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对比增强(DCE)-磁共振成像(MRI)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20-02-11王新正张玉忠吴志清刘仁伟
王新正,丁 玲,邱 波,张玉忠,吴志清,刘仁伟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广东 深圳 518109)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5年生存率较低,临床上主张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延缓其肿瘤进展。因此,临床上需对肺部病变进行准确的定性诊断,以明确其病变性质,及时予以治疗[1]。CT是肺部病变的主要诊断方法,而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肺部病变诊断中,本研究旨在探讨DCE-MRI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此,针对我院就诊的90例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因X线胸片发现肺部存在病变而需行进一步检查。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30~79岁,平均(55.26±14.93)岁,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对患者实施肺部CT检查、DCE-MRI检查,其中CT检查设备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机,患者采取平卧位,管电流为250 mAs,管电压为120kV,层厚、重建间隔均为5.0 mm,螺距为1.375;对患者肺部进行扫描,获取图像后将图像传送至螺旋CT工作站进行处理,由两名CT诊断经验丰富的医师独立阅片进行诊断,如两名医师的诊断结果不一致需进行商讨直至意见统一。于CT检查结束后次日开展MRI检查,检查设备为Philips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配备体部相控阵线圈;患者采取仰卧位,行肺部常规平扫,行T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二维扫描,TR=4 000 ms,TE=104 ms,FOX=180 mm×180 mm,层厚为3.0 mm,矩阵为384×384;再采用高压注射器将0.1 mmol/kg 对比剂Gd-DTPA注入患者前臂静脉,行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序列扫描,TR=400 ms,TE=104 ms,FOV=108 mm×108 mm,矩阵为384×384,翻转角为134°,层厚为3.0 mm;将获取的图像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处理,由两名磁共振诊断经验丰富的医师独立阅片进行诊断,如两名医师的诊断结果不一致需进行商讨,直至意见统一。
1.3观察指标: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DCE-MRI检查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以肺部恶性病变为阳性,肺部良性病变为阴性,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采用一致性检验分析CT、DCE-MRI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根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90例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DCE-MRI定量参数,包括微血管转运常数(Ktans)、反流速率常数(Kep)、注射对比剂后60 s内对比剂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iAUC)。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分析采取Kappa检验,Kappa<0.4、0.4~0.7、>0.7分别表示一致性差、一致性中等、一致性良好。
2 结果
2.1肺部良恶性病变的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90例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中56例诊断为肺癌,34例确诊为肺部良性病变。
2.2CT、DCE-MR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结果分析:CT共检出54例阳性、36例阴性,DCE-MRI共检出55例阳性、35例阴性。见表1。
2.3CT、DCE-MR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根据表1数据计算得出C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3.93%、79.41%、82.22%,DCE-MR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43%、98.89%、96.67%;二者比较,DCE-MR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CT、DCE-MRI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分析:经一致性分析,DCE-MR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839,而CT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为0.673。
2.5肺部良性病变与肺部恶性病变的DCE-MRI定量参数比较:恶性病变组的Ktans、Kep、iAUC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CT、DCE-MR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结果(例)
检查方法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阴性合计CT阳性47754阴性92736合计563490DCE-MRI阳性54155阴性23335合计563490
表2CT、DCE-MR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例(%)]
检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CT平扫47(83.93)27(79.41)74(82.22)DCE-MRI54(96.43)33(98.89)87(96.67)χ2值4.9405.1009.944P值0.0260.0240.002
表3肺部良性病变与肺部恶性病变的DCE-MRI定量参数比较
组别例数KtransKepiAUC良性病变组340.19±0.091.45±0.562.59±1.04恶性病变组560.42±0.202.27±0.718.74±2.63t值6.3185.73413.008P值0.0000.0000.000
3 讨论
肺癌在临床上属于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风险,临床上主张对肺癌实施准确诊断,再根据患者诊断结果实施合理治疗[2]。但由于肺癌在早期阶段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其X线胸片中显示为肺内孤立性病灶,临床诊断时易与肺部良性病变发生混淆,导致漏诊、误诊,不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因此,临床上需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寻找准确的诊断方法[3-4]。
肺癌的诊断金标准为病理诊断,如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手术病理诊断等,但病理诊断属于有创操作,患者接受度不高,临床上认为在病理诊断前可先行无创诊断,将病理诊断作为最终诊断手段[5]。影像学检查是临床上当前诊断肺癌的主要手段,如CT、MRI,其中CT对肺癌的诊断准确性随着螺旋CT机的问世而逐渐增高,但螺旋CT图像仍存在伪影风险,诊断结果受到影响[6-7]。而MRI是当前影像学检查中具有最高软组织分辨率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多个序列扫描,可获取清晰的图像。随着近年来MRI技术的不断发展,DCE-MRI被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中,DCE-MRI通过对比剂对患者病灶组织进行廓清,可强化病灶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的界限,更加清晰地显示病灶情况[8-10]。
本研究发现,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DCE-MR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CE-MRI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良好,说明DCE-MRI可对肺部良恶性病变予以灵敏、准确区分。本研究还发现,恶性病变组的Ktans、Kep、iAUC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还可通过DCE-MRI的定量参数对肺部病变进行量化诊断。
综上所述,DCE-MRI可对肺部良恶性病变予以准确鉴别诊断,且DCE-MRI定量参数可对肺部良恶性病变予以量化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可将DCE-MRI推广应用于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