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式多元化艺术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沟通与互动技巧的影响
2020-02-13褚丽红陈文琪朱海燕邱海燕
褚丽红 陈文琪 朱海燕 邱海燕
(江苏省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5)
精神分裂症作为具有持续性和慢性特点的严重精神疾病,其病程较长,复发率高,预后效果较差,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1]。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伴有阴性症状,表现为行为退缩、意志缺乏、言语贫乏等,与外界沟通与互动较少,是重点康复对象。故对该类患者的治疗目标不能止步于药物对症状的简单控制,而是应着眼于降低其精神残疾,提高社会回归度[2]。艺术治疗是以各种艺术媒介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思绪、经验及感受,是一种放松、舒缓的心理教育形式[3-4]。涵盖多种艺术形式的多元化艺术治疗,有利于发挥多种艺术疗法的协同作用,从而取得良好康复效果[2]。在康复治疗活动中,团体治疗的团体氛围对个体有促进效应、成员之间相互的交流能够提供支持[5]。本研究采取团体活动模式结合多元化艺术治疗模式,应用于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实践,探讨该模式对患者沟通与互动技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18~60岁,平均(34.5±4.5)岁,平均病程(3.5±0.5)年。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8~57岁,平均(34.4±4.6)岁,平均病程(3.4±0.6)年;对照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0~60岁,平均(34.6±4.4)岁,平均病程(3.6±0.4)年。纳入标准:(1)均符合 ICD-10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智力正常。(3)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4)病程>2年或<5年,且持续一年未达到痊愈的标准。(5)能配合完成测试和干预。(6)该研究已通过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6-7]。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1)智能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其他神经精神疾病者。(2)酒精、毒品及药物依赖者。(3)精神分裂症合并有严重躯体疾患者。(4)病情反复,精神症状严重,不能正常参加团体艺术治疗活动。(5)因其它原因中途退出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治疗、口头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团体式多元化艺术治疗进行康复治疗干预。
1.2.1制定团体式多元化艺术治疗流程图,活动每次90 min,每周6次。见图1。
图1 多元化艺术治疗课程流程图
1.2.2实施团体式多元化艺术治疗
1.2.2.1建立良好的治疗信赖关系 康复治疗师和患者的关系是实施康复治疗的基础和要素[8]。康复治疗师和患者建立起的舒适、信赖的治疗关系,影响着患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康复治疗效果。在康复治疗中,康复治疗师做到尊重和同理患者,允许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并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交流方式。只有建立起了融洽的信赖关系,康复治疗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1.2.2.2进行治疗前评估 有效的评估是康复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的基础。在康复治疗前由康复护士采用沟通与互动技巧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打分。
1.2.2.3在治疗中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沟通与互动技巧 康复治疗师有意识地将沟通与互动技巧如:眼神互动、身体姿势、肢体语言、沟通距离、清楚发音、倾听技巧等融入到每一项康复治疗活动中,在逐渐渗透中提高患者的沟通技能。在自我介绍环节,康复治疗师要求患者大声地、清晰地介绍自己的姓名、兴趣爱好、优点特长等,锻炼患者的言语表达能力;在静态音乐欣赏中,教会患者们学会倾听技巧,并将倾听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别人的交往中;在组织参与式合唱中,鼓励患者们用心地、忘我地跟着节奏歌唱,把忧郁、焦虑情绪释放出来;在舞蹈学习、绘画治疗和手工治疗活动中,治疗师与护士经常提醒大家,在活动中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难,首先想办法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要主动向他人求助。求助时要善于运用平时所学沟通技巧,与他人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互动,这样既融洽了关系,又凝练了团队精神,从而不断提高自己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角色扮演中,让患者扮演在特定情境下的角色,在扮演中积极体验所扮演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并加强扮演角色之间的互动,这样能尽快提升患者的沟通与互动技巧;在诗歌朗诵中,治疗师与护士指导患者注意调控自己的语音、语速、语调等,并注意保持朗诵的抑扬顿挫,通过朗诵活动,鼓励患者们去互动、去表达;团体活动的分享环节,对提高患者的沟通与互动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动结束前,每位患者对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心得、参与活动当下的心情、参与活动后有什么样的收获、对以后的康复治疗活动有何意见和建议等均要详细地、大声地讲述,和大家一起分享,康复治疗师再一一点评,从而促进患者们沟通技能的提高。
