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迭部县林业产业扶贫的思考
2020-02-12李永胜段玉英
李永胜 段玉英
(1.甘肃省迭部县尼傲林场,甘肃迭部 747400;2.甘肃省迭部县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甘肃迭部 747400)
1 迭部县林业生态扶贫情况
1.1 生态扶贫投入情况迭部县林业生态扶贫项目主要包括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护林员、生态公益林补偿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1]。2017年,退耕还林工程落实前一轮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共计1 151.67万元,生态护林员项目拨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管护补助384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偿拨付集体国家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410万元,天保工程落实集体林管护补助421万元。
1.2 生态补偿到户情况目前,林业生态补偿包括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天然林保护工程集体林管护补助。2017年,通过“一折通”向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承包林地的农户兑现集体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410万元,兑现集体林管护补助421万元,收益农户5 29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99户。经2018年省级天保核查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检查,补偿资金全部到户。
1.3 生态护林员选聘及报酬落实情况2016年以来,共计落实生态护林员岗位1 965个,其中已聘任1 965个。已聘任的生态护林员参与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护,落实管护面积23 653.3 hm2,人均年管护报酬0.8万元。相关部门严格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制定了选聘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严把选聘关卡,加强业务培训,签订聘用合同,健全管理制度、严格督查考核、落实续聘政策,发挥好生态护林员项目效益。
1.4 通过落实退耕还林、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增加贫困户转移性收入情况2015-2016年,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为2 066.6 hm2,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 466户、贫困人员7 483人,贫困户退耕面积728 hm2,增加补助收入1 310.52万元。有1 078户贫困户通过退耕还林脱贫;通过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增加贫困户转移性收入60.15万元,6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实现脱贫。
1.5 林业产业扶贫情况迭部县林业产业包括林果、苗木、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等。近年来,国家下达林业扶贫产业建设项目,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及林果基地建设项目,在贫困村(户)建设经济林160 hm2。经济林种植面积642 hm2,产量3 524 t;群众苗木经营面积800 hm2,估算圃存苗木8.4亿株;林药种植546.6 hm2、林菌种植2.53 hm2、林畜养殖4.7万头、林禽养殖0.31万只、林蜂养殖500箱,山野菜、食用菌等林产品采集160 t,成立涉林合作社42个,发展“林家乐”“农家乐”等12家,报批“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1家,认定家庭林场3个。近年来,受市场影响,苗木产业萎缩、经济林建设停滞不前,大部分林区群众靠采集林间山野菜、药材、食用菌等林产品实现创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规模性林下产业。目前,林业产业对贫困户经济增收贡献有限,扶贫效果不明显。
2 林业生态扶贫亮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扶贫亮点迭部县地处林区,林地面积占全县面积的84%以上。迭部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扶贫政策,积极争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岗位。2016年以来,共计落实生态护林员岗位1 965个,全县95%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了一个生态护林员岗位,为实现“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奠定了良好基础,对有效推进迭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成扶贫攻坚任务、保障森林资源安全、维护林区稳定和确保扶贫不反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林业扶贫的亮点。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思想认识和部分政策宣传引导不到位 部分乡镇和部门工作不主动,有畏难情绪,对林业扶贫政策学习理解、宣传运用不到位,缺少思路和措施,对退耕还林、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集体林管护等林业扶贫项目落实缓慢。群众对实施生态护林员、建设林业生态工程、生态保护补偿以及生态产业等林业扶贫项目知晓度低。部分脱贫主体脱贫意识不强,自身脱贫能力低,还习惯于外部的帮扶。
2.2.2 林业产业发展落后 林业产业主要是林果和苗木。2017年经济林面积700 hm2,挂果面积不足333.3 hm2;苗木面积800 hm2,苗木销售额1 100万元。林业产业建设粗放,生产随意性大,建园水平低,不善经营管理,产品档次低,林地承包户资产经营意识淡薄,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产业规模小、效益低,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无龙头企业。受项目实施条件限制,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村(户)不具备实施林业生态项目的基本条件,项目落实难,导致贫困户享受林业生态项目政策扶持有限。靠有限的财政项目资金投入,难以全面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林业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巩固脱贫质量难以保障。受技术、资金等制约,导致特色林果、苗木花卉、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特种养殖及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建设严重滞后。
2.2.3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健全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受益方面不具有普惠性,林区群众是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力量,也因严格的资源保护而影响了依靠自然资源增收的机会。迭部县农户共计8 544户,除参与集体林改的5 290户农户外,其余3 254户群众享受不到森林管护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当前落实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窄,补偿标准偏低,省属林场和县属林场补偿标准不统一。
2.2.4 生态护林员覆盖面低 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少,已聘任的生态护林员仅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3.5%,林区大部分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口劳动力没有纳入生态护林员中,制约林区整体脱贫工作。
2.2.5 林业扶贫的潜力没有有效发挥 迭部县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县面积的84.2%,林业收入与林地资源的现状极不协调。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等潜力优势发挥严重不足,当地只有较少贫困户劳动力通过参与林业工程建设获得打工收入。
3 思考建议
3.1 增加公益性生态管护岗位迭部县林地面积大,国有林场护林员人均管护林地面积超过667 hm2,管护任务繁重。按照“一户贫困户至少安排一名生态护林员”的原则,迭部县将所有贫困户根据生态管护员选聘条件全部纳入生态管护员范围,并逐步提高管护补助标准,有效解决深度脱贫问题,巩固扶贫成效[2]。
3.2 加大产业扶贫扶持力度当前林业扶贫的难点是培育生态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夯实扶贫基础,巩固扶贫成效。迭部县应加大扶持林果、苗木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力度,大力扶持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特色种养及生态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建设,努力解决产业规模小、效益差、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等问题。
3.3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1)将区划界定的全部公益林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统一并提高公益林现有补偿标准。(2)在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全面落实生态效益补偿,让功能区所有受生态保护影响的民众都能受益。
3.4 加强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迭部县应加强建设县、乡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做好实用致富技能培训工作,让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产业可以发展,让有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都能掌握1项以上就业创业技能。
3.5 实施农村能源建设扶贫迭部县应利用林区良好的水能发电站条件,以现有电站为平台,安排转移支付资金在重点林区实施“以电代薪”工程,从源头减少森林资源保护压力,解放农村劳动力,为有效增收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