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烧伤患者救治防控策略
2020-02-12胡时强毛远桂林尊文郭光华张红艳邓如非
胡时强,毛远桂,林尊文,郭光华,张红艳,邓如非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南昌 330006)
2019年12月30日以来,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主的城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逐渐蔓延,我国其他省市、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1]。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1,2]。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正式名称为:2019冠状病毒病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力强,疫情扩散快,在疫情爆发流行期间,如何安全、有效的对患者进行烧伤救治,并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现结合本单位在目前疫情流行期间的防控经验,对烧伤患者诊疗工作提出如下管理建议,供参考。
1 烧伤门诊
1.1 个人防护 门诊医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一级防护,包括穿工作服,戴帽子、穿隔离衣、戴手套、戴外科口罩(每 4 h更换 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重视个人手卫生,穿脱各类防护用品前后以及对患者进行检查前后都应进行洗手或者进行手消毒。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1.2 患者教育 患者进入诊室前必须戴口罩及测量体温,若发现患者体温大于等于37.3°、干咳、乏力以及流行病学史有异常的患者,应立即请求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立即送至发热门诊处理。看诊时每次只允许一名患者进入诊室,行动不便的至多一名家属陪护,看诊时必须同医师间隔1m以上距离。做好患者、陪护人员防止交叉感染相关知识宣教工作,如手卫生、咳嗽礼等[4]。
1.3 重点询问流行病学史 对所有来我科就诊烧伤患者,除一般病史外,应常规采集其流行病学史,包括:⑴14d内有疫情较重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⑵14d内曾接触过来自疫情较重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⑶聚集性发病,如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两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⑷发病前14d内与新型冠状病毒病原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有接触史。
1.4 换药治疗 换药治疗师在工作时至少应采取一级防护,同时佩戴防护镜以及防护面罩,如有条件,可升至二级防护,以降低被感染的风险。换药前后注意手卫生,及时清洗或消毒。
2 病房管理
烧伤科为一独栋大楼,临床诊疗单元包括烧伤重症加护病房(BICU)、普通病房、创面诊疗中心、手术室、门急诊、烧伤研究生等。由于烧伤通常为急症病人,针对疫情防控时期,做出以下调整。
2.1 人流管控 科室大门设门禁,除工作人员、患者及烧伤二病区一名固定陪护人员外,其余人员一概不能进出,做好个人信息登记和有效防护;探视时间:由一天两次改为取消探视,主管医师在安全距离内分批次在较空旷处为患者家属交代病情。
2.2 病区管理调整 各楼层设置一独立病房作为临时隔离区,新收入患者应在指定观察区等候排除,每天监测体温,体温正常、血常规、胸部CT(必要时高分辨CT)[5]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才能进入烧伤病房。
2.3 环境管控 根据更新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发现,在传播途径中,除我们已知的呼吸道飞沫以及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下情况下,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粪便及尿液中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需注意粪便及尿液污染环境,造成气溶胶传播以及接触后的粪-口途径传播。所以需注意环境卫生,处理好相关污物;严格执行消毒防控工作,各病区专人对病房及工作环境、诊疗器械及各类物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认真做好手卫生,检查患者前后及使用各类器械和物品前后,需后清洁洗手。病房每日消毒并通风3次,时间需大于30 min/次。
2.4 流行病学史 患者入院后,在此详细询问新入患者及陪客流行流行病学史,反复强调隐瞒或伪造病史的严重性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等,并签署《新型冠状病毒接触感染情况承诺书》。
2.5 疑似患者应急预案 如发现疑似患者,立即转入隔离病房,放好隔离标识,限制人员出入;快速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肺部 CT、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甲 /乙型流感病毒 RNA、呼吸道五项病原体IgM等检查,以及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核酸检测。(鼻咽拭子、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检测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步骤,由于在取样操作过程中有极大传染风险,所以需在三级防护下取样);经治医师立即上报,由医务处联合感控处组织扩大会诊评估病情后,仍考虑疑似病例,2h内进行网络直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转至定点医院进行治疗。
3 烧伤手术期间注意事项
3.1 术前准备 ⑴术前需再次筛查患者及相关陪伴人员并签署告知书。 ⑵术前除常规的检验检查外,须做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核酸检测,必要时性胸部CT排除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⑶所有手术患者需术前讨论。其手术日期及手术方案等,疫情期间由线下改为网络线上讨论,经讨论,科主任同意并做好手术相关知情同意后,方可安排手术。⑷麻醉师术前访视应做好一级防护,距患者及家属1m以上距离。
3.2 手术期间 ⑴手术日查房时医生需再次确定患者有无发热、干咳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症状,如是疑似病例,根据相关流程汇报;⑵手术通道和接送患者通道需严格按疫情防控消毒标准执行;⑶术前准备充分,减少人员流动,减少开门次数,进一步减少感染风险;⑷按甲类传染病做好防护措施,术前术后做好手卫生;⑸手术时动作应轻柔、精细,尽量避免血液等液体飞溅,减少感染风险;⑹术中物品使用后,统一按相关感染要求处置;⑺麻醉科医生在麻醉前后需做气管插管、吸痰、气管拔管等操作,这些技术操作需近距离接触患者,另外工作时长需靠近患者头面部观察和监测,被感染风险大,所以麻醉医生也应和其他医护人员有相同的防护等级甚至更高[6,7,8]。
3.3 术后治疗 ⑴加强术后观察,特别是呼吸道感染等相关症状;⑵术后及时复查感染相关指标,若患者血细胞分析出现白细胞正常或下降,而淋巴细胞下降,需提高警惕,及时完善相关检验检查,鼻咽拭子及胸部CT等,排除疾病;必要时请相关诊疗组专家会诊。如系疑似病人,及时汇报,按应急预案处理。
4 小结
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断认识,目前已经更新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需及时学习并掌握。例如:发热、干咳以及乏力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表现,但有少数患者以鼻塞、肌肉痛、咽痛、流涕、恶心、腹泻等为首发症状,缺乏疾病的典型表现。在接诊此类患者时易疏忽大意,造成漏诊或误诊;所以,所有的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警惕,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并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认识,时刻保持警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防控工作仍处于关键时期,全国多省市虽已多日无新增病例,然而海外多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数出现爆发式增长,目前疫情按照“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总体原则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极强,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各部门、各科室应严格要求,恪尽职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率,保障人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