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式传统家具看中国传统文化
——以苏工榉木家具为例

2020-02-14兰昱

建材与装饰 2020年4期
关键词:家具传统文化

兰昱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405)

0 引言

英国学者汤因比、日本学者村山节分别在《历史研究》和《东西方文明沉思录》中提出地域文明八百年周期的学说,并且指出22世纪人类文明的中心将会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这一学说建立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规律性总结之上,也反映了对西方工业文明数百年发展后凸显问题的忧虑。

东方文化未来可期,无疑让国人振奋。但梁漱溟先生1921年在其《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中就曾问过“将中国文化带到西方去,究竟是带什么东西呢?”并直言“如果不晓得中国文化是什么,又何必说他!”直到现在很多场合和文章动辄东西方文明,闭口东方文化,好像能说清楚的也不多。近当代很多学者如金岳霖、冯友兰、林语堂、季羡林等大家都曾就东方文明发表过见解。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1922年梁启超先生《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说中国向西方学习必有三个阶段:先是模仿先进的器物,而后是移植制度,最后还是要学习文化根本。而今我们建立起了更先进的社会制度,快速完成了工业化发展,已经到研究文化根本的阶段。但是文化和文明概念很大,笔者以为研究人员可以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解剖、分析、探究其内在的道理。就像《礼记·大学》里面说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1 苏工榉木家具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

苏工榉木家具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地区本土工匠用地产榉木制作的家具。这个概念与苏式家具有联系和不同。苏式家具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家具款式,与京式、广式并列。苏工榉木家具以苏式为主,但概念更大。比如清末民国也出现了不少仿制广式的家具就属于苏工,但不属于苏式。

(1)经济上的富足是苏工榉木家具品质优良的物质基础。宋代诗人陆游在《渭南文集》中就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记载。苏南地区水网密布、得天独厚,适合农作物种植,也方便水路运输。所以苏州地区自宋元开始就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较高的审美情趣是苏工榉木家具的文化基础。成化年间名臣王鏊曰“苏人才甲天下”。苏南地区人杰地灵、重视教育,在科举中占据重要地位。明朝89名状元,江南地区占了21个。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还催生出艺术领域有极高成就的群体,例如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相比严肃的官僚,他们的成就更加贴近生活。文徵明曾孙文震亨就写过一本研究花鸟鱼虫、书画乃至家具的《长物志》。

(3)技术水平高超的工匠群体是苏工榉木家具的人才保障。经济的富足伴随着对生活品质的提高,必然促进手工业的发展。苏州地区在园林、建筑、家具、玉器等各方面都集中了一大批有领先理念和技术的工匠群体。明万历年间袁宏道曾云“近日小技名者尤多,然皆吴人。”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明景泰年间以工部侍郎、木作宗师蒯祥为首的“香山帮”。

(4)价廉物美的本土优质木材是苏工榉木家具的材料保障。榉木是江苏最优质的本土木材,吴人素有种植榉木的传统故而供应量充足。榉木纹理优美、多有大材。但质地坚硬、沉重,加工不易。吴人从不把榉木看作一般柴木,在加工时也更加讲究。但因取材方便、价格相对低廉,所以应用面上至官宦厅堂,下至阡陌百姓家。

(5)悠久的使用史使苏工榉木家具有了足够的发展。苏工榉木家具可以考证的实物上溯明代,外来名贵木种大规模使用之前榉木家具早已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并夯实了明式家具的基础。解放后民间仍然使用榉木打造家具。漫长的使用史,无数使用者和制作者不断对家具改进,伴随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6)苏工榉木家具更能体现传统文人审美情趣。苏州远离元、明、清政治中心,受政治影响较小,审美与皇家政府有所不同,带有更多的闲散、俊逸之气。对比京式家具更多的体现了政治需要,广式家具崛起则很大程度上是吸收外来审美的影响。当然这两者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但究其审美特征还是不如苏工家具纯粹。

2 苏工榉木家具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朱子《格物补传》云“物犹事也。”苏工家具业有俗语云“三分匠,七分主。”苏工榉木家具设计制作过程中使用者可以充分参与,有品味的使用者可以提高家具格调,产生创新和改进。过程中不断出现家具的变化,但必须得到群体认同方能延续。新的设计跟随匠人流动,被群体复制或否定,经历大浪淘沙,也正是苏工榉木家具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因。

2.1 中庸思想下克己守心的适度享乐

国际社会科学主流认为传统宗教对中国的影响不如儒家。儒家思想核心是务实的现实主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活在当下。不同于西方工业文明对个人欲望追求的鼓励,也不同于印度佛教思想的完全走向内心。明代王阳明强调“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对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进行了发展。心学出现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之下,强调传统儒学的自我节制和道德修养提高,但不反对个人正常的欲望满足。

苏工榉木家具在整体上强调设计合理、使用舒适,适度的装饰而不夸张。文震亨在《长物志》强调的“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充分反映了苏工家具克己守心、适度享乐的思想。

