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六位一体”论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2020-02-12李宝乐任顺平刘竺华郝海蓉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太原030024

江西中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论治通腑

★ 李宝乐 任顺平* 刘竺华 郝海蓉(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太原 030024)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反酸、烧心、胸痛和反食等,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目前尚无统一定义,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中认为采用双倍剂量 PPI治疗8~12周后烧心和(或)反流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患者属于RGERD[2]。近年来,全球RGERD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有文献报道,在GERD中,RGERD占10%~40%[3],且更容易出现哮喘、慢性咳嗽、喉炎等食管外表现。但RGER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以加大抑酸药物剂量、使用促动力药和神经调节剂、运用内镜手术治疗等方法为主[4],效果欠佳,病情反复,长期困扰患者降低其生活质量。结合我国医疗现状,中西医结合治疗RGERD势在必行,中医药“六位一体”论治RGERD,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RGERD的病机与“六位一体”的概念

中国古代没有GERD之名,更没有RGERD的病名,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可将之归为“吐酸”“嘈杂”“噎膈”“食管瘅”等范畴。本病症候首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吐酸”。《景岳全书》中言:“腹满少食,吐涎呕恶,吞酸嗳气,谵语多思者,病在脾胃。”《临证备要·吞酸》云:“肝气犯胃导致胃中泛酸,嘈杂有烧灼感。”无论古籍还是现代医家,多将本病病机责于肝、脾两脏,实则忽略了“肺主宣降”“肺为气之主”的概念。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亦可促使胃气上逆,正如《医部全录·呃门》所言:“阳明所受谷气,欲从肺而达表,肺气逆还于胃,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因此,RGERD与肺、脾、肝三脏有关,更为贴切。

《诸病源候论》中记载“噫醋者……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好噫而吞酸,气息醋臭”指出了宿食不化所致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中焦,胃气上逆而嗳气酸臭。《黄帝内经》中《素问·五脏别论》所述“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可以说是“通降理论”的创立基础,笔者对运用“通降理论”治疗RGERD亦很推崇,且进一步提出“胃肠同治”,强调通腑气以降胃气。RGERD的发生常有弱酸或非酸反流,其中不可忽视胆汁反流,《沈氏尊生书》所云“呕苦水则由邪在胆,胆上乘胃,故逆而吐胆汁,致所呕苦水也”再次解释了灵枢所载胆气犯胃的病机。

因此,RGERD的发生往往是胃气上逆、脾虚不运、肝气郁结、胆气上犯、肺失宣降、腑气不通等病机单一发生或相兼发生的结果,《黄帝内经》有云:“五脏六腑皆令咳,非独肺也”,而RGERD的发生则“非独胃也”。笔者临床上以“和胃、健脾、疏肝、利胆、宣肺、清肠(通腑)”之六位一体的治疗策略,多维度的治法,可使RGERD患者病情更快缓解,不易复发。

2 从“胃”论治RGERD及药物举隅

RGERD患者病在食管,实则为多因素所致胃气上逆之故,从“胃”论治,最易理解。笔者认为,RGERD其邪在胃,逆在食管,胃属六腑,想运用好降胃气之法,应从理解“通降理论”做起。东汉张仲景顺应脾胃之升降特性,首创辛开苦降之法,李东垣所著《脾胃论》云:“脾胃之寒热虚实……至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一直到当代名医董建华教授的“通降论”学术思想[5],提出以降为顺,因滞而病,以通祛疾,也是降胃气治疗RGERD的基本思想。孙成宏等[6]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1990年1月—2014年2月正式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评价,结果显示,中医“通降和胃法”治疗GERD的短期效果显著优于西医治疗,提升了以“通降理论”为基础,从“胃”论治GERD的证据级别。代表方剂:平胃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7]。平胃散可和胃运脾、理气化痰;旋覆代赭汤能补益胃气、降逆化痰,两方联用以健脾和胃,升清降浊。

3 从“脾”论治RGERD及药物举隅

RGERD患者可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久病伤脾,脾气虚弱,诸邪结于食管,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而发病。RGERD与脾虚不运的关系密切得到了诸多医家的共识,国医大师徐景藩[8]认为本病病位在食管,与脾胃密切相关,再如袁红霞教授[9]认为脾胃虚弱为本病的发病基础,而胃虚气逆,升降失常为其关键病机。笔者认为,从“脾”论治RGERD,不仅要重视脾胃虚弱作为基本病机,而且更要重视脾脏喜燥而恶湿,脾虚常因湿困,湿阻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笔者认为,湿邪往往多与他邪相兼出现,致湿热证、寒湿证,故湿邪成为脾虚型RGERD的病因之一,顾脾胃,祛湿邪是治疗RGERD的常法,湿邪得除,他邪乃去。代表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笔者在此方基础上常加煅瓦楞、海螵蛸制酸和胃,或加神曲、炒二芽加强健脾消食之功。

