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张力

2020-02-14秦慧琪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弗罗斯特罗伯特张力

内容摘要:“张力”一词最早由新批评理论家艾伦·退特提出,它后来成为新批评理论中关键词之一。罗伯特·弗罗斯特常常借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深邃的哲理,展现自己的孤寂,矛盾的内心世界。因此他的诗歌中有巨大的张力。通过对《未选择的路》的张力解读,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弗罗斯特的诗性魅力。本文采用新批评派中的张力理论,从诗歌措辞,诗歌韵律,诗歌意象,诗歌情感四个方面的张力入手,深入探索和分析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艺术以及诗人在各种张力建构下的世界。

关键词:张力 语言 意象 情感 罗伯特·弗罗斯特

一.引言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二十世纪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关注新英格兰的风景和人物。他将传统的诗歌形式与美国本地语言韵律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他能用朴素的语言和简单的诗歌形式传达深刻的思想。正是这种“始于愉悦,止于智慧”(Begins in delight,ends in wisdom)的诗歌美使得他成为美国 20 世纪著名的“无冕桂冠诗人”(Baym,N,2003:1096)。

“张力”一词是英美新批评学派的术语,最早由艾伦·退特(Allen Tate)在《论诗歌的张力》中提出,“为描述这种成就,我提出张力(tension)一词,我并不是把它作为一个普通的隐喻,而是把逻辑术语外延(extension)和内涵(intention)去掉前缀而形成的一个专业术语。所谓的诗的意义就是诗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能发现的全部内涵和外延的有机整体。我们所获得的最深远的比喻意义并无损于字面表述的外延作用,或者说我们可以从字面表述开始逐步发展避雨的复杂含意:在每一步上我们可以停下来说明已理解的意义,而每一步的含意都是贯通一气的”(Zhao Yiheng, 1988:117)。

逐渐地,“张力”一词作为新批评的理论之一引起了文学理论家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研究的各个层面,为文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主要探索张力理论在弗罗斯特诗歌措辞和韵律方面的体现。第三部分主要探索张力理论在诗歌意象中的体现。朴素的意象是罗伯特诗歌简单美的体现。第四部分主要研究罗伯特·弗罗斯特思想的矛盾性和诗人所表达的强烈情感如坚持,犹豫和希望等。本文通过对The Road Not Taken的分析,层层揭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内涵与外延。

二.诗歌张力

1.措辞张力

诗歌中词汇的选择能够反映作品的风格,用不同表达方式来表达相同的含义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弗罗斯特的诗歌继承了传统诗歌的创作方式,但它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特有语言风格。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除了“diverge” “undergrowth” “trodden”这几个词有些许难度之外,诗中所运用的其它词汇都很容易被理解,即使是高中生也可以阅读和理解这首诗。朴素的语言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真理和智慧。全诗共五节,每节韵脚格式完全一致, 均为abaab, 它象征着人生之路一旦选定,不管这条路有多难, 不管在这条路上还会遇到多少岔路, 都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在诗歌的第一个诗节和第二个诗节的末尾,诗人没有使用句号,而在第三个节的末尾使用句号。逗号和句号经过诗人的抽象和艺术处理,使这条路具有共同的象征意义,它可以切换到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人。此诗无疑是形式与主题融为一体的典范。(Yi Si, 1987:24)

2.韵律张力

罗伯特·弗罗斯特将简单,自然和区域性的新英格兰口语融入了传统的抑扬格韵律中。他非常注意诗歌的音乐效果,强调音和义之间的和谐统一,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意义的声音”这一概念,从此成了他的诗美学的核心(Yang Jincai,2002:24)。他曾说:“对我来说,所有的诗歌首先是一种声音”(Li Zhuo,2014:65)。这首诗在形式上是传统的抑扬格四音步,它分为四个节,每个节中有五行,严格按照abaab押韵。四个小节中就有三小节的第一、三、四行都是以元音结尾,如第三小节的[ei] 和第四小节的[ai]。在阅读过程中,嘴巴张开,元音的发音拉长,这一发音方式使得诗歌读起来有一丝忧郁和感叹。其中“sigh”一词的运用十分巧妙,双元音[ai]听起来像是一种叹气,深刻表达了诗人在面临做选择时的困惑和无助。

