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革命文化自信研究述略
2020-02-12邓显超李敏
邓显超, 李敏
(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
2016 年7 月1 日,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简称为“七一”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1]“文化自信”是我们党理论创新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命题。 在习近平同志“七一”讲话以后,文化自信迅速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从文化自信的由来到文化自信的内涵和外延,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到坚定文化自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实现文化自信的基本原则到实现文化自信路径对策,学者们对文化自信的生成、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等方面加以研究。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既有辉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艰苦卓绝的革命文化,还有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是一个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必然包含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增强革命文化自信和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革命文化自信的研究,围绕什么是革命文化自信、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革命文化对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革命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增强革命文化自信等方面展开了初步研究。
一、关于革命文化自信研究的概况
关于革命文化的定义虽然有一些争论,但多数学者认为革命文化(亦称为红色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解放的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的伟大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及其载体。 革命文化是以革命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 进入21 世纪以来出现的红色文化、党史文化、红色基因等概念与革命文化紧密相关。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的形象表达,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因此,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也称为红色文化或红色革命文化。 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在建设和改革时期继续发展的党史文化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基因是红色革命文化的遗传密码和根本内核。因此,学界关于革命文化自信的研究成果,是包括关于红色文化自信、党史文化自信和红色基因自信研究成果在内的,这些研究成果从研究对象上看可以归为研究革命文化自信这一类。
习近平同志“七一”讲话以后,有两场有关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的研讨会举办。在2016 年9 月24 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创新理念·文化自信” 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 就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坚定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特别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等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2017 年2 月26 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和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理事会秘书处主办、嘉兴学院承办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自信”研讨会召开。 与会者提出,深入研究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于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截至2018 年12 月,与革命文化自信研究有关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有两项,分别是邓显超的《文化自信视野下增强中国红色文化世界影响力研究》(2017)和李清平的《文化自信语境下红色文化认同危机与对策研究》(2018)。
在发表的期刊论文方面,截止到2019 年7 月,中国知网上以“革命文化自信”“红色文化自信”“党史文化自信”和“红色基因自信”为篇名,以“精确”为选项,共搜集到的论文共有15 篇。 但是,这些成果中聚焦研究革命文化自信这个主题的仅有5 篇,分别是: 吴桂韩的 《牢固树立党史文化自信》(2016),裴恒涛、韦朝烈的《坚定革命文化自信需要科学把握三个基本问题》(2016),谢东莉的《论红色文化自信》(2017), 孙泽海的《论坚定红色文化自信》(2017),陈永明的《中国革命文化自信的四维逻辑》(2018)。 这五篇文章是革命文化自信研究的代表作。 在硕士学位论文中,仅有一篇聚焦革命文化自信研究,即郑州大学宋宁同学的《红色文化自信研究》(2019 年4 月)。 这篇硕士学位论文集中探讨了红色文化自信的作用,坚定红色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面临的挑战和路径选择。
二、关于革命文化自信的内涵
革命文化自信研究既是文化自信研究的分领域,也是进一步深化革命文化研究的新内容。 研究革命文化自信,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搞清楚革命文化自信的内涵和外延。 从搜集的研究成果来看,只有少数学者对革命文化自信的内涵进行了讨论,而且对革命文化自信内涵的探讨是从探讨党史文化自信内涵开始的。 2012 年8 月14 日,首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 从此,关于党史文化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 党史文化是党的历史的内核,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息息相关。从中国知网搜索的成果看,以党史文化自信为篇名的研究始于2016 年, 略早于以革命文化自信和红色文化自信为篇名的研究。
关于党史文化自信的内涵,高永中认为,党史文化自信集中体现在对党的价值追求的自信,毫不动摇地保持党的政治本色;集中体现在对党的光辉历史的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集中体现在对党的光明前景的自信,毫不动摇地为实现党的远大理想而奋斗[2]。吴桂韩认为,党史文化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所走过非凡历程和创造出辉煌成就的最深层、最核心、最根本的自信,集中体现在对党的价值追求、光辉历史、光明前景的自信上[3]。石超认为,党史文化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90 多年的历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自信,表现在对党的价值理念的自信,对党取得的卓越成就上的自信和对党的执政前景的自信[4]。 可以看出吴桂韩和石超对党史文化自信内涵的论述沿袭了高永中的思路。这几位学者对党史文化自信内涵的阐述也是对革命文化自信内涵最早的讨论。
