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与实践能力提升*

2020-02-11王海亮王欣欣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时代精神理想信念

王海亮,王欣欣

(佳木斯大学 团委,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3],并勉励大学生要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锤炼意志品质,用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汇聚起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在此背景下,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就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和题中应有之义。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方向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也是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工人们之所以建构理想并为理想献身,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需要,并以自己的主动性,通过实践去满足这些需要。”[4]列宁也指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5]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6]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需要对大学生的创业理想进行引领,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鼓舞大学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航船指引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方面是时代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确定了“举什么旗帜、走什么路”的大问题。为此,大学生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另一方面是个人发展需要,个人的发展只有同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发展目标相结合,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还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所以,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始终,要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7]

二、弘扬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志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邓小平强调,“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的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8]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根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中汲取丰厚的精神滋养,使创新创业精神更具有民族性和时代特色。要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志,必须培养他们要具有时代特色的时代精神,用这种时代精神作为人生价值选择、价值判断的依据,从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志就必须大力弘扬和培养时代精神。一要倡导改革创新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不仅要在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继承和弘扬,还需要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创新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壮大的内驱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推进创新,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有利条件,从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二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时代精神的培育离不开榜样的示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都体现着丰富的时代精神,因此要对这些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加以提炼和升华,使之成为时代精神的组成部分和新的内涵。三要采取形式多样的、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高校要建立和完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传承机制、创新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和监管机制,保障教育活动的有序进行。教育者要依据大学生的特点,将创业史的内容转化为容易接受的内容,采取直观具体的教育方式,真正将中华民族的创业精神渗透到学生头脑中,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动力。要利用大学生的常用阵地,挖掘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文明、进步的创业观,发挥互联网、手机平台等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大的优势,切实提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效果。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锤炼大学生创新创业品德

“百业德为先”。创新创业品德是创新创业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对其他素质起着导向、调节的作用。德国伦理学家包尔生认为,荣誉是道德的卫士,对荣誉的爱首先推动着意志去发展自重的德性,然后推动它去获得社会的德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荣誉和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社会道德意识的集中体现,它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改变发挥着动力和调节作用。良好创新创业品德的形成需要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贯穿在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使命。而重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己对创业的认识,从而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因此,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实践锻炼,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搞创新,成果要造福人类,目的是满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创办企业,就需要懂法制、讲诚信、和气生财,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价值、赢得尊重。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有正确的创业观,在创业实践发展过程中才能树立正确的经营观。良好的创业观必须建立在友善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上,在创业过程中要坚持市场的观点,更要坚持顾客至上的观点,坚持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的思想。因此,作为大学生创业实践者要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砥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树立坚定正确的创新创业观。

四、营造文化环境,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校园文化对学生品质的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的创业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具有重要的作用。培育创新创业精神不能离开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倡导个人自由发展、机会均等的校园文化,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因此,高校要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要将创新创业精神有机融入到学科活动、科技活动中。除了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以外,还要通过各类讲座、培训补充创新创业知识,通过各种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升自己创新创业理论水平,通过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创新创业。要培植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榜样,使学生在参加各类活动过程中体验创新创业,使学生在各类校园文化中孕育出创业精神。同时,各级政府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的扶持、政策保障和指导等服务,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想创业、人人能创新的良好氛围,提高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信心。另外,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能否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的影响较大。事实证明,无论家庭物质条件如何,只要家庭思想开放前卫,理解并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那么不管是在校的还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创业实践当中去。因此,家长要营造有利的创业环境,让大学生明白:与其临渊美鱼,不如退而结网,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鼓励他们在创业中锻炼自己,在创新中升华自己,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五、发挥教师作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教师是进行教育、实现教育功能、传承文化、启迪文明、培养人才的专门人员。高校课堂作为育人的主渠道,教师的作用就更为重要。不管是第一课堂,还是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教师都要讲民主,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下,学生才会感到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才能自主地思考,从而无所顾忌地发表个人见解,大胆地提出理论假设,并在实践中努力求证。在课堂和实践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就是课堂教学及社会实践的一种新方式。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怀疑和问题鼓励我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实践,去发展理论知识。问题是解决教学的源头,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在教学和实践中要创设适合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实践情景,让学生用“研究”的方式方法来学习知识和“做研究”,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在研究中学到书本知识,提高实践技能。

六、加强自我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个性

主体性是从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一个社会群体其成员所提出的价值目标和期望,只有与个体的特殊能力和需要相一致时,才能转化为自我的价值意识,才能转化为他的行动。自觉能动性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创业精神的本质要求。因此,在各类教育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如此,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引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越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而越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去检验它,它就越会深入他们的心坎。”[9]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在30年中追踪研究了800人的成长过程,结果发现,他们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最明显的差异就是个性方面的不同,高成就者具有谨慎自信、不屈不挠、进取心、坚持性、不自卑等心理特征,这些也是创新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特点。鉴于此,在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创新创业心理教育,通过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分析创新创业者人格特征案例等来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创新创业。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觉能动地进行新的创意活动,让学生将主观创新能力变成现实创业实践能力。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观念创新能力的作用,使其自觉能动地设计创新蓝图,使学生在思维王国中不断设计出大学生的创新观念蓝图,推动创新观念蓝图向创新实践蓝图发展。此外,大学生还应当主动参与到各类竞争活动中去,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培养自己敢想、敢做敢闯、敢于冒险的心理品质,提高自己把握各种创业机会的能力,通过竞争积累成功的经验,通过竞争取得自信的快乐,通过竞争战胜孤僻、害羞、怯儒等心理障碍,这样才能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观的形成。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时代精神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试论毛泽东在通道转兵会议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