3.意象张力

首先,就题目而言,“The road not taken” 包含了至少两层象征意义。一方面,经过一番挣扎,诗人终于下定了決心,在40岁那年走上诗歌创作之路,并放弃了一条未曾选择的道路——成为农场主或从事其他职业。在坚定地选择了诗歌创作这条路之后,弗罗斯特并没有完全采纳传统的创作方式,他积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探索,最后成功地走出了“半自由体或者说半传统(Semi-free or Semi- conventional)”的创作道路。另一方面,诗歌中“road”这一意象也象征着人生之路,“the two roads”象征着人生的十字路口。诗人就是一个面对十字路口时必须做出选择的人。尽管选择十分重要,我们不知道它将会引导我们去哪里。一旦做出选择,我们再也无法回头去选择另外一条道路,必须等到生命的尽头才知道结果(M.L. Rosenthal,2004:463)。正如诗人所说,“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Oh, I keep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此外,诗中的“a yellow wood”也很有象征意义。作为一种自然现象,黄树林的出现意味着秋天的到来。弗罗斯特将人的生命与一年中的四个季节进行了比较。“a yellow wood”象征着诗人一生中“秋天”的到来。弗罗斯特写这首诗时,他即将突破40岁。40岁意味着年轻的岁月不再复归,而老年的生活悄然来临。当时,在诗歌领域不断探索的诗人还没有被世人知晓和认可。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是要继续在写作领域挣扎生存还是重新开始,是遵循传统的创作方式还是创造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这是一个问题。经过片刻的犹豫,诗人毅然选择了第一条道路,继续坚持诗歌创作的道路并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诗人的犹豫使读者再次意识到了“a yellow wood”的象征意义。

最后,诗歌中“the undergrowth” 和“grassy”象征着生活的不确定性。它象征着无论选择哪条道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行走的过程中,都会遇见或大或小的障碍或者坎坷。而诗人选择的那条路不仅仅“grassy”而且 “one less traveled by”。这些不确定性使得他的人生之路更加难以捉摸、难以预测。

4.情感张力

诗人在面临选择时,进退两难:“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一旦做出了选择,就没有机会回头。当再回头时,一切都变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基本定律,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中,不同的选择本质上是相互矛盾和相互排斥的,它们存在于生活的每个交汇处。正如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所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人们无法超越时空。即使我们回到上一条路,那条路也不是我们最初做出选择的样子。约束与自由的张力正映合了主题的向心力和诗魂的离心力。约束是现实的约束,自由是诗人思想的自由,这两股力量参与了诗歌创作过程,最终形成了对立统一,展示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巨大张力。

三.结论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一位充满矛盾的诗人(Li Zhuo,2014:66)。他继承了前人的诗歌观点,但也打破了前人的传统思想,不走寻常路,也不依附于任何学派。他在矛盾中寻求和谐与统一,并通过矛盾和统一给读者以不同的启示。他的诗展现出一种张力之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他的诗歌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引导读者深入到作品中,挖掘诗歌的深层结构,并探索诗人的思想核心。

参考文献

[1]Bay, N.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M].New York:W.W.Norton, 2003:1096.

[2]M. L. Rosenthal. The Modern Poets——A Critical Introdu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Widdowson. H. G. Practical Stylistic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and Study Press, 2004.

[4]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99.

[5]李铭. 约束与自由——弗罗斯特“遁世与回归”主题诗歌的张力因素[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8(4):268.

[6]李正栓,陈岩. 《美国诗歌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97.

[7]李卓, 陈许. 《未选择的路》中的矛盾与统一[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4(11):65.

[8]杨金才.新编美国文學史(第3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4.

[9]懿丝.浅析 R .弗络斯特的诗歌创作[J] .外国语, 1987:24.

[10]赵毅衡.《“新批评”文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17.

(作者介绍:秦慧琪,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与语用学)

猜你喜欢

弗罗斯特罗伯特张力
一片云彩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我离罗伯特·德尼罗很近,等了他十天!”
张力
张力2
Autumn Fiers 秋火
以介为主 零星散译*——弗罗斯特诗歌在中国的译介:1949年以前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译本的文体学浅析
我并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