继党史文化自信之后,个别学者也开始尝试阐述革命文化自信的内涵。 例如,裴恒涛、谢东莉认为, 红色文化自信的本质内容是对先进文化的自信,前提条件是文化自觉,价值取向是共产党人的初心[5]。邓崇卿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认为,革命文化自信是对革命文化历史作用的肯定,以及对革命文化当代价值的认同, 在情感上表现为对永不屈服、前仆后继的革命先烈的崇敬,在思想上表现为对革命文化的深刻认同,在行动上表现为对革命文化成果的自觉保护和宣传[6]。 宋宁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认为,红色文化自信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斗争中、在建设改革中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历史发展等理性认识基础上,立足红色文化历史与现实,对其发展前途产生的高度认同[7]。
革命文化自信的内涵与外延关涉革命文化自信的基础理论研究,不仅重要,也直接影响坚定红色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三、关于革命文化为什么能够自信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优质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资源。 关于革命文化之所以自信的原因,一些学者从革命文化自身形成的特点来分析,认为革命文化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因的先进性,又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蕴含着文化自信的优质基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而非常有理由自信。例如,吴四伍认为,党史文化之所以能够自信是因为革命文化植根中华传统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的成功代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精神引导作用[8]。吴桂韩认为,党史文化是共产党人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理论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有机融合体,是最有理由自信的[3]。薛院强、周海陶认为, 红色革命文化之所以能够自信是因为蕴含着文化自信的五个优质基因: 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信念坚定的精神追求、勇于担当的鲜明品格、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9]。
还有的学者从革命思想、革命精神、革命立场、革命品格、革命认同、革命作用和革命作品等方面谈革命文化之所以自信的原因。例如,梁瑶认为,革命文化之所以能够自信,就是因为革命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是树立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革命文化中的优秀文艺作品, 是催生文化自信的宝贵内容;革命文化的指导思想,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定文化自信的利器[10]。 刘松认为,正是由于革命文化与时偕行、探索创新的个性品格,逐渐赢得了全社会的认同,从而铸就了其成为文化自信支柱的风范,这种与时偕行的风范历久而弥深,就愈发增加了革命文化自身对文化发展的自信,从而形成更深的文化自信[11]。
四、关于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革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文化自信必然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关于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关系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呈现出以下几种看法。
第一,源头源泉说。 多数学者认同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重要来源和重要源泉,体现在《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张晓光,2016)、《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王炳林,2017)、《红色革命文化: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之魂》(占啸成,2017)、《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白纯,2017)、《“文化自信” 的“力量” 之源与提升路径》(刘从德、 王晓,2018)、《试论文化自信的内容谱系、 生成逻辑与建构方略》(陈永胜、曹雅琴,2018)、《中国革命文化自信的四维逻辑》(陈永明,2018)、《文化自信视域下革命文化的时代化表达》(夏永林、 郭雨晴,2018)、《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须继承弘扬革命文化》(朱金瑞,2018)、《文化自信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任文刚,2019)和《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朱喜坤,2019)等文章中。
第二,重要组成说。 一些学者认为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文化自信,离不开革命文化,体现在《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陈先达,2016)、《坚定革命文化自信需要科学把握三个基本问题》(韦朝烈,2016)、《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李捷,2017),《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革命文化教育》(滕越,2017)、《文化自信视野下红色文化的培育》(孟玲云,2017)、《红色文化研究的新进展》(黎昕,2017)、《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孙学文、王晓飞,2019)、《深入认识和把握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王红光、杨薇,2019)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历程研究》(邱小云、王中原,2019)等文章中。
第三,支撑支柱说。一些学者认为,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和精神支柱,体现在《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刘润为,2017)、《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刘松,2018)和《中国革命文化自信的四维逻辑》(陈永明,2018)等文章中。
