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影响下的网络谣言形成机制及其治理*

2020-02-11周文翠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谣言舆论公众

周 航,周文翠

(鲁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面对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地方政府部门的应对举措需要以专家对疫情的专业分析结论作根据。但由于思维的非至上性特点,面对人类未知的病毒,专家的分析、研究也难以立见结论,给了谣言演化滋生的空间。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传播在变得更为广泛和快捷的同时,也给不实言论提供了新的传播场域。一部分不明真相之人鱼目混珠、以假乱真,随意在网络空间散发不实消息,更有不怀好意者故意“带节奏”,企图引导公共舆论。谣言的传播不仅影响了疫情防控的顺利推进,也对社会信任机制和政治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对此,政府应担起主导责任,对舆论进行有效监督和引导,从而确保在公共危机应对中的民心安定、社会有序。

一、网络谣言的形成机制

2020年是我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的一年。由于本次突发性的公共卫生危机事关公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因此,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持续升高。这为疫情相关谣言的滋生提供了外部条件。疫情初期,地方政府部门用了一些时间分析这种未知病毒的可能危害,让疫情相关谣言有了滋生的机会。加之个别部门处理网络谣言的方式过于简单,止息谣言的效果不佳,也给了谣言进一步演化的空间。在各种舆论混杂,而官方权威说法未出之时,公众本能地会依靠网络空间上的人际互动,获得疫情的相关信息。由于现实的交往规范对网络交往约束的不足,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网络主体任意发布自己的一孔之见,加剧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失真,造成这一时期谣言数量的倍数增长。

(一)危机事件:网络谣言的触发机制

“网络谣言内容与宏观社会环境具有很高的关联度”[1],正如李若建在《虚实之间》中所说:“大规模谣言的产生与流传和重大的社会变迁紧密相关,发生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往往是谣言容易产生的年代”[2]。也就是说,本次公共卫生危机的爆发是相关网络谣言的触发机制。自首个病例确诊以来,随着感染的人数逐渐增加,疫情波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也持续上升,舆论对疫情的讨论度也迅速提高。而与疫情相关的谣言也借机夹杂于激增的舆论中,横行于网络,这对我国的网络生态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可见,疫情的爆发是相关谣言数量倍增的外部条件。

疫情的爆发之所以成为网络谣言的触发机制,是因为在疫情初期,普通公众缺乏对突发性传染病毒的理性认识,加之权威部门需要时间研究分析本次前所未见的疫情。这段时间,公众很容易在小道消息的影响下,陷入到惶惶不知所措的困境中。谣言的蔓延与公众的恐慌心理息息相关,出于对自身生命安全的关心,公众展开了一场席卷网络的大讨论。但是在恐惧情感支配的非理性状态下,这场规模庞大的讨论中虽然也不乏关于疫情的理性认识,可更多的是对疫情的随意猜测。其中,某些长期蛰伏于网络空间的人伺机而动,以个别部门处理疫情失当为借口,趁机对政府的治理能力妄加非议。可见,正是公共卫生危机的触发,让网络谣言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并借机肆虐于网络。

(二)信息不对称:网络谣言滋生的重要推手

美国学者卡斯·R·桑斯坦认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着谣言与传闻并行、造谣与辟谣争锋的现象,原因在于信息公开不够全面及时”[3]。如果说本次疫情是网络谣言的触发机制,那么疫情初期信息的不对称,则是网络谣言滋生的重要推手,让各种网络谣言趁势而起,令公众心生疑虑。同时,因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公众很难甄别疫情相关信息的真假。这导致了一些公众片面相信并传播虚假疫情信息,无意识中成为散布不实信息的重要推手,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谣言的增长与扩散。

在疫情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的时刻,某些地区的个别管理人员仍旧没有完全掌握所辖地区的疫情态势。这些管理人员对疫情紧急程度的忽视,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有关部门的公信力。在疑窦丛生、社会不安情绪蔓延的危机时刻,这种行为会让不怀好意者借题发挥,利用舆论的力量,传播不实言论,给政治稳定和社会团结带来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三)现代通信网络:网络谣言传播的加速器

由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加迅捷。一方面,网络空间有不可替代的好处。如在疫情初期,自我防护措施通过网络大量传给受众,提升了公众自我防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情扩散的范围。但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也是滋生、传播谣言的温床和加速器。网络谣言大多图文兼具,生动的形象使得公众容易接受,进而受其误导,对疫情形成片面、甚至错误认识。而且,自媒体的便利让公众仅凭着“碎片化”的信息和自己断章取义的理解,便可实时发表自己的一孔之见。正是现代网络技术的“帮助”,让谣言的数量得以急剧增加。

