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摘要英译声音的学科比较
——以第一人称代词为例
2020-02-13张大群周佳琪
张大群,周佳琪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一、引言
为方便摘要数据库收录和国际同行交流,国内发表的中文学术论文的摘要通常都需要有英语译文。学术论文摘要是论文全文内容的浓缩和概要,结构自成一体,有着明确的语篇交际目的,因此完全可以被视为一种独立的语类(genre)。[1]绝大多数情况下,学术论文摘要的英译只是中文摘要的“忠实”翻译,并未考虑到其不同于中文摘要的另一受众——学术团体,因而就不能有效地向国际学术同行展现研究本身。这一方面是因为译者长期受制于传统的“忠实”翻译观,即强调原文至上,译文与原文要达到绝对对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同中文摘要和论文的中文全文相比,英译摘要普遍受关注程度不高。也有少数研究强调英译摘要不应简单追求与原中文摘要内容完全一致。罗慧敏认为英译摘要应在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原则下,按照英文写作和阅读习惯撰写。[2]何瑞清指出必须唤起译者“中文摘要英译需要变译”的意识,认为中英文摘要不一定要完全一致。[3]曾剑平指出可以对不规范的原文摘要进行加工改写,主张采取编译策略翻译摘要。[4]陈小慰和汪玲玲则是聚焦在人文社科论文摘要的翻译上。[5]总之,已有研究取得了较有价值的成果,但鲜见有从作者声音维度探讨摘要英译的,比较不同学科论文摘要英译的也并不多见。本文拟从声音这一视角出发,以人称代词为例,比较分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术论文摘要的英译,探讨摘要撰写的学科差异,以期给学术论文摘要英译提供声音维度的借鉴。
二、学术论文摘要声音的人称代词体现
声音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著名写作学者Matsuda首次正式将声音宽泛地界定为,“人们从社会中存在的却又持续可变的资源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运用语言和非语言因素而达到的一种综合效果”[6]40。人称代词“I”和“We”是语篇中作者声音最直接、最明确的语言实现资源,但具体到学术论文写作,第一人称代词似乎又是学术论文写作尽量避免的。如Bazerman总结的科学论文本质的四个要点中第一要点就是关于人称代词的。他指出科学家在报道自己的研究成果时,自身不能介入,因而应避免使用第一人称。[7]163-164这当然与科学论文追求的客观严谨不无关系。然而,事实上,英语摘要使用第一人称代词的情况并不鲜见,如以下选自语言学学科的论文摘要的每一句都有体现作者声音的人称代词“I”(粗体),全文共出现四个“I”。
In this article,Itake a discoursal perspective on intersubjectivity,exploring ways in which intersubjective meanings may be realized across texts,and the kinds of effects that arise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forms.In particular,Ifocus on how writers may exploit intersubjective choices to enact interaction with their intended audience.Icarry out an illustrative analysis on a small corpus of editorials from two British newspapers,onequalityandonepopular;andI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clear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readership of the two newspapers as described on their audience demographic webpages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 editorial writers deploy the resources of interactant reference,mood and modality to construe different kindsofaudience.[8]77
为了进一步探究学术论文摘要声音体现的学科差异,我们分别以语言学学科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为社会科学代表,物理学科的《物理学报》为自然科学代表,两个刊物分别是各自学科领域公认的中文权威学术刊物。本研究随机选取两个刊物2017年发表的论文摘要各10篇,并且随机选取同一年度相同学科的国际权威英文刊物的论文摘要各10篇,用以反观中文期刊论文摘要的英语译文声音体现。其中,语言学国际刊物选择的是Applied Linguistics,物理学科选择的是Automatica。我们对摘要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即中文摘要的“我”或者“我们”,英译摘要和英语摘要的“I”和“We”)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因篇幅所限,这里提供平均数,即平均每篇摘要使用多少个第一人称代词):
表1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期刊第一人称使用情况统计
基于表1的总次数和平均值,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总体趋势:第一,无论是国内中文论文还是国际英语论文,自然科学论文摘要要比社会科学更多地使用第一人称代词;第二,无论是英语论文的英文摘要还是中文论文的英译摘要,人称代词的使用要明显高于中文摘要,且英文摘要又要大幅高于英译摘要。
三、学术论文摘要声音的学科比较及探析
从第一人称代词的单复数来看,自然科学仅仅使用复数人称代词“we”和“我们”,社会科学既使用单数人称“I”,也使用复数人称“we”和“我们”。摘要的人称代词指向的是论文作者或作者的研究团队,是作者声音最为明确的语篇实现。我们认为,自然科学论文摘要没有使用单数第一人称的原因或许与工科研究的完成依赖的是整个团队这个基本事实有关,即便论文署名为独立作者。在我们考察的自然科学论文中,中文刊物《物理学报》的10篇论文均为多位作者,而英语刊物Automatica的10篇论文中,有3篇是独立作者,但其摘要均使用了“we”,其中一篇摘要有4个“we”,在摘要末尾集中使用了3个复数人称,如:
Given the above model,weturn the original quest-ionsoncooperation,competition,and local interactions,into convergence properties of the differential inclusion.In particular,weprove convergence and exp-onential convergence conditions around zero under general Markovian strategies.Weillustrate our results in the case of 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s with multiple decision-makers. (Auto 9)(1)