另外,还有的学者认为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和底气,例如,刘焕明、殷林逸的《在革命文化的辩证发展中树立文化自信》(2017)。 有的学者认为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红色底蕴和丰厚沃土,例如,张海鹏、刘丽的《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红色根基》(2018)。 不论是源头源泉说还是重要组成说,以及支撑支柱说,学者们都认为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五、关于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学者们普遍认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革命文化在历史上恢复和重建中华文化自信过程中起了拯救的作用。 一些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是伟大的革命胜利和由此产生的革命文化拯救和恢复了中国文化自信。例如,陈先达认为,“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的解放,重新恢复了中华民族生气勃勃的民族生命力和文化自信心”[12]。 陈一收认为,革命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度受到损伤的文化自信[13]。 郭冬梅认为,与传统文化不自信相伴随的,是近代中国几代精英知识分子对新的文化自信确立的探索,其中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得到了成功实践[14]。 张健彪、田克勤认为,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革命文化使中华文化实现了由衰败走向复兴的关键性转折。 革命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将中华文化从历史发展的低谷拯救出来。 传统文化在革命文化的熔炉中重新走向复兴[15]。 陈永明认为,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在近代得以更新再造、重焕生机的关键环节,是连接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纽带[16]。 朱叶楠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危机的根本标志就是丧失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救星[17]。 汪建新、范国盛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逐步丧失本民族的文化自信,然而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中蕴含的正能量再次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18]。 这些学者认为革命文化“重新恢复”“重新确立”“拯救再造”了中华文化的自信。
另一个是革命文化对当代文化自信有促进和增强作用。例如,占啸成认为,红色革命文化不仅丰富了文化自信思想的精神源泉,而且坚定了中国人的理想信念,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雄厚的自信底气[19]。 黎昕指出,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直接来源和坚实基础,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的认同再生产能力,能在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是批驳错误文化观念、增强文化自信的利器,有利于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增强文化自信[20]。 汤池认为,从历史向度看,革命文化实现了中华文化的承上启下。 从现实向度看,革命文化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了党和国家的事业走向成功,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现实根基[21]。 向国华、何其鑫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树立道路自信的文化保证、树立理论自信的思想源泉、树立制度自信的实践依据、树立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动力[22]。 梁鹏认为,红色基因是指引文化自信“涌流”的有效保障,是促进文化自信“活化”的恒久动力[23]。 刘松认为,革命文化为国人保持和重拾文化自信注入了定力, 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破除了文化自信的阻力, 为先进文化提供了文化自信的时代动力[11]。 宋宁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认为,红色文化与增强红色文化自信之间是相互促进关系, 增强文化自信给红色文化自信带来了更多的契机,提升红色文化自信又为文化自信的增强提供了可行路径[7]。
不论是历史上革命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拯救作用,还是革命文化对当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增强作用,学者们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区别在于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产生作用的程度。
六、关于革命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中的困境和问题
在运用革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来自国内外的困难和挑战。有少部分学者探讨了革命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存在问题。例如,刘润为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国际敌对势力会“千方百计地消解我们的红色文化,处心积虑地瓦解我们的文化自信”;国内一些人也会“鼓吹‘以儒代马’、‘全盘西化’,用新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生产关系,用‘普世价值’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夏永林、郭雨晴认为,革命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中的困境主要体现在表达话语、 表达方式和传播载体三个方面,即革命文化叙事中革命话语与建设话语的冲突,革命历史的严肃性与表达方式的随意性之间的冲突,革命文化表现载体的单调性与人们期盼丰富性的冲突[25]。耿玉娇认为,红色文化在提升文化自信中存在革命老区干部及群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偏低和部分年轻人对于红色文化的喜爱度不高、 不持久的问题[26]。 宋宁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认为,新时期社会转型给红色文化自信带来的挑战,主要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网络文化的冲击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7]。 关于革命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的探讨关系到坚定革命文化自信的对策和路径,目前来看还是个薄弱环节,需要深入分析和加以提炼总结。
七、关于增强革命文化自信的原则和路径
对于如何增强革命文化自信,学者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些学者探讨增强革命文化自信的原则和方针。 例如,吴桂韩认为,树立党史文化自信,要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本质特征,牢牢把握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牢牢把握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这一永恒信念,牢牢把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根本政治立场,牢牢把握坚持实事求是这一精髓, 牢牢把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重要方针[3]。汤池认为,一是要在端正认识上坚定文化自信:反对拒斥革命的论调和革命过时的论调; 二是要在实践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挖掘资源,武装头脑,促进发展[21]。 王超认为,一是要发挥革命文化资源支撑作用,二是要发挥中国革命历史的营养剂作用,三是锻造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27]。 王红光、杨薇认为,树立红色文化的自信,一是要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二是要求尊重党和人民奋斗的光辉历史,认同和遵循红色精神[28]。 宋玉静认为,要让红色基因更好地引领中华文化自信,必须坚持红色基因继承和创新高度统一;创新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红色基因引导作用;警惕红色基因可能出现突变,保证红色基因无产阶级性质[29]。 可以看出,关于增强革命文化自信的原则和方针, 学者们大多从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来论述。