2.2 天人合一思想下的敬重自然

“随方制象,各有所宜。”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谈到家具设计时如是说。自然与人的和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印度古哲学“奥义书”中强调Brahmatmaikyam,意思是“梵我如一”,和中国的天人合一基本一致。这和恩格斯所说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是何其的相似。《中庸》:“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苏工榉木家具正是这一句话的具体诠释。工匠选择简单的自然材料,用合乎自然规律的方式打造舒适而优美的家具,从工艺手段上顺应自然材料,发明了各种简单有效的加工工艺。用于不同用途的各种榫卯结构最能反映这一思想。榫卯的优点是认识木材特点,承认其自然规律。与西方强力金属固定、改造木材性能的多层胶合板乃至木屑板、蒸汽定型等工艺出发点完全不同。以木为框、棕为筋、藤为面,符合地域气候的软屉,使用三种不同的自然原料,用简单的穿插方式构成,也是苏工榉木家具工艺的另一个代表。笔者多年研究苏工榉木家具,在收集的明清家具中发现所有大料变形都是向内弯曲而不是外撇。就桌、案的大边或几、椅凳的腿而言,内弯比外撇要好看得多。说明江苏木匠掌握了木材未来变形方向的规律。

2.3 江南文人的含蓄抽象的审美观

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角度与西方完全不同,苏东坡“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最好的注解。中国传统艺术讲究的是“有中若无、无中若有、虚中见实、实中见虚。”用简练抽象,力度笔触千变万化的线条,造就意味悠长的画面以及延伸的暗示与感悟,是中国传统书画的目标。

苏工榉木家具以明式为主流,受地域文化影响,讲究空灵、恬淡。“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因而大量使用线条而不是块面造型,其出发点还是形成虚实对比,避免呆板沉闷的实体。线条之间曲直相间,以椅背为例就有立杆与朝板平行、相异的情况;还有以线条替代朝板的梳背椅;甚至还有省略朝板,只有立杆的玫瑰椅。

京式家具因为受皇家影响,更多的反映了政治需要,出现了华贵、厚重、繁琐、夸张等特征。广式家具兼收并蓄,较早吸收外来家具元素。当然这两者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兼收并蓄的包容特点。但究其审美特征,还是不如苏工家具纯粹。

2.4 儒家重礼思想反映出的社会秩序

钱穆先生在其晚年双目失明之后写的《晚学盲言》中曾经说过“中国以礼乐为治平大道。”礼即社会关系,以传统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中国文化是把个人放在群体里的。最看重的是教会一个自然人更好的成为社会人。明确个人在群体中的角色,发挥的作用。

在苏工榉木家具上也较多的体现了礼制思想。首先在苏工榉木坐具中没有让人随意施展的类型,像官帽椅、文椅等厅堂坐具,更是要求使用者正襟危坐。其次在家具的规格上有高低,比如有靠背和扶手的椅规格高于只有靠背没有扶手的,有靠背没有扶手的又高于无靠背无扶手的。家具有高低规格,摆放时必须注意使用者的尊卑长幼。最后,苏工榉木家具上的纹饰也反映很多的礼制寓意。

3 对比西方文化下的家具

《礼记·乐记》说“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西方文化相信人定胜天,鼓励人放大自己的欲望,以此为刺激推动科技极快的发展。这一过程造就了目前人类世界的物质繁荣,反观其过程则是以掠夺其他文明和破坏自然为代价的。

在西方传统家具上的表现,如:不顺应木材的自然变形,用金属加固的方式进行克服;科技进步后用蒸汽定型、薄板黏贴乃至木粉压制等方法战胜其天性;从连接上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榫卯结构,较多依靠金属或其他材料的连接件。从外观看造型宽大厚重,装饰奢华繁复。

4 结语

钱穆说:“非物质文明不该发展,主要在求物世界与心世界有一恰好之配合。”中国儒家文化活在当下的适度享受,不同于西方的物质追求,也不同于印度佛学的单一精神追求。稻盛和夫说“不管物质多么丰富,可是如果欲望没有极限的话,照样无法感受到幸福。”反映了日本当代对物质和精神的思考。

西方文明几百年来以欲望为动力的飞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物质上的极大丰富。设计、工具、材料已远超古人,但是产品的功能、耐久和美感却不能让人满意。原因是生产的目标已经背离了使用而转向盈利。很多产品离开流水线就已经开始注定走进垃圾场。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上的。

世界文明是交替发展的,西方强于外而东方强于内。当自然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远超哲学社会科学的时候,必然会出现精神上的困惑,很多人开始从东方文化中寻求答案。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张承载了无数人心血后定型的苏工榉木南官椅,简洁素雅、内敛而优美,用最天然的材料和简单的工具,打造成功能和形式完美统一的家具典范。让使用者从内心得到满足,却不能完全放荡形骸。

猜你喜欢

家具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