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一本书,说到底是在读自己
——评约翰·班维尔的《时光碎片:都柏林的记忆》

2020-02-14李科

工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福德都柏林克斯

文_李科

读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的作品《时光碎片:都柏林的记忆》,我常常会遇到原有知识体系以外的陌生内容,从而停下来借助搜索引擎来补白那些未知,阅读的流畅感会稍稍地受到一些影响。

读外国文学作品,人常常会有两类渴求,一类是补白自己原有知识体系之中那些不曾知晓的部分,这一类渴求通常是艰苦的、乏味的、需要做大量案头工作的;另一类是希望能够读到人类共通的情感,这一类渴求是有趣味,有触动的,有内心深层的沉淀和收获的。

我理解约翰·班维尔对于他的出生地韦克斯福德(Wexford),以及对于成年后较长一段时间生活过的城市都柏林的情感,就像我对故乡扬州以及对短暂生活过的地方的情感是一样的。它们成全了我的成长,变成了我的一部分,并且在回忆里慢慢褪色,剥蚀掉生活中平淡寻常、艰难困苦的一些印迹,留下岁月给予我最为温情的那部分。

在十七八岁时,我们都向往外面的世界。约翰·班维尔这样写道:“我残忍地离开了家,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从鞋后跟抖落韦克斯福德的尘土,走向我眼中绚丽夺目的都柏林”,“在韦克斯福德度过人生头18年里,我把这个地方当作不过是前往别处的中转站。我对这个小镇没什么兴趣,以至于我懒得记住大多数街道的名称”。

我对故土的情感,也是差不多的状态。举家迁到苏州之后,我大概快超过十年没有回过扬州。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永远朝前看的人,也不敢承认自己永远活在当下,只是觉得缅怀过往过于沉重,不是在努力往前跑的年纪可以负荷的。

献给文艺青年的漫游随笔,漫游文学地理,追寻时间与逝去的秘密。巴黎之于海明威,是一场流动的盛宴,都柏林之于班维尔,同样如此。

书中让我更有共鸣的是亲子关系中那些极微妙的情感。他特别详细地描述了父亲的脚步声,只需要静下来便可以分辨得出。他将父亲描绘成一个“四平八稳”的中年人,描述母亲虽然是一个家庭主妇,却仍有一颗“不安于室”的心。

他对父母有一种“永恒不变”的感受,“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既不认为我父母年轻,也不认为他们老。在我看来,直到生命的最后岁月——我也不确定他们有多大——他们基本是不同物种的生物,永恒不变,只是在那里。”

这种感觉我也曾有过,总觉得自己是个孩子,只要一转身,父母永远在身后。直到有一天,他们忽然病倒了或者伸出求助的手,我才惊觉他们已经在不经意间老成那副模样,而自己也在一夜之间获得了成长。

虽然不能理解这本书中诸多与我过往生活经验不相融的那部分,却在这些人类共同的情感之中看到了自己。读一本书,说到底还是在读自己。

猜你喜欢

福德都柏林克斯
第六章 珀克斯的生日
海克斯康27.5亿美元收购Infor EAM
善人拉什福德
浮光掠影平若凡,鞭辟入里乾坤现
——谈《都柏林人》子集《姐妹们》标题的意义
吹曲子
拉什福德:梦想本来的模样
都柏林城堡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克利福德恋母情结的研究
城市“他者”视角下的都柏林及其启示
Glaucus/格劳克斯 GL609(DLCS0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