疫情期间,部分立场偏颇的失德流量“大V”,为迎合公众的猎奇心理,把某些不实言论写得言之凿凿、生动形象。他们把流言转化成图片、音频等容易理解接受的形式,让很大一部分公众对这些谣言深信不疑。其中又有部分公众凭借自己的理解,对谣言进行了二次加工与传播,这进一步让疫情的真相陷于谣言的重重迷雾之中难以识别。这些流量“大V”凭借着流量和点击率,把网络空间变成传播谣言的温床。在虚拟空间内,“网络社会交往可以瞬时完成,也可以即刻中止,不用承担任何道德责任,在这种‘集体无责任意识’的虚拟空间内交往必然加剧了网络交往的道德风险”[4]。网络交往的即时性和匿名性,容易削弱网络主体的责任意识,进而导致处于冲动、易怒状态下的公众在“劣质大V”的暗示下,凭借着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线索肆意传播未经证实的言论,冲击了和谐的网络生态。

二、网络谣言的危害

随着疫情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相关谣言也进一步鼓噪于网络。谣言的传播妨碍疫情的防控,影响社会团结,破坏政治稳定和经济运行;并且会误导非理性状态下公众的判断,削弱公众的分析能力,使公众不能理性地分析与评价疫情的发展态势,进而成为流言二次传播的推手,成为图谋不轨者的一把“利剑”;谣言的传播还会削弱信任的中介效应,损耗社会信用资源。

(一)网络谣言妨碍疫情的防控

动态系统理论认为“动态系统对初始条件敏感,初始条件的细微变化可诱发系统整体状态的改变”[5]。疫情的发展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其结果对初始条件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由于疫情危及公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每个人都对如何防治病毒关心备至。在此关键时刻,有人却在微博上不断煽动大家“逃离武汉”的情绪,给疫情的防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可见,这种首发效应对疫情防控动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呈指数增长的。

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严峻,相关谣言也层出不穷。受部分网络主体刻意散播的负面信息的影响,极个别患者产生了恐慌情绪而放弃治疗,致使病毒的传染范围扩大,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进而导致医疗资源紧张,妨碍了疫情防控的顺利推进。这种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社会安定,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胜利战胜疫情的社会环境。

(二)网络谣言加剧公众的恐慌

面对突发性的传染疫情,公众作为独立的个体时,其恐惧心理相对较轻。然而,当个体在网络空间聚集后,群体心理会在很大程度上主宰个体意识。当群体的非理性代替个体理智时,就会使恐慌情绪成为一般性的存在。勒庞在《乌合之众》中阐述了群体心理的特征,他指出,“群体表现出易受怂恿、轻信、易变、感情极端化等特征。个体加入群体后,会有不同于个体独处时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甚至往往表现的比个体时更加不理智”[6]。缺乏权威信息源的公众通过互联网互相抱团,以谣言为依据,表达自己对疫情的碎片化理解。由于个体理解和表达的差异,使得本来片面、虚假的谣言在交流中与真相更趋背离,进而导致群体陷入恐慌情绪,加剧了社会的紧张气氛。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群体比个体更容易遭受暗示和轻信,群体成员彼此间通过暗示和情感传染,将接受暗示的思想外化为自身的行动趋向”[7]。可见,较之于个体,群体更加不理性,更易轻受暗示而采取行动。疫情初期,我国部分地区面临物资紧张的压力,公众出于对疫情的恐惧和对自身生存的关心,会争相购买生活物资和相关药品,而且,疫情导致的焦虑情绪在长时间无法排解的情况下,抢购物资时的微小矛盾便有可能引发公众间的拳脚相向。这不仅危害了社会秩序,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公众恐慌情绪的蔓延。

(三)网络谣言损耗社会的信用资源

“网络谣言往往与社会信任关系表现出紧密的逻辑关联,谣言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矛盾的‘放大镜’和‘火山口’”[8],影响着信任中介效应的发挥。疫情初期,个别社会组织资源分配不均的风波让公众在感情上难以接受,使公众产生不信任心理,加剧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不信任。同时,对未知病毒的分析、对陌生疫情的研判需要时间,一些非议政府治理能力的谣言趁机流散,成为公众宣泄不满的途径。其中有些代表性谣言,观点偏颇,一定程度上潜在地弱化了公众对权威部门的信任。正是“在制造谣言和辟谣的循环往复中,网络谣言逐渐侵蚀、瓦解了社会信任体系”[9]。

三、网络谣言的治理措施

探讨公众事务和公众信息接受,公共领域的作用不可忽视。“公共领域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力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实践,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10]。网络空间是当代“公共领域”的新场域,这种场域的使用,强化了公众探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话语权,互联网由此成为最大的公众意见集散地。然而,互联网在为公众提供参与社会管理的便利渠道时,也是滋生网络谣言的温床。所以,公共危机境况下,政府首先要利用网络平台规范信息公开,积极回应各方质疑,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不实言论;其次,政府还要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充分发挥舆论领袖的影响力,引导社会舆论朝着良性、健康的态势发展;最后,政府要牢牢守住年轻人的思想阵地,保证青年的思想纯洁性。

