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专业“三双”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

2020-02-11周新云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实训技能

刘 绽,周新云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英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高职类的校内教育和实践教学结合的新型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谈到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时,罗世平认为用“外语+X”来表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模式则更为恰当,更切实际。这个X是一个变项,会随社会市场需求和学生个人志趣的变化而变化。[1]

我国正经历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基础工程”。但当下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职教育的发展还需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即“三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出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双素养”是指实现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双技能”是指实现学生“专业技能+语言技能”;“双证书”是指实现学生“学历文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2]。这是一项基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市场的需求导向、教育的本质要求的立体考量。

一、 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高职类英语专业人才的传统培养模式略显陈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

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一直是困扰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其主要表现在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分配不科学,过分强调理论课程,将学生长期“束缚”于教室之内,必然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如此,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关照。专业课学习固然可以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高职教育的目的之一。

在教材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偏向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或者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教材,可沿用的教材有些过旧,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没有结合职业特色教育实际情况编著,这使得学生从课本上汲取的知识不够实用,脱离实践,无法有效指导实习工作。另外,高职导游英语的教材选择面不够广,朱华主编的《导游英语》于2015年出版,已是最新出版的优质高职导游英语教材。针对教材的问题,国家教育部在2019年1月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3]这说明,教材的问题是高职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依据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规定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不能超18。但根据各高职院校在2018年发布的质量年报,某些高职院校师生比超过了20;根据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数据,高职院校专任教师49.8万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9.14万人,占比38.43%,一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待改进。

(二)传统授课模式

一方面,教师尚未摆脱单向性的知识传授模式,学生只能作为接受方“被动”承受。这种授课模式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趣味性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未能让学生发挥自身特点和特长,且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应变能力没有被激发,没有做到因类施教。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教学流行的当下,教师们头脑风暴了各个教学平台信息,在平台的选择与利用上,产生了诸多问题。有些老师过于依赖于教学平台,被平台功能牵制教学内容与形式,桎梏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有些教师给学生布置大量视频或测试作业,学生苦于扫码各个平台,花费大量时间完成作业,而减少了独立思考的时间。

固然多个教学平台支持下的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如火如荼地进行,以商务英语和旅游英语为典型代表的高职英语专业的应用性与之相左。这二者就要求教学方式的“现场化”,教师以身相传,现场演示,而非“程序化”的说教。在新形势下,需思考课程的职业特色,让课堂从本质上摆脱传统授课模式,真正激发学生的职业新鲜感与体验感。

(三)实践教学

实践活动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动手操作。高职英语的实践课程可以分为校内实习和校企合作实习。从前面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实习教学的课时分配不足且时间设置不合理。校内实习与理论课程相脱节,且部分高职院校的实习场地相对老旧,未能满足当下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而校企合作的实训多数院校安排在毕业前,也就是将毕业实习与校外实习合二为一。学生在实习后未能有充分时间进行反思和二次“上岗”,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此外,部分高职院校为了减缓就业压力才被迫开展校企合作,导致企业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缺乏动力。而另一方面部分校企双方还存在学校为企业输送廉价劳动力的观念,双方合作不够深入,没有建立“共赢”机制。

二、 高职英语专业的“三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针对高职类应用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课程设置与学生的人文素养建设

国家对高职高专的未来发展已经做出规划,针对高职英语专业的特点,各高校应首先加强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和研究。高职英语专业常见的旅游英语和商务英语等方向的人才培养均有应用型强的特点,这也与当下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谋而合。

首先,一方面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既要鼓励教职工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技术和专业技能,如“互联网+”和慕课;也要大力引进双语导游和商务英语等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还要改进人才制度,避免论资排辈的陈旧落伍思想,尝试引入竞争上岗和持证上岗机制,保证任课教师均是“双师型”人才。通过人才的引进和人事制度改革,打造高层次师资队伍,切实解决商务英语或旅游英语课程等专门用途英语专业教师短缺的局面。

其次,高职英语在课程设置时要强调以应用为特征,以专业能力为基础的

课程设计结构。以旅游英语专业为例,课程设置首先要保证学生能拥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熟练的旅游从业技能,因此课程设计要重点培养学生完胜未来旅游相关工作的基本素养和进一步提升的能力。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将学生将所学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外语类课程、旅游专业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和综合技能课程。[4]同时还要加大职业能力训练力度,增加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实训课时,将职业资格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相接轨,使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成为教学任务的目标之一。专业课程的设置还要具有周期性和前瞻性,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符合市场需求。[5]

在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加强培训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创业和心理素质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学生在文字表达、书法、社交礼仪、计算机应用、团队合作和审美情操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知道如何做人和怎样做人,让学生在身体、智力、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获得充分综合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双素养”培养目标。

(二)课堂模式与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

首先是多媒体的使用。传统的黑板教学现在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高职教育发展需求。英语学科的特点就是在某一具体领域沟通和交流,因此“填鸭式”的一言堂授课模式只会导致学生进行机械的笔记记忆,这无益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语言技能提升。而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以将课堂授课得到时间和空间的延续和拓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习知识。

其次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课堂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根据英语专业的特点,教师可尝试将英文的音视频通过多媒体展现,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英语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将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到一起,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自主学习的潜能。[6]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英文电影片段配音、模拟商务谈判和现场导游服务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来把握活动的进度和节奏。让学生通过熟知语境来加深对语言的认知和体验,培养自我的英语职业语言学习体系。

第三, 尝试依据学生特点建立学习小组。课堂模式的改革不仅是教学手段从黑板粉笔到互联网多媒体的变化,还要有人文情怀的关照。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学习小组。在组内根据每个同学的特长进行学习“帮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组间可以通过任务竞赛、英文辩论赛和创业实训等来进行比较和学习。通过组内和组间的横向和纵向的全方位综合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技能。

(三)基地培训与学生的职业入门

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要寻求一条适应管理、生产和服务行业第一线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英语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除了加强师资力量、优化课程设置和改善课堂模式之外,还要加强“第二课堂”,即实践教学,来满足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双重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应用和服务于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如果专业课只是课堂讲授,学生课下无法实践,无异于纸上谈兵。硬件设备的改善,如改建语音室和筹建综合实训室,可进行酒店管理服务实训、社交礼仪技能训练和导游模拟训练等,让学生在实训中将课堂理论知识得以实践化,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提升。此外,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尝试把课堂搬到景区或酒店,让学生置身实景,实地训练。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基本是按照校企联合的模式展开。校企合作旨在构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共嬴”,进而保证学校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性和有效性人才,提升人才,实现教育与社会和市场接轨,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7]校方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做好统筹。将最后两到三个学期的课程安排为校外实训实习,从时间上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校方与企业,如外贸公司、酒店和旅游景点互惠互利,尝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顶岗实习、短线跟团等实践项目。在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施加压力”,依据技能课的学时投入,引入不同界别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落实“双证”教育,既“学历文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比如,学生在毕业之时应获得的高职英语类职业资格证书包括BEC商务英语证书、四六级英语等级证书和全国导游资格证书等。

三、结语

在高职英语专业的“三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加强师资力量引导学生的“双素养”教育;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双技能”能力;通过基地培训建设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双证书”获取。“三双”人才培养的构建是当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基地培训三方面的立体综合革新,让校方、教师和学生各有所获,真正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实训技能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建设特色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