4 从“肝”论治RGERD及药物举隅

首先,从“肝”论治法强调了木土的关系密切,肝气犯胃、肝胃不和往往是反流性疾病的病因,注重疏肝气、降胃气是治疗反流性疾病的途径,这是将“通降理论”与“五行理论”相结合[10]。《临证备要·吞酸》有云:“胃中泛酸,增杂有烧灼感,多因于肝气犯胃。”叶天士言:“肝为起病之源,胃为受病之所。”且“食积则化热,气郁则上逆”,均体现了“从肝论治”RGERD的重要性。其次,精神心理因素在RGERD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精神心理因素与RGERD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11],从“肝”论治很有必要。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肝气疏泄功能正常是胃肠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凡忧思恼怒,皆可致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异常,在上则为呕逆嗳气。代表方剂:柴平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小柴胡汤以疏利肝胆,调畅情志,用平胃散化湿和胃理气,湿去则脾胃自健,情绪舒畅则病无反复,体现了从“肝”论治RGERD,再加旋覆代赭汤助降逆和胃之功。

5 从“胆”论治RGERD及药物举隅

随着食管测压监测手段的普及,RGERD患者中非酸反流,混合反流者的比例被逐渐重视,这也是服用大量抑酸药物所不能控制病情的原因之一,此类患者的症状也类似于胆汁反流性胃炎[12],常在反酸烧心的基础上,并发嘈杂、口苦、恶心等症。正如《灵枢》所言:“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RGERD患者的主要病机之一为胆气犯胃。肝与胆相表里,胆胃均属腑,其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RGERD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多为胆胃不和,虚实寒热错杂之故,应既要降胃气,又要下利胆气。代表方剂:通降汤。本方由半夏泻心汤、左金丸、枳术丸、旋覆代赭汤化裁而成。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以和脏腑阴阳,辛苦合用以复气机升降,补泻兼施以调虚实,左金丸辛开苦降,共收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之效,枳术丸通腑气以降胃气,旋覆代赭汤降气平逆。诸药合用,苦辛通降,寒热平调,胆气得利、胃气得降。

6 从“肺”论治RGERD及药物举隅

大部分RGERD患者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食管pH监测是评估RGERD的另一重要手段,RGERD包括了弱酸反流(pH:4.0~7.0)和非酸反流(pH>7)[2]。因此,治疗RGERD重在抗反流,而并非单纯抑制胃酸,反流症状多属于中医之气机上逆范畴。人体气机运行正常,其中“肝、脾”主升,“肺、胃”主降,在重视胃气上逆的同时,切不可忽视肺气上逆。肺为气之主,肺胃之气皆以下降为和,并可互为影响,如《四圣心源》云:“胃逆则肺金不降,浊气郁塞而不纳。”其次,RGERD的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等症,多为肺系疾病,肺失宣降与胃气上逆并发,理应从“肺”论治,效果甚好。代表方剂:半夏厚朴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若RGERD患者出现咳嗽、哮喘等较重的食管外表现,酌加桔梗、枇杷叶、苏子、桑白皮、陈皮以宣肺降逆,化痰平喘。若患者见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痰湿化热,笔者常加小陷胸汤,以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助肺气宣降。

7 从“肠(腑)”论治RGERD及药物举隅

RGERD患者病位看似在食管,笔者临床论治该病一贯推崇“通降”理论,而又提出“胃肠同治”之法。“胃肠同治”法,强调通腑气而降胃气,是“通降理论”具体诠释。通腑气若用在下消化道,以通利肠道之气为代表。“六腑以通为用”,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逆,“通降”是胃肠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胃气、腑气皆以沉降为顺,故通降胃肠,和胃降逆可作为治法之一。其次,笔者还需强调“通腑气”不可等同于“攻下”,后者在脾胃病治疗方面也有很多医家在运用,但大多局限在使用大黄、承气汤类方以达到通腑攻下的治疗,三承气汤源自于《伤寒论》,后世医家用“攻下”之方多从三承气汤加减而来。而“通腑气”理论的治疗目的是恢复脾胃的通降之性,应该审证求因,因势利导,而非纯用攻泄之“下”法,如邪气偏盛,病情属实者,“通腑气”以祛其邪实为主,消食、清热、通便皆可,不可误补;正气不足,病情属虚者,“通腑气”以补虚为主,健脾、滋阴、温中皆可,不可妄攻;而虚实夹杂者,则应攻补兼施。代表方剂:枳术汤加味合旋覆代赭汤。笔者常在此方基础上,加用焦槟榔以加强行气通腑之功,若合并大便秘结,亦可加用大黄、承气汤类方,以清肠通腑,胃肠同治。

8 小结

综上所述,RGERD的发生往往是胃气上逆、脾虚不运、肝气郁结、胆气上犯、肺失宣降、腑气不通等病机单一发生或相兼发生的结果,在实际临床中并非割裂开。笔者临床运用六位一体的治疗策略,仍然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来论治的,如从“肺”论治RGERD,表面较难理解,实际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具体实践,肺与大肠同属金,肺为相傅之官,主气;大肠为传导之官,主传导糟粕,肺气宣降正常,可使腑气传导正常,而若气机逆乱,也就导致哮喘、慢性咳嗽等RGERD食管外表现了。“六位一体”治疗RGERD,表面看是从多脏腑论治,但必须注意降逆治法是贯穿始终的,故处方中常常不离旋覆代赭汤。因此,RGERD的治疗上需要认识到控制反流比抑制胃酸更重要,RGERD的发生邪在食管,病机在胃气上逆,但“非独胃也”,临床往往多法同用,当以“和胃、健脾、疏肝、利胆、宣肺、清肠(通腑)”之“六位一体”治疗策略,才能促进病情康复,防止复发。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论治通腑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中医论治老年颤证的临床思路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