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输出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2020-02-11王海燕
王海燕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好英语,用好英语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必备素养。虽然相较于20年前,我国对英语学科的关注程度已然有了大幅度地提升,特别是在高等院校,英语学科作为重要的公共科目,得到极大地重视。同时高校把大学英语四、六级作为大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重要标准。然而一部分大学生虽然经历了十多年的英语教学经历,却出现了只擅长答卷,而在口语表达、英语听力方面相对较弱的“哑巴英语”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主要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学生通常处在被动的输入状态,主动地输出机会相对较少。因此改变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课堂英语教学输入与输出平衡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成为当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一、 输入输出假说理论与互动假说理论
(一)输入假说理论
1985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发表了著名的语言学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在书中提出了著名语言学理论——输入假说理论,其具体包括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克拉申指出人语言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径是习得。即在自然语言环境下,通过大量地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学习者可以自然而然的习得语言。[1]他认为第二语言在课堂上讲授的最佳方法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以理解的语言学习输入(相较于学生现有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构建沉浸式教学模式,以便于大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信息或意义的关注,以实现第二语言的习得。
(二)输出假说理论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资深教授斯万(Swain)是在第二语言中对语言输出系统研究的第一人。斯万在1985年通过对加拿大推行的以“法语”作为第二语言开展的沉浸式教学实践的研究,对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中语言的输出作用提出了质疑。其发现了在加拿大沉浸式教学中背景下,学生尽管接触了充分地语言输入,其第二语言的能力并未得到充分地发展。虽然沉浸式教学模式的推行使学生的听力理解力、语言输出的流利程度、应用语言的自信心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语法方面,学生的语言输出仍存在问题。斯万提出可理解性地输入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条件,仅依靠语言输入无法保证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准确性。她提出如果需要切实地第二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学生们同时需要可理解性地输入与输出。她提出的输出假说理论阐述了输出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环节与作用。
(三)交互假说理论
1981年,美国语言学家朗(Long)教授在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Long交互假说理论。克拉申虽然将交互视为可理解输入方法之一(简化输入、交互、上下文语境),但他并不认为交互是语言习得的必要的。朗教授赞同克拉申对可理解输入在语言习得的作用的描述,他也认为语言输入的修正在交际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语言输入的修正过程中学习者获得了大量的语言相关信息。促进了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提高学习者对语言的习得效果。朗教授认为交互的交际性语言相较于单向的语言输入更有价值。虽然交互对语言习得的效果没有经过实证研究,但是至少可以对语言的学习过程产生间接的影响。交互不仅为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提供正、反两面的反馈,同时也提供了输出调整的机会。交互关注学习者对于输入的理解与输出话语的关系,是语言在输入与输出两个方面的有效结合。
(四)输入输出理论与互动的关系
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理论指出学习者只有通过充分地可理解性输入即可学会语言,他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条件。斯万提出的输出假说理论指出仅依靠可理解性输入来完成语言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的输出也是必要条件,只有实现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平衡,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语言的习得。语言的习得过程从输入到输出,再从输出到输入的过程,在输入与输出之间需要有一个中间吸收的过程,吸收的过程是通过不断地操练实现的,即通过互动式的教学实现的。在互动中,语言的输出促进了学生对自身语言的调整。在交际中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加深了语言的输入。由此可见,只有在以交互假设为基础的交际活动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知识内化的目的。
二、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教学主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区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大学英语互动式的教学是一种动态语言信息的输入、加工、理解、输出、反馈的循环的过程,通过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提升学生语言产出的技能,促进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平衡,提高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应用能力。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彻底扭转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课堂教学的主要信息源,学生仅作为教学客体,被动地接收信息的教学状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实地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强调通过多种形式与渠道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以互动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为大学生创设英语表达的可理解性输出的机会,有效地实现英语语言学习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切实地提升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此模式的构建需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一) 语言输入阶段