一些学者分别从利用好革命文化资源、加强革命文化教育、打造革命文化话语体系和促进革命文化传播等方面探讨了提升革命文化自信的对策和路径。 例如,裴恒涛、谢东莉认为,增强红色文化自信,应保护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坚决抵制和批判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持开放包容心态,精心培育当代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等[5]。龙柏林认为,践行红色文化自信要建构红色文化记忆,加强红色符号传播,强调红色仪式的展示[30]。 夏永林、郭雨晴认为,增强革命文化自信要推进四化:革命话语表达的时代化、革命历史时代化表达的科学化、革命文化时代化表达的多样化和中国化[25]。 耿玉娇认为,红色文化在提升文化自信中的路径包括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和保护,提升红色旅游基地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探索和构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红色教育内容体系[26]。 李智认为,我们要以红色文化的发展为文化自信筑基,不仅要塑造文化地标,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还要打造“互联网+红色文化”的全新发展模式,增强传播优势,增进公民的文化自觉,增强新时代的红色文化自信[31]。 朱叶楠认为,一要做好革命文化教育,使之成为传播文化自信的主阵地;二要发展革命文化旅游,使之成为传播文化自信的主战场; 三要发展革命文化,使之成为传播文化自信的主支撑[17]。 唐秀玲认为,增强革命文化自信,要加大对革命文化公共服务设施的保护和建设, 利用好革命文化自信的物质载体;要加强革命文化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强化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撑;要扩大革命文化的国际传播,增强文化自信的中国力量[32]。 宋宁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认为, 增强文化自信一是要加强红色文化自身建设,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扩大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二是要积极开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三是要激活红色文化产业的活力[7]。
还有个别学者在红色基因促进革命文化自信方面做了研究。例如,雒亚男认为,为了促进革命文化自信,要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红色基因;要挖掘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的内容;要积极开发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33]。
总体看,学者们从原则方针、基础理论、教育实践、产业活力、话语打造和内外传播等方面探讨提升革命文化自信的策略,取得了初步成果。
八、 关于革命文化自信研究现状的几点思考
国内学界对革命文化自信的研究开始于2016 年,三年来,学界对革命文化自信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尤其是在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革命文化对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革命文化何以自信和怎样增强革命文化自信方面做了一些具体的探讨。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少,档次也不高。 研究成果中核心期刊论文较少,研究的内容较为零散,进展缓慢。总体看来,关于革命文化自信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系统探讨革命文化自信的高质量成果还很少。 近年来,关于文化自信的研究成果已非常丰富。 以硕士学位论文为例,截至2019 年7 月,题名中含有“文化自信”的硕士论文近200 篇,题名中含有“传统文化自信”的硕士论文4 篇。 同时,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也以硕士学位论文为例,截至2019 年7 月,题名中含有“红色文化”或“革命文化”的硕士论文340 余篇,博士学位论文7篇。 但是, 把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结合在一起的“红色文化自信”(或革命文化自信) 的研究成果则不多。以“红色文化自信”或“革命文化自信”为题名的硕士论文仅1 篇。 可以看出,关于革命文化自信研究的成果还非常少,即使与传统文化自信的研究成果相比, 革命文化自信的研究成果也还很薄弱。聚焦研究革命文化自信是什么、坚定革命文化自信为什么、 提升革命文化自信怎么办的成果更少,目前还没有关于革命文化自信这方面的专著。
第二,缺乏对革命文化自信的整体性和深入性的研究。 革命文化自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不仅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加以探讨,更需要从总体上进行系统研究。 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革命文化对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谈的较多, 对革命文化自信的内涵外延、树立革命文化自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与提升革命文化自信的路径和对策等方面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尤其对革命文化自信的生成、革命文化自信的基础理论、树立革命文化自信的战略意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新时代提升革命文化自信的实践举措与路径选择等尚缺乏整体性和深层次的研究。
第三, 对革命文化自信的研究缺乏比较视野,对革命文化自信的一系列关系的对比研究还有待展开。例如,从纵向历史的角度看,革命文化自信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体系中的地位、革命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自信的关系、 革命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的关系等;从横向展开来看,革命文化自信与革命文化自觉的关系、 革命文化自信和革命文化自强的关系、 革命文化自信与革命道路自信的关系、革命文化自信与革命理论自信的关系,革命文化自信与革命制度自信的关系等; 从国际比较的视野看, 革命文化自信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革命文化自信的关系、 革命文化自信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近代爱国主义文化自信的关系等。 这些都是研究革命文化自信不可回避的前沿领域和重要课题。
总体看,关于革命文化自信的研究还处在起始阶段,深入探讨革命文化自信的高质量成果还很鲜见,对什么是革命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坚定革命文化自信及如何实现革命文化自信还需要系统研究。期待学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拓展革命文化自信的研究视野,对革命文化自信进行多维研究和理论构建,以期在实践中指导新时代革命文化走向大发展和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