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畜禽养殖中消毒药使用注意事项

2020-02-14邴睿王岩李珍珍任春燕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消毒药消杀养殖场

邴睿,王岩,李珍珍,任春燕*

(1.陇南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甘肃陇南746000;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3.兰州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正确规范使用消毒药对畜禽养殖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有效预防畜禽养殖中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而且具有投入低、收益高的特点。部分养殖场尤其是散养户对如何科学、准确、高效使用消毒药并不十分了解,长期错误或不规范用药不仅降低或消除消毒效果,还会对畜禽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疫情扑灭及无害化处理等环节造成不良影响,增加畜禽疫病发生及传播的风险。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畜禽养殖中使用消毒药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1 常见消毒药品

1.1 氢氧化钠和石灰乳

属于碱类消毒药,对细菌和病毒均有强大消杀力,但腐蚀性强,注意避免金属用具消毒,适用于畜舍、地面及其他用具消毒。

1.2 漂白粉、碘黄金及碘酊

属于卤素类消毒药,卤素类消毒药是消毒药中用途最广、品种最多的消毒药种类,可高效杀菌。漂白粉和碘黄金可用于环境和饮水消毒,碘酊可用于皮肤及创面消毒。

1.3 福尔马林和戊二醛

属于醛类消毒药,对皮肤、粘膜均有刺激性,对人畜机体有毒性,长期使用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哮喘、甚至有致癌风险。常用于环境消毒、畜舍、用具包括金属用具消毒,低浓度配比可用于畜体体表消毒。

1.4 石炭酸、菌毒敌和来苏儿

属于酚类消毒药,对细菌、病毒均有较好消杀效果,而且性质稳定、安全性高。常用于畜舍和用具消毒。石炭酸的消毒效果受环境中有机物的影响小,因此常作为防控非洲猪瘟的首选消毒药。

1.5 新洁尔灭、百毒杀、洗必泰及杜灭芬

属于季铵盐类消毒药,季铵盐类消毒药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细菌有强消杀作用,但对病毒消杀力弱,因其无色无味、无刺激性和腐蚀性,可用于带畜禽消毒圈舍消毒、器械消毒等[1]。

1.6 高锰酸钾、过氧乙酸及双氧水

属于氧化剂类消毒药品,此类消毒药具有广谱高效、降解产物对环境污染小的特点,但高浓度配比腐蚀性强且性质不稳定,需现配现用。

2 消毒药使用误区

2.1 多种药物混用或长期用药单一

在使用消毒药品时不了解配伍禁忌,盲目混合使用导致消毒药药效降低。如季铵盐类消毒药如新洁尔灭、洗必泰等搭配碘类、高锰酸钾、碱类消毒药使用,不仅导致消毒作用降低,还会加重对黏膜的刺激性和毒性;并且不同消毒药品消毒范围不同,一种消毒剂只对某种或几种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有杀灭效果,所以长期使用单一消毒药会造成消毒灭源不全面、不彻底。

2.2 随意增减配比浓度及滥用消毒药品

针对不同消毒环境和消毒对象使用同一种消毒药品时应采用不同的浓度配比,如2%~4%福尔马林水溶液可用于环境消毒,1%浓度可作畜体消毒。但一些养殖场尤其是散养户并不按照说明书配比要求,而是随意配药,自主提高或降低消毒药配比浓度,导致消毒药滥用或消毒效果不佳。长期大量滥用消毒药,造成病原微生物耐药,间接影响消毒效果。

2.3 不重视消毒药品的有效期和保质期

一般来说,消毒药原液不能直接使用,必须严格配比后随配随用并确保在有效时间内用完。但一些养殖场户怕麻烦,一次配药多次使用,不仅不重视现配消毒药的有效期,甚至还忽视消毒药的保质期,经常使用过期或临期消毒药,造成养殖环境出现隐性防疫漏洞,例如市场销售的过氧乙酸原液浓度大多为20%溶液,当过期或临期消毒药原液浓度低于12%,如果还使用会造成配制误差,降低或失去消毒效果,应禁止使用。

2.4 过分依赖化学消毒法

消毒方法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和机械消毒法,针对不同消毒对象选择不同消毒方法,科学合理搭配多种消毒方法才能全面、高效地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与传播。例如机械消毒法作为最基本、最经济的消毒法,是通过清扫、洗涮养殖场圈舍及饲养工具,加强通风等方式从根本上清除和减少病原体并创造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消毒目的。但机械消毒法耗时耗力,相比之下化学消毒法则简单快速、节省人力,因此一些养殖场户把使用化学消毒药放在首要位置,而忽视机械消毒法的重要性。

2.5 忽视消毒药的使用温度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加速消毒药分子与病原微生物接触的频次,进而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但不是所有消毒药药效和温度都呈正相关,盲目升温不仅会导致因消毒药品温度过高造成的畜禽机体损伤、加速消毒器具及养殖场设施损耗,还会造成卤素类消毒药有效成分的蒸发和分解,降低其消毒效果。