1.2.2.4发放代币进行辅助促进治疗 制定代币发放细则,如:每天主动向医护人员打招呼3次或主动和病友打招呼5次,发放代币1元;在活动中主动与病友沟通,一次康复治疗活动向他人求助或帮助他人3次,发放代币2元;在活动中主动分享心得、感受,发放代币1元;在角色扮演中,能够把握人物心理,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和身体姿势进行表演,沟通与互动技巧获得大家的肯定,得代币5元;在诗歌朗诵中获3等奖者,发放代币10元,根据奖项的不同,再进行追加。每月月底康复护士进行代币数值统计,在乐淘坊(代币治疗)活动中,给予患者们兑换他们所喜欢的实物,以代币治疗的方式促进患者们沟通与互动技巧的提高。
1.3评价指标 在康复治疗8周后,康复护士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后沟通与互动技巧的评价,采用沟通与互动技巧量表进行评定打分。采用沟通与互动技巧量表(ACIS)[9],对身体、资讯交换、关系3个向量共20个条目进行评价打分,能胜任的(4分)、有问题的(3分)、无效的(2分)、有缺陷的(1分),从4、3、2、1四个级别进行评分,满分80分,评分越高,沟通与互动技巧越好。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沟通与互动技巧测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沟通与互动技巧测评比较 分
3 讨论
3.1加强精神病患者沟通技巧的意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主观能动性的缺乏、意志力薄弱及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等现象,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心理、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带给家庭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压力,严重甚至会导致家庭破裂[10-11]。虽然经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阳性症状,但却很难改变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及主观意志活动减退等阴性症状[12]。大多数带有阴性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表现孤僻、淡漠,行为退缩、生活懒散,少与外界接触,多数时间独坐一隅,不主动与他人沟通、互动,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责任护士反复进行口头上的宣教指导,鼓励患者主动与病友和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及时表达身体的不适、心中的想法,但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求好的康复治疗手段、方法,促进患者沟通与互动技巧的提高。在康复治疗活动中,团体式治疗的方式,利于通过由护理人员精心构建的振奋激励式团体气氛,使患者不自觉地受到正向影响,增强勇气和自信,并通过团体成员间互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降低疾病所带来的退缩效应[2]。艺术治疗具有非言语的表达和沟通优势,不受年龄与教育水平的限制,更容易接近受测者的潜意识,成为精神疾病辅助治疗的重要心理治疗手段[13]。目前艺术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疗法模式,而各种艺术疗法各具特点和优势,将其进行有效的综合利用,可丰富艺术治疗内容,使患者兼得各治疗方法在促进社会回归、改善症状方面的益处,提高治疗效果[2]。
3.2团体式多元化艺术治疗可丰富患者积极情绪 本研究采用团体式多元化艺术治疗的模式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积极地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特别是言语表达、沟通技巧等方面。团体式活动使患者的情感反应更活跃,让他们有荣誉感、归属感,能有较多的机会去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多元化艺术治疗能让患者在聆听轻音乐、书法绘画、游戏疗法、手工作业、舞蹈治疗、音乐疗法中的合唱、互动式文学作品赏鉴、诗歌朗诵等活动中逐渐学会沟通、交流、互动的技巧。
3.3团体式多元化艺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师在对患者进行团体式多元化艺术治疗时,除了和患者建立相互信任、舒适的治疗关系外,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康复训练手段。在治疗活动的欢快、活跃的氛围中,康复治疗师可在特定的情境下做一些形象的比喻,也可在活动中加入适当的形体、手势或表情来强化康复治疗的效果,从而吸引更多的患者踊跃地参与到治疗活动中并与治疗师积极互动。在活动中,鼓励患者去述说、去表达、去分享、去沟通、去互动。在康复治疗中融入沟通与互动技巧,让患者学习并逐渐掌握,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为以后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做好准备。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经过团体式多元化艺术治疗干预后,ACIS的3个向量:身体、资讯交换、关系及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团体式多元化艺术治疗能使患者在ACIS身体、资讯交换、关系等方面评分有所提高,这些方面能力的提高会促使患者沟通与互动技巧的提升,从而促进患者的社交技能进一步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在康复治疗活动中,采取团体活动模式结合多元化艺术治疗模式,来促进患者沟通与互动技巧的提高,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此康复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