(一)及时实施规范的信息公开和网络监管

突然发生的公共危机让不同版本的“真相”充斥网络,导致处于非理性状态下的公众产生了过激言行。谣言止于公开,应对此种状况,政府应规范网络信息公开行为,建立网络危机预警机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当发现谣言流传后,政府要正面回应网络质疑,同时采取相应的监管手段,及时处理各种虚假信息,以求安抚民心,稳定舆论。

在处理网络谣言时,一方面,政府要加强自身的网络平台建设,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还原疫情全貌,使谣言不攻自破。政府要在第一时间主动向公众发布全面、可靠的疫情信息,让权威信息抢占公众的思想阵地,不给流言蜚语以任何可乘之机。政府不仅要对疫情进行科学解释和有效澄清,还要及时发布个人防范措施,并在全社会范围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案。另一方面,政府要及时处理各种虚假信息,充当网络信息的“把关人”,从根本上杜绝网络谣言的产生,净化网络环境。在疫情爆发和蔓延的过程中,网络谣言只会有增无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既要勇于正面回应各方的质疑、问责,实时播报疫情的发展态势;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专业技术平台,建立舆情监测系统,对舆情进行全方位、常态化的监测”[11],以此防止谣言再度扩散,从而缓解公众的紧张情绪。

(二)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领导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新媒体从业人员日益增多。相应的,也产生了一批不同于娱乐明星的“流量大V”,他们就是拉扎斯菲尔德所说的“意见领袖”。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两级传播理论,即“讯息和影响先由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舆论领袖,然后,再由舆论领袖扩散给社会大众”[12]。可见,意见领袖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流量大V”作为当代的“意见领袖”,手中握有大量的粉丝受众资源,他们对疫情的看法会通过粉丝的力量进行指数级传播,甚至会左右公众对疫情的态度。

基于此,政府在处理网络谣言时,既要善于发现其中看问题理性、全面的“优质大V”,获得他们的支持;又要提防“劣质大V”,防范他们恶意制造消极言论。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优质大V”的信息传播作用,借助他们的力量发布、传播权威的疫情信息,抢占信息市场,压缩谣言的生存空间。同时,这也能帮助公众了解疫情的最新态势,使公众理性地分析疫情发展趋势。其次,政府还要充分发挥“优质大V”的舆论引导作用,要鼓励他们成为党和政府形象的维护人。要充分发挥他们影响、改变公众态度,引导舆论风向的积极作用,使他们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强化公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最后,政府在发挥“优质大V”作用的同时,也要警惕随意散播负面消息的“劣质大V”。疫情期间,要重点监管这批“劣质大V”,及时处理通过他们所流传出的不实信息。对那些经常发表危害政府、国家言论的“劣质大V”,要采取“封号、取缔”的措施,防止谣言迷惑公众。

(三)牢牢守住青年的思想舆论阵地

综观公众对本次疫情的反应,青年人是对疫情反应最为灵敏的一群人。青年人的思维敏捷,接受信息快,是疫情初期最先获知本次疫情信息的群体,也是最先响应国家号召“戴口罩、不聚集”的一批人。这是因为,青年人接触网络相对频繁、获得信息更加快速,加之其头脑灵活、可塑性强,易于接受消化新鲜事物。这些特质让青年在疫情应对行动中具备了独特优势,他们既可以全面了解疫情信息,也能充分重视疫情所造成的危害,并可以积极向长辈传递这些信息。但同时,由于他们年轻气盛、缺乏经验,他们也容易受到网络谣言的蛊惑,冲动之下传播过激言论,一定程度上助长网络谣言的传播和恐慌情绪的蔓延。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的政治认同与国家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疫情期间,政府首先要牢牢守住青年的思想舆论阵地。政府要重点关注青年人的舆论倾向,防止他们受消极言论影响,产生对疫情的消极态度。政府还要及时关注青年人的政治倾向和思想动态,防止他们被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谣言误导,动摇政治立场。其次,政府要加强对青年人的思想教育。政府既要培养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理性分析疫情的发展态势。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增强他们对“党可以领导人民取得抗疫最终胜利”的信心,鼓励他们积极支持、参与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最后,政府还要鼓励青年人向全社会传播可靠的疫情信息与态势,传递对党和国家的支持和信任,在全社会建立起抗疫胜利的信心以及对党和国家的衷心拥护,从而降低思想领域的波动,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虽然现代社会“每个国家都保证本国人民享有表达思想的自由,然而各国都或多或少地对它的大众传媒加以控制,正如对它的所有的社会机构加以控制一样”[13]。当前,国内要时刻防范疫情二次来临的风险,而网络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现实社会的连锁反应。因此,政府不仅要担负疫情防控的责任,还要正面迎击各种网络谣言,利用新媒体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宣传正面典型,使网络流言不攻自破,为战胜疫情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凝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谣言舆论公众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谣言π=4!
谣言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