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规模化养殖场主要疫病的免疫程序分析
2020-02-14才登加甫索依力巴图
才登加甫·索依力巴图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畜牧兽医站 834400)
基于肉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规模化的肉牛养殖场逐渐增多,然而在实际养殖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尤其对于肉牛的疫病防护问题,始终是困扰养殖户的主要问题。 因此,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高度重视肉牛主要疫病的防护问题,进一步分析肉牛的免疫程序,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1 肉牛疫病普查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新疆地区在肉牛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和养殖过程中积极与当地的动物科技园进行合作, 定期针对肉牛生长中疫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重点探讨疫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手段,确保减少肉牛的死亡率,提升成年牛生长质量,通过建立普查小组,对新疆地区肉牛疫病危害较大的病种进行探究,并与动物科技学院联合制定相关的防控措施。 在具体普查中采用先进的疫病诊断手段对肉牛的血清进行试验, 发现肉牛普遍存在牛布病、巴氏杆菌病、支原体肺炎等多种病。 经过评估发现,需要优先对牛布病、病毒性腹泻、口蹄疫等病种优先防疫,加强对肉牛疫病的防控能力,减少主要疫病对肉牛生长的危害,因此,新疆地区在实际进行肉牛疫病防控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将具体的防控手段运用在规模化养殖场中。
2 免疫程序
2.1 肉牛重点疫病的成因
通常,对于成年肉牛来说,在牛种引进过程中忽视了隔离观察过程,相关养殖人员忽视了《农九师外购牲畜管理办法》的重要性。 将外来牛种直接混入原有的牛群中,造成疫病传播和传染。 同时部分养殖场基本条件设施不够完善,肉牛缺乏优质的生长环境,由于地区原因,在肉牛的防疫技术手段上相对落后,难以有效采取隔离、消毒等无害化处理措施。 现阶段肉牛养殖呈现规模化养殖模式,部分饲养人员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容易降低自身的免疫力,易感染疫病。 同时,养殖场在饲养过程中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破坏了肉牛体内微生物平衡,肉牛产生耐药性后正常的生理生化代谢紊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肉牛的死亡率,为提升肉牛的抗病能力,必须严格按照病种防疫手段进行饲养。
2.2 主要病种免疫
2.2.1 口蹄疫防控要点
开展程序免疫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九师口蹄疫免疫方案》进行,针对犊牛免疫需要做到一牛一针,防控肉牛口蹄疫的药物可以采用地塞米松、VC、肾上腺素等,并在药物实施过程中仔细观察肉牛是否存在过敏反应,并及时作出药物调整。 为有效提升肉牛的抗病能力,定期采取血清抽样的方式进行抗体检测,确保80%以上的牛群符合检测标准,对于检测不合格的肉牛,养殖场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对病牛采取隔离的措施,防止疫病在牛群中传播。
2.2.2 牛巴氏杆菌病防控要点
临床实践中发现, 牛出败氢氧化铝菌苗对防控牛巴氏杆菌病具有明显的效果, 通常在幼牛时期就需要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第一次免疫,间隔半年左右时间追加免疫一次,每次药物注射量在4mL/头,确保从根本上提升肉牛的免疫力。对于未成年的犊牛采用药物联合免疫法进行防疫,采用12 支150 万IU 青霉素+8 支80 万IU 链霉素+1g8%的安纳咖混合1500mL 15%的葡萄糖静脉注射1 次/d,具体用量需要根据犊牛生长情况和免疫情况[1]。针对病情严重的肉牛采用8%的糖盐水1500mL+1g 安钠咖+5%VC 20mL 进行静脉注射,同时可以采用肌肉注射15%的复方磺胺,每天一次,疗程为5d,实际药量施加需要根据犊牛生长情况实施。
2.2.3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
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采用的是传染性鼻气管炎二联灭活菌疫苗,对于1 月龄的犊牛免疫一次,间隔一月后追加一次免疫,注射量在2.5mL/头,注射方式为肌头注射。 成年牛免疫方式需要间隔半年一次,注射量在3.5mL/头,对于配种的牛需要在配种前2 个月免疫一次,严格按照免疫程序保护期进行免疫,不断提升肉牛的抗病能力。
2.2.4 牛支原体肺炎
针对牛支原体肺炎需要采用支原体灭活菌苗的进行疫病防治, 对于新生1 周的犊牛进行第一次免疫, 菌苗剂量在2.5mL/头, 半月后追加免疫一次; 针对产后的肉牛安排2 个月免疫一次,每次接种的剂量在4mL/头,养殖场人员需要严格把握肉牛免疫的保护期。 在药物治疗上主要以抗菌、消炎为主,并根据肉牛具体的病症进行强心、利尿、补液治疗,临床实践中常用泰乐菌素、红霉素、螺旋霉素等药物防治肉牛的支原体感染问题[2]。 对于成年的肉牛来说, 可以采用5%的糖盐水2000m+l5%的安钠咖15mL+地塞米松15g 双黄连80mL 进行防治。
3 结语
综上所述, 必须提升对规模化养殖场的肉牛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视,不断提升肉牛主要疫病的防控能力,养殖场人员需要结合多种临床治疗实践,积极探索出安全、便捷、有效的疫病防控手段,促进肉牛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