很明显,这里的“we”指的是作者所属的整个研究团队,尽管论文只有一个作者。(2)虽然社会科学论文摘要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明显低于自然科学,但在人称代词单复数指向上却表现出更为严格的规则。我们发现,对于社会科学刊物,无论是国内的《外语教学与研究》还是国际刊物Applied Linguistics,其论文摘要使用的“我们”“we”和“I”均指的是论文作者。当作者是独立作者时,使用“I”,作者为多位研究人员时,则使用“we”。
在社会科学刊物《外语教学与研究》的10篇中文摘要中没有单数第一人称代词“我”,只有1篇使用了“我们”,其英译采用了对应的“we”。另有1篇英译摘要出现了“we”,但中文摘要并没有出现“我们”。仔细审视原文和译文,英译的“we”对应的是中文摘要的“本文”,如下所示:
中文摘要:本文选取英语儿童语料库Brent中100个高频词和500个高频语境作为学习对象,通过该模型计算100个高频词的分布特征相似性并进行分类,生成一系列词类。
英译摘要:Todemonstrate its usefulness in learning syntactic categories,weconducted an experiment by presenting a distributional lattice analysis on the most frequent 100 words and 500 frequent contexts in the Brentcorpus of CHILDES.(WY3)
在自然科学刊物《物理学报》的10篇中文摘要中,只有1篇摘要使用了两个“我们”,其余9篇摘要未使用任何第一人称代词。因此,就中文摘要的第一人称代词使用而言,本研究显示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无大的差异。但具体到中文摘要的英译,《物理学报》10篇中文摘要的英译共使用了8个第一人称,这和仅使用了2个第一人称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观察《物理学报》这10篇中文摘要的原文及其英译,我们发现英译摘要普遍增加了原中文摘要没有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集中于研究背景的详细描述、研究方法和步骤的细化、研究意义的阐述等。英译摘要对原有中文摘要内容扩充的目的多是向国际学术同行更详细地介绍研究本身,也是希望能够更好地“推销”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物理学报》英译摘要在增加内容的同时,也增大了使用第一人称的频率。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物理学报》和《外语教学与研究》英译摘要人称使用的显著差异。
就国际刊物论文的英文摘要本身而言,自然科学刊物Automatica的10篇摘要使用了22个“we”,平均每篇摘要使用2.2个人称,且每篇摘要都有人称使用,而社会科学刊物Applied Linguistics使用了6个第一人称,且集中于2篇摘要中,其中1篇使用了5 个“we”,另一篇使用了 1 个“I”,分布不如自然科学摘要均衡。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自然科学英语论文的作者普遍倾向于在摘要中表达自己的声音,彰显存在,这就给自然科学中文论文摘要的英译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启示。如前所述,《物理学报》10篇中文摘要的英译共使用了8个第一人称,但这8个人称仅分布在4篇摘要中,其余6篇英译摘要并未使用人称。考虑到英译摘要的受众并结合国际英语论文摘要的人称使用特征,我们认为自然科学论文摘要的英译应该更多地突显研究者及其团队的声音,恰当合理地运用人称代词这一重要实现资源。
《外语教学与研究》的英译摘要使用了2个人称,分布在2篇摘要中,就分布均衡状况而言,这与同属社会科学的国际刊物Applied Linguistics的英文摘要6个人称分布于2篇摘要的情况没有任何区别。英译摘要和英文摘要都出现了8篇无人称、2篇有人称的情况,这说明社会科学论文的作者,无论是在中文摘要英译还是英语论文摘要中,多数倾向于压制自己的声音,更愿意以一种客观的姿态隐藏于文本之中。这种声音实现的学科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软科学和硬科学之分不无关系。相对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较强较快的应用性,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效应。因此,在语类写作规约方面,与自然科学论文作者相比较,社会科学论文的作者更倾向于遵守学术文本的“客观性”,即写作者尽量少介入文本,少表露自己的声音,从而使得文本更具说服力。
四、余论
摘要是一篇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英语译文水平关系到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的接受和认可度。本文从声音视角出发,以第一人称代词为例,比较分析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论文摘要的英译,并借助相同学科的国际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反观中文论文摘要的英译,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学科摘要英译的声音考量维度。声音是构建研究人员身份的重要资源,理应在学术写作领域引起更多的关注。实际上,作者在展现自身学术能力时,一方面要考虑到所属学科群体,使自己的研究融入学科共同体,满足共同体的期望;另一方面又要批判式地介入,有自己的声音,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正如Hyland所指出的,学科是一种独特的学术文化,具有特定的话语规范和惯例,作者总是面临着共性与个性、归属与独立的紧张关系。[9]Cameron也表达了相同观点,她认为“论文作者和写作教师都会面临一个两难困境:如何磋商——并帮助学生磋商——如下三对彼此竞争的主张,即自我宣称与自我隐匿、个人创造与机构权威、个人贡献与团体期待”[10]249,当然,本研究基于的语料有限,如能结合更多语料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将更具说服力。语料如能同时纳入人文科学论文,考察论文摘要英译从人文科学经社会科学再到自然科学的声音异同,研究将更为全面系统。同时,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的声音研究也期待在除了人称代词之外的其他实现资源方面取得更多进展。
注释
(1)括号中为语料编号,下同。
(2)需要指出的是,和摘要中使用的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指涉相比,学术论文正文的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所指更为多元,多数情况下可以指涉作者和读者共同所属的整个学术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