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猪生产》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2020-02-14母治平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养猪技能人才

母治平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重庆万州404155)

现代学徒制是将现代教育与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法充分结合到一起的新职业教育制度,通过引入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课堂知识教学、技能教学的改革,进而可培养出更多适应行业发展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猪生产》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展开这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优秀的新型养猪业技术技能人才,从而为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和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所以,本文展开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猪生产》课程的改革与探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目前《猪生产》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猪生产》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融合了《畜禽环境卫生》、《动物遗传与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技术》、《动物临床诊疗》、《动物疾病防治》等课程知识,知识点多、涉及面广、逻辑性强、有的抽象复杂,短时间内要学懂弄通非常困难[1]。《猪生产》包含大量实际生产技术,拥有极强的实践性及操作性,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参与性差,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非常大的阻碍。高职学生来源各不相同,其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学生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养猪知识。而且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及学习速度也存在很大区别,对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很大的消极影响。要想转变这种情况,更加高效的完成课堂知识教学,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优秀的养猪人才。高职学校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综合考虑市场发展需要,引入养猪企业深度参与、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基础推动《猪生产》课程的改革与探索,从而把晦涩难懂的养猪知识更为直观形象的展示到学生面前,有效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把学生参与养猪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更大程度的激发出来,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升《猪生产》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养猪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优秀的后备人才。

2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猪生产》课程的改革措施探究

2.1 考虑企业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精选处理

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否不单单影响到学生的养猪技能,并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从学校到实际工作中的有效过渡,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夯实根基[2]。在当前这个新的发展时代,要想更加高效的完成《猪生产》课程知识教学,高职院校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人才培养观念,按照养猪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素养,毕业以后才可以直接上手展开工作。例如,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教师应按照养猪企业生产实际的岗位能力需要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堂知识梳理,并结合生产过程开展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对养猪实践操作规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课堂知识教学,学生在完成相关岗位能力知识学习以后,就可以更快的融入到猪生产实际工作当中,可有效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降低企业再培养时间。

2.2 通过特色作业布置对学生再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养猪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学徒就业的普适性就造成了较大阻碍[3]。在现实生活中,当学生在相应企业担任学徒参与实习,其在毕业后就可更快融入企业,更快找到适合自身的岗位,更好的展示自身才能[4]。然而,假如其在毕业后不选择实习企业进行工作的话,会因不同企业文化和技术技能操作等差异,经常需要花一段时间作为适应期才可充分融入到下一个企业中去,所以,在进行《猪生产》课程教学改革的时候,教师应加强学生再学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例如,教师可以将某些操作技术技能布置为开放性特色作业,并给他们提供该项技术技能操作的多种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根据他们分析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制作相关视频或者动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想有效提高作业质量,在进行视频或动画制作过程中,就会进行大量资料数据的查询、收集及整理分析,这样可使他们的再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增强,知识储备进一步拓宽,进而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5]。

2.3 打造双师型人才培养团队

要想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作用更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提升《猪生产》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优秀的养猪人才,高职院校应从多个角度入手开展双师型人才培养团队的建设工作;首先,学校应和养猪企业进行更深入、更密切的沟通交流,搭建一个专业教师驻企驻场的锻炼平台,既可有效增强教师的双师素质水平[6],又能促进他们对行业发展情况及最新技术理念的学习和认识,为更好的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培养更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提供保障[7];其次,学校也可在合作企业里选择技术能力优秀的师傅来校担任教师,展开对学生的一对一帮扶教学,根据带徒的技能考核差异提供相匹配的师傅津贴,更大程度激发师傅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完成双师团队建设,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型养猪人才培养工作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8]。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养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给《猪生产》课程知识教学带去了新的挑战,传统方法所培养出的人才已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了。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依然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猪生产》课程教学,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更多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的优秀养猪人才,就必须要转变传统人才培养观念,综合考虑养猪企业的实际需要,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猪生产》课程改革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实际生产过程更直观形象的展示到学生面前,在“学中做、做中学”,有效提升《猪生产》教学质量,从而为我国养猪事业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猜你喜欢

养猪技能人才
人才云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养猪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劳动技能up up!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