此阶段的目的是加强大学生对于英语的理解能力。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首先要学习如何接收语言以及掌握输出语言的能力。学习语言的前提是语言输入的获得。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展开的第一阶段就是为大学生提供有效地可理解性输入。在此模式下的本阶段的英语互动学习主要通过教师在互动课堂上进行有指导性地输入与互动课堂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自主学习两部分内容。
其一,教师在互动课堂上进行有指导性地输入
我国教学模式下,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输入是学习者最早接触的,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语言输入的应用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占据了较大的比较。虽然在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语言输入的时间被大幅缩减,但教师有效地语言输入仍然是互动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最初可理解输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互动教学能够成功得以实施的重要方法。教师的语言输入不仅可以完成知识的传递,同时还起到了课堂引导与组织交互活动的作用。教师在互动课堂上进行有指导性地输入为学生创造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环境和机会,使他布门通过交流和意义协商促进语言习得。[2]
其二,互动课堂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自主学习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单一感知、听觉获得的学习效果远不如多种感官感知得更为深刻与全面。所以,在互动课堂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自主学习中,学习者所获得的语言输入方式是多元的。在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上,来自教师话语的听觉信息、教材的文本信息、以信息化与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信息等多种媒体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了生动的视觉输入与情景输入,使大学的英语学习环境更具真实性、知识性、交际性以及趣味性,并养成了结合语境的交流与接收信息的能力。
(二) 语言输出阶段
此阶段的目的在于语言输出技巧的学习。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在于交际沟通,在于语言的应用。所以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学会应用语言的输出能力,语言的输出能力主要体现在笔头与口头两个方面。因此,在学生完成了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第一个阶段(语言输入阶段)以后,应马上进入语言的输出阶段。通过课堂互动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大学生将英语学习从语言的输入阶段向输出阶段转变。
大学生在语言输出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师在互动课堂上设置的各项任务。诸如,信息的获取,学习计划的制定,故事的复述,大意的概括、专题辩论与讨论等活动来训练语言的输出。学生在此阶段需要融入到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与与教学相关的各种互动活动。互动形式主要采用小组研讨、同学互助、独立完成等。另外在此阶段,教师需要了解应用大班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方法,小组的组建方法,组织讨论的设置方法以及有效互动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
(三) 教学评估阶段
教学评估阶段主要是检查语言的理解能力与输出方法,是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的评估属于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考试,同时也评估的内容与范围也更为广泛。所以,准确、全面、客观及科学的评估活动对于教学目标的的实现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估,学生可以对自身在学习中的优劣势会有清晰地认知,并适时调整方案与计划,对其学习的方法进行改进以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学习工作。通过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估,教师也可以获得及时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法,真实地提高教学的质量。[3]
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优需要使用前所未有的评估标准。这里的评估不只是单纯意义的测试,还包括对整体过程的评侧。因此在教学评估阶段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学效果的评估,也要同教师一道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评估环节,应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学生间乃至师生间的互评。对于教学成绩的评估,传统教学模式一卷定终身的传统评估方式变成了集合期末测试与过程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期末测试主要采用试卷方式。过程性评价包含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程的出席情况。
三、大学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示例
笔者在讲授视听说课中西方节日主题时,课前通过微信群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提供一些相关信息资源的网站资源;要求学生们自由组合以4-6人为一小组,制作成PPT,并结合PPT以小组为单位做5分钟的Presentation(陈述),为了避免其他同学在聆听时出现玩手机或分神的现象,要求其他同学给当前阐述小组的Presentation(陈述)进行评分,并通过微信群将打的成绩提交给教师,再由教师计算出平均分,作为当前阐述小组的最终成绩计入平时成绩。这样的课堂互动活动要求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课后小组分工进行资源搜集、制作PPT和撰写阐述稿的热情。学生活动中不仅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同时其评价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在活动的结尾,教师对所有进行阐述的小组进行有针对性地点评和提问,促进了学生对所阐述话题进行深入思考,避免了照本宣科现象的发生,学生在评价与教师的点评中学会了发现他人长处并为己用的能力,语言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具针对性。
四、 结语
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是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此种模式更关注语言的运用,注意可理解性输入与语言输出机会的创造,从而总结出语言教学应将语言交际为教学目标,促进听、说、读、写等综合素养的同步培养。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创建,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将已学的旧知与新知相结合,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发生质的变化,切实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