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梦的三个视角*
2020-02-11刘雅彤汪先平
刘雅彤,汪先平
(安徽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长征路,作为当代大学生,踏上的长征路是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才干、长本领。大学生是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要引领大学生从党的初心与使命、“三次伟大飞跃”成功实践、人民幸福生活三个视角认识中国梦。大学生要在正确认识中国梦基础上,将认知转化为实践,在实际行动中坚守、坚信、践行中国梦。
一、追梦视角:从党的初心与使命奋斗实践中坚守追梦之源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1]1-2。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铭记追梦伊始的初心与使命。
(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晰了党的初心与使命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已明晰了自身的初心与使命。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2]67。1921年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正值28岁,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早已做好为中国革命奉献一生的准备。正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2。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标志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任务的实现,还标志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伟大任务的开始。1953—1956年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进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有道义温度,用敢做善成的闯劲、时不我待的干劲、坚持到底的韧劲,带领中华民族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
(二)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了党的初心与使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发展迎来崭新阶段。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重点,推动中国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从大门封闭向逐步开放转变、从守旧保守到全面改革转变,确定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并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美丽中国,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民族不断振兴而不懈努力”[4]5,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穷尽毕生精力践行着党的初心与使命,他的一生“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同中华民族抗争、独立、振兴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5]36,他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美好现实。
(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筑牢了党的初心与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筑牢了党的初心与使命。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国家博物馆,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党的“母亲船”,习近平总书记提纲挈领地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做出一系列部署。一方面,优化经济结构,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同时注重综合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打好三大攻坚战,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担当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作为民族希望的当代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从习近平总书记初心与使命的奋斗实践中感悟追梦起点,坚守追梦初心,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二、筑梦视角: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导向坚信筑梦之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三次伟大飞跃”成功实践见证着民族复兴的历程,站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与基础,改革开放带动富起来是条件与支撑,强起来则是最终目标与价值指向。
(一)站起来是前提与基础
“站起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抗争求索、洗刷屈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毛泽东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6]575。“站起来”的梦追了109年。自1840年以来近代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启了追梦历程,到中国共产党在危急之中接下追梦的接力棒,再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才真正实现“站起来”。从农民阶级的探索、开明地主阶级的实践、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自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实践到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梦之路,每段历史都“需要血与火的淬砺,需要生与死的搏斗,需要勇气、进取、创新、冒险、豪壮甚至牺牲”[7]21,正是无数有志青年的百年救亡史见证着“站起来”的艰辛不易。“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时平均年龄37岁,五四运动的先锋主力是青年学生,党的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正是那些宁死不屈的维新青年,投笔从戎的五四青年,别亲离子赴水火的抗战青年,用牺牲、青春、奋斗换来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富起来是条件与支撑
“富起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条件与支撑。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过程。经济建设由“七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全部如期完成,普遍实现由温饱迈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另一方面,开放规模伴随着改革成效也越来越大,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香港、澳门的回归也见证着祖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人民终于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今天的发展与邓小平40多年前做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息息相关,在邓小平带领下,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生产力得到极大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经济富足、生活富裕,使中国走上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三)强起来是最终目标与价值指向
“强起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目标和价值指向,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积极强军兴军,走中国特色强军路,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积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优先改善民生,精准扶贫,建立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坚持和平发展,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理论勇气、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解决了众多问题,提出一系列开创先河的新思想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真正为“强起来”夯实了基础。中国梦的近期目标有两个,一是建党100周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二是建国100周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目标”。这两个“百年目标”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有着特殊的际遇和机缘。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当代大学生会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时,当代大学生不仅是见证者,还将亲自参与这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的历史进程。
三、圆梦视角:从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全球视野践行圆梦之路
中国梦的最终目的是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8]14。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逐中国梦的最终目标是让中国与世界人民都“过上好日子”,每个个体都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一)人民幸福是“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幸福“必须要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要不断为人民造福”[9]40。这句话清晰点明了,中国梦不是宏大叙事的话语,而是与个体梦想的结合。每个个体都希望生活充满幸福感,而幸福的生活不只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世界的满足。也就是说,人民拥有的幸福生活应该是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协调统一。一方面,物质生活是过上好日子的保障。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9]4。另一方面,精神生活是人生境界的升华。人民期盼更和谐的生态环境、更繁荣向上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健康营养的食品供应、更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作为民族希望的大学生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融合统一、是国家大梦与人民小梦的互相成就、是人民主体与祖国后盾的相辅相成。人民要过上幸福生活,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还要营造充满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每个独立的个体尤其是青年大学生要拼搏奋斗,若万千独立个体都过上幸福生活,那整个社会都会被幸福感包围,每位公民都会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二)人民幸福是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未来社会形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0]294,在此有两层含义:一是人民幸福依赖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是人的智力与体力充分自由发展。每个人挖掘最大潜能,实现德、智、体、美、劳以及个性、能力、气质、性格等充分发挥。其次,个体才能多方面发展,包括物质活动能力和精神活动能力。个体可以按照兴趣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展现个人价值,获得自我实现的幸福感。最后,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发展。小到家庭关系、职场关系,大到政党关系、国家关系都能够实现和谐发展。二是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个人梦与中国梦是融合统一的。一方面,中国梦是每位个体的个人梦。所有的伟大梦想也只有落到每个渺小的梦想上,才可能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壮阔天地。每个人既是实现个人梦的主体,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另一方面,中国梦为个人梦提供前提保障。无论任何时候,中国梦都是个人追逐梦想的前提条件,只有国家稳定,人民才能享有安乐,个人才有精力为自己梦想而努力。
(三)人民幸福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
“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9]275。让世界共享幸福的中国梦有别于追求个人自由的美国梦,中国梦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中国梦的最终目标,而且上升到世界各国人民幸福的高度。“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11]30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息息相通、彼此助力。一方面,中国梦是世界梦的组成部分,中国的繁荣发展与中国梦的如期实现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与世界各国的支持,同样世界各国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梦将世界联系成一个发展的整体。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助力,中国坚持在发展自身同时,带动和帮助周边国家以及愿意共同发展的友好国家,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向世人展现了中国愿与世界实现共同发展的真诚愿望。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先锋力量,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与参与人。大学生要在正确认识中国梦基础上,勇于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2020年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与关键一步,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新一代主力军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既要立足当下,也要放眼未来;既要守追梦之源,也要信筑梦之念,更重要的是行圆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