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的效果研究

2020-02-11何雁洪

吉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急诊科符合率心肌梗死

何雁洪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佛山 528100)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病症之一,临床症状有心律失常、休克、心理衰竭等,大多可威胁生命。一旦发作,患者便会产生多种负性情绪,如恐惧、紧张、焦虑等,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症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有效治疗固然不可或缺,但优质化的急诊护理也至关重要。护理临床路径是指护理人员以特定途径对某种疾病进行标准化护理,以确保护理行为的规范性,从而提升护理效果、缩短诊疗时间,并降低成本,为优越性护理模式。本研究以急诊科收治的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急诊科于2018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且均出现有关症状,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n=47)与研究组(n=48)。常规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35~68岁,平均(51.48±5.06)岁。研究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35~68岁,平均(51.51±4.83)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方法:常规组采用一般急救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快速接诊、配合医生进行检查、依医嘱给予相应药物或措施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进行常规仪器检查等。研究组在一般急救护理基础上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如下。

1.2.1成立急诊临床护理小组:急诊科依据医院医疗构成人员现状,选取合适人员组织成立急诊临床护理小组。该小组由12名兼职人员组成,组长1名,副组长2名,专家1名,小组成员皆须临床经验丰富、相关诊疗理论与技能深厚。此小组的主要工作为在基础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的基础上依据我院急诊科具体情况进行优化,以确保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实用性与时效性,并监督急救护理人员的行为,同时以一周一会的方式展开组内交流与学习[1]。

1.2.2制定基础急诊护理临床路径:基础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临床路径通常由院级临床路径护理委员会或小组在医院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前提下,依据疾病患者共性、特性及此种症状的发生机理、原因、导致后果、可形成并发症、行业有关标准文件等,采取循证法、分析法、专家制定法而制定,其的内容包括临床路径图、患者监控评估表、体征监控指标、变异分析等,同时设置相应制度以确保其中内容与措施的落实[2]。

1.2.3开展相关人员培训:医院或急诊科应积极组织理论、技能、职业道德等培训活动,首先采取措施调动护理人员对参加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其次从内容、时间、频率等方面确保培训活动的有效性,最后利用考核、惩罚、奖励等措施使培训活动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1.2.4执行急诊护理临床路径:心理干预、健康宣教、体位护理、急救、检测生命体征、病史采集、变异情况记录、指导检查、配合医生等都是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急诊护理人员应最大化按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行顺序正确、程序全面、效果甚佳的具体护理措施[3]。

1.2.5急诊随访:当心肌梗死患者在被转移出急诊科后,护理人员还要选择适当时机随访患者及其家属,与他们进行深度交流,并依据最终确定病症给出有关建议,如有必要,还可教给患者或家属一些急救技巧。

1.3观察指标:①记录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搬离急诊科的时间,统计急诊科滞留时长;②统计急诊所诊断病症与实际病症相符合的患者例数,计算急诊诊断符合率;③依据诊疗单,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费用;④采用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问卷实行百分制,>85分为非常满意、76~85分为较为满意,60~75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将非常满意与较为满意计入护理满意度中[4]。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用率(%)描述,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诊科滞留时长、急诊费用为计量资料,急诊诊断符合率、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

2 结果

2.1两组急诊诊断症符合率对比:常规组急诊诊断符合例数为31例,不符合例数为16例,符合率为65.96%,研究组急诊诊断符合例数为42例,不符合例数为6例,符合率为87.50%。常规组急诊诊断符合率明显小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3,P=0.0.12)。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常规组护理满意度小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组别例数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常规组4711(22.92)12(25.00)15(31.91)9(18.75)23(48.94)研究组4824(50.00)10(20.83)9(18.75)5(10.42)34(70.83)χ2值4.744P值0.029

2.3两组急诊科滞留时长与急诊费用对比:常规组急诊科滞留时长与急诊费用均大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急诊科滞留时长与急诊费用对比

组别例数急诊科滞留时间(h)急诊费用(元)研究组4863.24±18.23894.16±45.21常规组4789.39±19.211 034.25±58.94t值6.80713.015P值0.0000.000

3 讨论

急诊科工作具有复杂性、高要求性、危险性等特点,这是由于急诊科患者病症类型多种多样,且大多比较危重,就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疾病来说,其突发原因有多种,并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一旦发生并被送至急诊室,就要快速采取有效治疗与护理措施,以避免死残事故[5]。

急诊护理临床路径是经专业人士依据循证医学、诊疗指南、疾病特征等制定的优质化护理模式,须在医院不同部门的配合下才可全面制定并切实实现,具有标准性、规范性、高效性、科学性等特点,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科护理目的及所要达到的效果相匹配,因此可将其全面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科护理中[6]。

本研究以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在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后,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措施,进而对比有关结果。结果显示,常规组急诊诊断符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小于研究组(P<0.05);常规组急诊科滞留时长与急诊费用均显著大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诊断符合率、护理满意度越大,急诊科滞留时长、急诊费用越小,临床效果越好,应用价值越高,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临床路径可在保证急诊诊断符合率、减少急诊科滞留时长与急诊费用的基础上,提高护理满意度,进而避免护患纠纷,提升护患依从性。

综上所述,急性护理临床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医院及急诊科应不断加强临床护理路径的科学性,并切实保障其实用性,使其功用可被临床上充分发挥,从而更具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急诊科符合率心肌梗死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