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笔记在儿科实习带教中的效果评价

2020-02-13吴亚霜顾军养朱悦萍王欢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笔记儿科微课

吴亚霜 顾军养 朱悦萍 王欢

(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浙江 舟山 316000)

在儿科日常工作量大,患者出入院频繁,治疗护理任务重,环境吵杂,即便如此仍需完成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带教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强教学能力[1],传统的临床教学由于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学形式单一,业务能力、沟通能力也均不一致,故带教效果应人而异。近年来微课教学法应用在多个领域中,相对于常规课程来说微课具有针对性强、可移动重复自主化学习等特点,受到了大家的青睐[2]。本病区选取2018年1-12月在儿科实习部分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尝试采用微信笔记+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在儿科实习的4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科月份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中男 2 人,女 20 人,平均年龄(19.53±1.36)岁;本科 4人,大专 14 人,中专4 人。对照组中男 1人,女 17人,平均年龄(20.53±1.22)岁;本科 3人,大专 11 人,中专4 人。师资队伍:主管护师5名,本科4人,在读本科1人,工作年龄均10年及以上。两组护生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微信笔记制作方法 结合护生实习大纲和本科的实习带教计划内容转制成微信教学笔记:如常见的小儿留置针的输液、小儿雾化吸入、皮下注射、吸痰、叩背、微泵的操作以及儿科常用药的计算方法,录制成2~3 min的规范小视频;将儿科常见病: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腹泻病、高热惊厥等临床表现和护理问题、小儿的体质量计算公式、生命体征的范围值、外渗的观察和处理等做成电子版书。先分块用手机拍照或录影、操作片段旁白解说、电子成文,保存到带教老师的手机里,再用手机自带的功能做成笔记或收藏或聊天置顶。见图1。

图1 手机微信笔记示意图

1.2.2教学方法 两组护生入科后随机分配给各位老师,按儿科带教计划完成教学内容,跟人不跟班,一对一,实习时间均为 4 周。

1.2.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按本科室统一制定的实习大纲要求施教,学生跟老师形影不离,看老师做,听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完成治疗和护理,在老师指导下,适度尝试操作,每2周口头小讲课1次,学生自主复习做好书面笔记。

1.2.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微信笔记教学,入科后学生与老师互加微信,在带教过程中按计划加用微信笔记分周分次转发给学生,老师也可以根据当天临床带教情况作语音补充,要求学生收藏并置顶在当天的聊天界面,第2天学生自主复述老师发送内容,对于没掌握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再补充强调,护士长每周定期抽问,确保老师和学生均完成带教知识点,对于存在的问题当面或带教老师群里及时指出。

1.3评价指标

1.3.1出科理论考试及操作考核 理论考试内容为上述教学内容,有填空、选择、问答题,考试时间30~40 min。操作考核穿插在第4周的实操中(按浙江省护理操作考核标准评分)。

1.3.2带教老师评价考核 教师评价考核是学生对老师进行打分,由本院护理部统一发放。出科考试由护士长监考回避自己带教老师。理论、操作归科室保存,教师评价考核交护理部,3项考核满分各100分,发放共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及对带教老师评价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及对带教老师评价比较 分

3 讨论

3.1微信笔记教学统一规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教学中临床带教老师跟学校在职教师有一定区别性,临床带教老师侧重于临床实践,理论知识相对学校老师讲解较少,且有的老师动手能力强施教一般,有的老师沟通能力强理论又扎实,学生在为期4周的实习中,学到的也不一样。运用微信笔记教学后,统一了施教的内容,结合中专、专科、本科实习生的大纲要求,精选出特别有代表性的内容,如小儿留置的输液和封管;小儿皮下注射法;小儿雾化吸入的方法;吸痰的方法;叩背的方法;微泵的操作以及儿科常用药的计算方法;外渗的观察和处理等。这些内容是学校书本里所没有深入的知识点,儿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问题结合案例更深入,我们做成统一的视频或电子笔记后,让学生形成立体的记忆而非凭文字作想象性的理解。传统教学中各带教老师也会施教,但表达不一,遇工作繁忙,有时也会遗忘教学点,运用微信笔记教学后科内成品的微信笔记按大纲要求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再补充分周分次转发给同学,使得教学内容非常标准化,大大提高了儿科临床的教学质量。

3.2微信笔记教学起到督促提醒护生自学的作用 在传统的带教中,学生下班后不及时复习,做读书笔记总结归纳缺乏自律性,晨会提问时作业完成效率低效果差。微课具有时长短、容量小、主题明确、情境化设计等特点,这决定了其适用人群更有针对性[3]。查阅相关文献,微课应用于患者的健康教育比较多[4],但用在临床的护理带教中上较少。微信笔记其实质就是微课的一种特殊形式,表1可见,观察组同学出科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对老师的评价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我们将其运用在儿科实习带教中,将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微信笔记结合手机自带的功能,将教学内容固定在微信窗口醒目位置,学生用手机聊天或阅读信息,并要求学生将老师发送的笔记置顶在当天的聊天界面上,起到提醒和督促的作用,对易健忘或易走神的学生起到提示作用,但在整个实习带教过程中,仍离不开带教老师及时监督和正确引导[5]。

综上所述,运用微信手段,能更加规范教学内容,督促提醒护生复习巩固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笔记儿科微课
儿科专栏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圆梦儿科大联合
我的自然笔记(一)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