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技术在水库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以某水库建设工程为例
2020-02-11韩洁春
韩洁春
(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所(挂广州市二次供水技术咨询服务中心牌子),广东广州 510220)
1 水库工程建设的特点
水库工程对于利用区域自然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当地民生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建在比较偏僻、植被茂盛、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且具有建设规模大、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附属工程多、扰动面积大的特点,再加上建设区域的地形起伏较大,导致水库工程施工时地表扰动剧烈、水土流失量大,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1-3]。在传统的基础工程建设中,很多地区都采用先破坏、后治理的方法,导致地区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威胁。在生态理念下,各种工程建设都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通过采用水土保持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治理因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还能确保水库建设工程和地区经济、自然环境之间协调发展。
2 项目基本情况
某水库建设工程的总库容6 628 万m3,工程等别为Ⅲ等,规模为中型水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坝及其附属建筑物、电站及相应配套设施(发电引水洞、压力钢管、电站、升压站)、管理调度中心、永久道路(包括进场道路、上坝道路、进厂道路、通管理区道路)、拌合系统、料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临时道路及弃渣场等。计划总工期为2018 年8 月至2022 年4 月。
3 水库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3.1 工程前期主体设计不完善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把持方案编制审批管理规定》第二条:审批制项目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完成水土把持方案报批手续。水库工程属于政府投资的审批制项目,因此本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介入时间较早,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不足,需要水土保持设计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
首先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对主体工程比选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对坝址、坝型、电站厂址和引水线路等主体工程进行水土保持分析,确定推荐方案,并对推荐方案的占地、土石方平衡、弃渣场选址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从防治水土流失的角度提出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地方。例如:本工程计划修建永久道路、施工道路以及淹迁道路,但主体设计中尚未进行边坡设计,因此水土保持方案中设计采用综合护坡工程,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框格护坡工程间种植适生植物,在增加边坡表面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又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另外,在主体设计中未考虑石料场开采期间及开采结束后的生态修复措施,因此水土保持方案明确要求采取分台阶开采的方式,并细化了石料厂边坡设计,在每两级之间设马道,最终形成开采边坡。
3.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不完善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3 部分。本工程由于受前期勘探和设计深度影响,前期修详规阶段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较为简单,基本为植物措施,缺少工程防护措施,同时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明显不足。例如,水库工程修建在植被茂盛的区域,表土资源丰富,前期的防治措施体系中并未考虑表土剥离,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表土资源,后期实施绿化工程时必须外购表土,又增加了项目投资。为了完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水土保持设计增加了截排水沟、挡墙等工程措施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拦挡、临时防护等措施,另外为了保障水库工程的生态效应,还完善了施工临时迹地的植被恢复等设计,使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更加完整,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作用,起到保障工程安全、全面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3.3 缺少全局性思维 传统的水库工程建设往往只关注工程本身,由于缺少与生态科技组织的合作机会,也缺少技术人员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经验的机会,导致水库工程的管理和建设单位缺少全局性思维和发展性看待问题的眼光,没有关注水库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以及水库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导致水库运行多年后可能出现泥沙淤积、水质污染等问题,所以改变思维定式,实现多领域交叉十分重要。
水库建设工程应全盘考虑、综合布局,以生态修复为抓手,利用水土保持技术,结合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改善水库上游汇水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证库区内水质清洁、减少泥沙淤积、减小水库消落带的影响,极大地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使其更好地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4 结语
水库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础民生工程,但水库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是建设工作的难点问题之一,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合理应用水土保持技术、贯彻水土保持理念,以保障水库工程自身和周边环境的安全,使水库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能够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