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2-12胡强
胡强
(黄淮学院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前言
随着人才市场用人标准的改革,为了符合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高校类人才需要拥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高校体育专业相对古板的传统教育模式只侧重体育知识教育方面,却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难以塑造学生正确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人才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应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加大对人才市场的调查力度,充分掌握人才市场的用人标准,并根据用人标准展开相应教育,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价值。
1、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1、符合建设体育强国的宗旨
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确保国内社会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始终提倡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育事业,建立以“体育强国”为宗旨的体育教育模式来提升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就需要建立起培养创新创业型体育专业人才的最终目标,教育培养出高水平、高学历、高素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综上所述,创新性体育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建设体育强国宗旨的重要途径之一。
1.2、符合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
高校的教育目标就是教育与培养出具备高素质、高学历和高质量的合格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因此高校教育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这个目标进行,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理念,利用各种方式的来培养出高质量的体育专业人才,创新型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这样,高校体育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创新型体育专业人才的方式来落实高校的教育目标,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高校的体育教育效果提升后会为社会不断输送高质量的创新型体育专业人才,最终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综上所述,创新型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
1.3、有利于改善大学生就业难题
不符合人才市场的用人标准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地方高校的体育教育为例,高校在体育教育期间只侧重大学生的体育知识教育方面,却忽略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据国内相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国内人才市场急需人才具备一定程度的创新意识,但目前高校的体育专业人才不具备这种创新意识,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应当大力培养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创业意识,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来减少大学生就业压力过大的问题”。综上所述,创新创业型体育专业人才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进行自主创业,是改善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主要方法。
2、体育专业人才市场的岗位需求现状
当今国内高校的体育专业分别为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传统体育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根据相关人士的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后得出的体育专业人才市场岗位需求现状如下:
第一,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近五年在就业方面的比例非常高,平均值有70%以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后从事体育老师职位的比重为75%左右,因国内经济的飞快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改革,因此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依旧有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新时期的体育老师职位也需要体育教育专业的老师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健全的组织能力、处理体育比赛相关事宜和团队协调能力,并且要不断对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改革;
第二,社会体育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比例较高,平均值为60%以上。因国内社会对健康方面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对于私人教练和健康教练等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提升,因此体育健康事业也在蓬勃发展,高校提供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和休闲体育专业人才能够在各个行业就职,为当代社会国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保证每个国民都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比如健身馆的健身教练和企业内部举办的体育赛事组织人员,但其中部分职位需要在毕业生入职后进行长期的培训,如果毕业生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就会被辞职,这也反映出高校的体育教育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难以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
第三,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较为低下,因其专业的特性和局限性致使部分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因社会人才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高,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始终拥有着较高的就业压力,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期间会因为这种状况向社会体育方面和体育教育方面进行转型,这也反映出高校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较为侧重专业的现代体育竞技方面的专业学习,忽略了竞技体育专业人才在人才市场中的弱势地位。
综上所述,当前体育教育在教育和培养方面的改革措施依旧不足,应当及时进行改革,为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面深入研究并整理,根据人才市场的用人标准来展开科学化的教育手段,不光要侧重学生在体育能力方面的教育,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也要保证毕业生的能力要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让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社会上所需要的人才,同时在高校的就业创业方面仍然力度不足,需要加大教育力度,让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拥有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能够有针对性的建立起体育专业就业教育体系。
3、河南省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基于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河南省地方高校体育专业需要在教育期间树立起以市场需求为主的教育目标,同时要根据自身教学现状来进行改革,建立起符合当地群众需求的教育模式,提升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来作为高校办学效率和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毕业生的就业率来体现高校的综合实力,提高高校的教学口碑。就业难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质量”和“定位”,因此高校应该稳扎稳打,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问题,通过培养毕业生就业所需专业技能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毕业生的质量。基于此,校方不可以只追求表面上的就业率而忽略了对毕业生能力方面的教育培养,应当将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工作彻底落实,并且在高校整体教学计划中有科学有效的培养计划,让毕业生能够满足人才市场的专业技能需求。
图1 2015-2017年河南省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如图1所示,2015-2017年河南省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处于上升状态,由此可知,企业方面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正在逐步提升,其中包括健身企业、健身俱乐部等中小型企业,此类企业急需健身教练、私人教练和健身顾问等类型的人才。但事业单位的就业率处于下滑状态,因事业单位用人体制改革等重要因素影响,事业单位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正在逐步减少。因此,高校应当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及时的调整招生方案和教育方案。比如,2017年企业单位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正在加大,就要因此作出改动,加大招生力度。比如,2017年事业单位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已经极小,因此需要降低招生力度。重新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的方案,培养毕业生正确的就业思想,引导毕业生就业。
3.2、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产学研”结合之路的概念是将科学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为了培养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应当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体育高校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实践环节适当替代原本传统的课本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环节当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采取科技研究创新竞赛,通过竞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让学生能够研究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体育产品,比如,对锻炼技术的创新改革,对运动技巧的深度研究,对健身器材的改造开发等,此类方式都能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研制出具备一定可行性和科学技术的新型专利体育产品。
3.3、重内涵、抓结合
人力资源是任何部门、产业、行业间的核心基础,因此需要为社会提供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体育专业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教学期间,校方需要严格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对专业技能的教育和知识锻炼,要确保学生能够在知识、能力和道德素质三个方面共同协调发展,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并且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建立起具备良好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专业型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并且严格贯彻,充分激发教师的自主积极性,让教师能够采取最适合学生就业发展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大力培养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校方和教师应当从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入手,让体育专业毕业生能够成为快速吸收知识并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此,应当先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和自主思想,让学生能够跟随社会的发展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就业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让其拥有良好的自信心和创业自主性。校方需要为毕业生树立良好的创业平台,并且积极地为毕业生宣讲自主创业者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同时应当定期邀请毕业生中的成功人士回学校进行演讲,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意识。
3.5、发挥相关部门的合力
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因其初步踏入社会,社会经验并不完善,很容易误入歧途以及租贷高利贷等社会陷阱,此类案例会影响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因此需要国内各部门共同合作,避免学生走入歪路。
首先,应当为毕业生宣讲正确的创业途径以及创业方法,并且为毕业生讲述哪些行业是合法的,哪些行业是违法的,严禁体育毕业生从事非法活动。
其次,应当由地方政府为毕业生提供合法的贷款途径,比如金融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大学生创业基金援助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经济上的合法支持,让毕业生提升创业的自主意识。
最后,在毕业生创业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当加强管理和控制,激励并规范毕业生的创业发展,在合法范围的前提下维护毕业生的权益。
4、结论
为了让体育专业毕业生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校方应当加大对学生的培训力度,从多方面多角度为体育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本文以河南省地方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人员提供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从中分析得出河南省地方高校的就业率现状,并且根据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就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创新意识,研制出具备创新意识的体育产品,利用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达成提升体育专业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