2.6 忽视pH 值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调节pH 值高低对消毒药药效具有增强或减弱的作用。戊二醛在pH 值7.5~8.5 碱性条件下杀菌效果最好;但当溶液的pH 达到6 时会形成聚合体失去消杀作用;将pH 值调低至5 以下,与碱性戊二醛消杀力比较,酸性戊二醛对细菌芽孢的消杀作用减弱,但对病毒的消杀作用增强。使用含氯消毒剂时应将pH 值调为5~6 可达到最佳消毒效果。pH 值升高,会导致酚类消毒药的消杀能力减弱甚至消失,而季铵盐类消毒药效果却因为在碱性条件下菌体表面负电荷与消毒药分子的正电荷结合力增强而加强。

3 使用消毒药注意事项

3.1 正确选择消毒药品

购买消毒药时要注意区分商品名称和通用名称,有的商品名称会夸大实际消毒效果,甚至在说明书中不标明有效成分。选择购买时切勿贪图便宜购买劣质药、过期药,应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标明生产文号的消毒药品。除优先选择购买兼备消杀细菌和病毒能力、穿透力好、作用迅速、稳定性强的消毒药品,还应综合考虑是否存在药物残留、腐蚀性强度、对畜禽、消毒人员和养殖人员健康影响程度及环境污染是否不可逆等方面的问题。

3.2 注意使用方法

使用消毒药品时,应严格按照消毒药说明书要求使用,常见基层工作人员将生石灰直接播撒在干燥地面上消毒,这种做法不但起不到消毒作用还会造成家禽呼吸道疾病或导致家畜蹄部干裂,应按1:1 比例配成熟石灰再稀释成10%~20%的混悬液,随配随用。除此之外,还要根据不同的消毒药理化特性,选择适合该消毒药特性的消毒方法,常见方法有喷雾、浸润、熏蒸等,注意单次消毒时长、定期消毒频次及现配药物的有效期和保质期。配比时应使用放置数小时后的自来水稀释药品,避免因主观因素导致药配比浓度忽高忽低;还应注意温度、pH值、湿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3.3 注意用药时间

无论是空室消毒还是带畜禽消毒,都应在固定时间全场区同步消毒,同步消毒可以阻止细菌扩散和传播、减少消毒盲点。一般来说,在15℃~38℃内每升高10℃,消毒效果会提升约1~1.5 倍,所以夏季消毒比冬季消毒效果好,日常消毒可选择在15℃~20℃气温下操作为宜。由于病毒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细菌性传染病多发于秋冬季节,也可按照消毒范围侧重选择对应的消毒药,如在夏、秋两季多使用季铵盐类消毒药品[2]。由于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同期会开展集中消毒灭源工作,应注意免疫当天及前后1d 不得喷洒消毒药物,当天及前后2~3d 不能进行饮水消毒,避免影响免疫效果或造成畜禽应激反应。

3.4 注意合理搭配

每种消毒药都有其优缺点,建议不要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品,应定期轮换或交叉用药,在春秋两季集中消毒期间每周更换2 次,以后每周更换1次,确保消毒效果[3]。搭配用药时注意其理化性质,尽量避免不同种类消毒药的混用;季铵盐类配伍禁忌多,避免与其他消毒药混用;还应避免将酚类、卤素类与碱类消毒药混用。科学合理搭配物理、化学、生物和机械消毒法,力求达到高效、经济、彻底的消毒效果。

3.5 注意用药安全

注意要按照药品理化特性分类、分区储存消毒药品,如漂白粉应置于密闭干燥处保存,若保存不当有效氯低于16%则失去消毒作用。一般来说,消毒药品均应存放于避光、阴凉处,尤其要谨慎存储易燃、易爆消毒药品,避免造成人员、畜禽机体伤害,例如过氧乙酸性质极不稳定遇高热、还原剂均会爆炸,需妥善保存。使用消毒药时,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按要求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及胶鞋等,要避免长期防护不到位造成的皮肤粘膜、呼吸系统、代谢系统及免疫系统损伤[4]。同时,也要重视消毒药品对畜禽机体的影响,由于酚类、醛类消毒药会引起畜禽应激反应,所以只能用于空室、环境消毒;若养殖场圈舍内消毒使用了强氧化、强碱类消毒药应使用高压冲洗机将残液冲刷干净,避免消毒药灼烧畜禽,引起皮肤及趾足损害。

3.6 做好痕迹化管理

制定科学完善的消毒程序,做到消毒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坚持按先清理再消毒原则,分类别对畜禽养殖生产区和活动区、工作人员办公区和生活区、车辆及工作人员的隔离服、靴帽等进行全面彻底消毒。每次消毒后应及时做好消毒记录,完整详细的消毒记录对下一次消毒工作中完善消毒计划、合理搭配用药起到积极地参考和指导作用,也保证了消毒过程痕迹化、可追溯。

3.6 避免药物滥用及增强环保意识

不是所有消毒药的消杀效果与浓度都成正比,一味追求高浓度配比会造成消毒药滥用,不仅造成药品浪费,还间接增加了养殖成本,造成养殖场户经济负担。长期滥用消毒药品会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消毒药的敏感性导致消毒效果降低,更重要的是造成空气、饮水、饲料污染,甚至造成区域性不可逆环境污染。

猜你喜欢

消毒药消杀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疫情防护
校园消杀 迎接开学
“蜘蛛侠”
养殖场消毒药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执行消杀任务的无人机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养殖场不同疫病对“消毒剂 ”的选择
四川省出台畜禽养殖场(小区)规模标准
影响消毒药作用效果的因素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