉及中药方剂的临床报道、临床研究文献、专家经验介绍,且临床疗效≥85%;文献须有明确的药物组成;中药处方服用方法为口服。

1.3 文献排除标准

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等致继发性失眠者;含并发症的文献;文献综述和动物实验;药物组成不全面的文献;药物组成重复的文献;治疗手段为非口服中药汤剂。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软件,将筛选得到的有效方剂的治疗证型和药物名称逐一录Excel表,建立关于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有效方剂数据库,对证型及药物频次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单味药频次统计

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发现133首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原发性失眠共涉及中药150味,累计频次1485次。提取结果中使用频次≥15的中药共32味,累积使用频次为1071次(72%)。前十位中药分别是甘草、酸枣仁、茯苓、半夏、龙骨、柴胡、夜交藤、远志、牡蛎、黄连,累计频次522次(35.2%),其中安神药(酸枣仁、龙骨、夜交藤、远志)占前十位中药频次的38.7%,其次补虚药(甘草)占16.5%。参照新世纪第四版教材《中药学》的中药分类标准可将上述32味中药归纳为其中的11类,且药类使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补虚药(23.9%)、安神药(23.9%)、清热药(9.6%)。其中药味数前3位分别为补虚药(7)、安神药(5)、清热药(4)。中药原料类别、药物频次及药味数详见表1。

2.2 证型频次统计

由于纳入的文献中原发性失眠的中医证型评判标准不统一,最终导致出现的证型较多,共涉及中医证型56类,其中前十位证型及频数分析见表2。频次前十位证型中的痰热内扰型及痰火扰心型可归属于同一类型,故频次出现最多的证型应为痰热内扰型。

3 讨论

不寐是由人体阴阳功能失调导致的病症,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阳亢不得入阴;另一方面为阴虚不能纳阳,表现为阳相对偏亢。根据有无邪气入体,可将不寐辩证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者泻其有余,虚证者补其不足,虚实夹杂者补泻兼顾。中医运用辨证论治的特色诊疗技术,结合补虚泻实的治疗手段,以调整人体阴阳气血为目的,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即在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健脾补肝益肾等治疗的基础上配伍安神药。

本研究发现使用频次≥15的中药共32味,累积使用频次为1071次(72%),前10味中药频次以安神药为主,其次为补虚药,而前32味中药的药类频次前3位及药味个数前3位由高到低均为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将32味中药按照《中药学》进行药物分类时发现,发现有些药物归属于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等看似与疾病治疗无关的类别。实际上,解表药中柴胡能够疏肝解郁,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利水渗湿药中茯苓可健脾,宁心;平肝熄风药中牡蛎可用于治疗惊悸失眠,珍珠母具有镇心安神功效;活血化瘀药中川芎可行气开郁,丹参清心除烦;开窍药中石菖蒲具有化湿开胃的功效;收涩药中五味子能够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其他类别中的茯神具有宁心安神、利水的功效。由此可知临床医师在运用茯苓、牡蛎、珍珠母、五味子等中药治疗失眠时,主要取其安神的功效,故可归属于安神药类;运用柴胡、川芎治疗失眠时,主要取其行气解郁的功效。由中药频次、药类频次及药类的药味数可知,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中药多能安神、补虚、清热、化痰、疏肝行气,符合中医药治疗不寐的理论基础。

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将“不寐”辩证分为五型,分别为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和心虚胆怯型。张娅等将前3型定义为阳证,后2型定义为阴证,同时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379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证型进行分析,发现阳证居多,且阳证以肝郁化火证为主,阴证多为心脾两虚证。本研究的证型频次统计前5位证型中包含上述阴阳五型中的四型,且符合阴证以心脾两虚证为主。从前九位证型频次发现原发性失眠的证型以痰热内扰型为主,其次为肝郁化火型,再者以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多见,符合通过中药频次、药类频次及药味数分析所得的用药规律。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中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原发性失眠相关的文献,通过对药物及证型频次进行统计,发现临床医家在使用中药汤剂治疗原发性失眠时多将安神药作为基础药物,且根据病因病机配伍使用补虚、清热、化痰、疏肝行气等功效的药物。原发性失眠的临床常见证型为痰热内扰型、肝郁化火型、心脾两虚型等,符合上述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用药规律。

参考文献

[1]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一)[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7):201.

[2]张荣珍,王志青,刘冬梅,等.宜宾地区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失眠情况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1(03):150-154.

[3]唐楚英,郭静,王麟鹏,等.原发性失眠的中西医治疗概述[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06):869-873.

[4]侯杰軍,路亚娥,吕予,等.中医药治疗失眠临床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19,40(02):270-272.

[5]钟赣生.中药学[M].第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53-460.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5:31-32.

[7]张娅,黄俊山,吴松鹰,等.1379例原发性失眠中医症状和证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04):314-317.

猜你喜欢

治疗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的“人事档案”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中药也伤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