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小镇建设助力江西热敏灸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0-02-11
★ 赵恒伯1** 章德林2 杜建强1*** 吴海波2 徐道富2 薛晓2
(1.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与大健康发展研究院 南昌 330004)
2019 年5 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热敏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热敏灸小镇建设,打造百亿热敏灸产业[1]。百亿热敏灸产业目标能否实现,既要依赖于以艾草种植为主的“一产”,也依赖于以艾条加工和热敏灸器具制造为主的“二产”,同时更依赖于以推广热敏灸服务为主的“三产”。如果说“一产”是基础,“二产”是保障,“三产”则是助推热敏灸产业发展的核心;而热敏灸小镇建设则是核心中的核心。实践表明,建设热敏灸小镇不仅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江西特点和中医药特质的全民健康新模式的一种有效探索,同时更是一项传播中医药文化、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助力江西热敏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软实力工程。项目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江西热敏灸小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1 热敏灸小镇建设现状
1.1 国内热敏灸小镇建设现状 山东潍坊太保庄热敏灸小镇是江西中医药大学和太保庄街道联合建设的。2015 年,江西省热敏灸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 年初,太保庄街道引进该技术,并于2017 年底建成了“全球首家热敏灸小镇”,全街道80 个村庄也都设立了指导服务站,6 万余人参与到了“健康太保、全民艾灸”的活动中。太保庄政府高度重视,强化政策支持,狠抓人才队伍,以热敏灸为抓手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形成了“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志愿者辅导+村干部督导”的推广模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了未病先防,通过推动治病关口前移,探索出了一条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的新路,初步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兜里有钱、身上没病”的幸福感,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1.2 江西热敏灸小镇建设现状
1.2.1 各地建设积极性较高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热敏灸的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发展。一方面,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10 余次调研指导热敏灸工作,并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另一方面,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专门政策性文件推动小镇建设及相关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全省11 个设区市也相应出台了促进热敏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12 个委厅(局)分别出台了配套文件。
截至2020 年3 月,全省已经运行的热敏灸小镇12 个,正在建设的5 个,筹建中的11 个。丰城市政府与江西中医药大学签订了热敏灸推进合作协议,共同实施全民热敏灸技术推广,在全市33个乡镇(街道)推广热敏灸技术,已设置258 个市乡村三级热敏灸推广体验机构,开放热敏灸技术体验中心(站)258 个。
1.2.2 百姓健康获得感明显提升 建设热敏灸小镇,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提供了便利条件。各热敏灸小镇通过专家授课、志愿者上门讲解、发放热敏灸读物以及电视广播等多渠道的宣传,大大提高了群众防病治病的健康意识。同时,通过热敏灸技术的推广运用,有力促进了小镇建设地居民慢性病的康复,也有效减少了其医疗费用支出。以资溪县高阜镇小镇为例,截至2019 年7 月,该镇城乡居民医保报销申请次数同比下降了18.7%,贫困户医保报销比例同比下降了22.1%,医疗费用支出571.35 万元、同比下降了18.2%。其中,慢性病医疗费用支出45.31 万元、同比下降了10.3%。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健康情志、健康心态以及对生命的预期等,均明显提高。
1.2.3 热敏灸事业产业融合发展初现端倪 鄱阳热敏灸小镇建设与艾草种植产业和热敏灸艾条、灸具等加工产业有机结合,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目前,鄱阳县艾草种植面积超过3 万亩,江西鄱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业务收入超亿元。资溪县则大力推进热敏灸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热敏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产品和项目;积极推进热敏灸与现代康养产业相结合,通过热敏灸+社区养老、热敏灸+机构养老等方式,设立了一批热敏灸康养中心和热敏灸康养示范基地,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 江西热敏灸小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西热敏灸小镇建设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2.1 发展定位不清 由于政府对热敏灸小镇的建设内涵、基本要求、文化传承等缺乏统一规范,热敏灸小镇建设普遍存在只注重体验馆及相关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的现象,对热敏灸技术的宣传普及和推广,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及效果评价等投入不够。同时,由于热敏灸小镇建设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各地都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建设热敏灸小镇,导致各地的热敏灸小镇建设标准、建设模式、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从目前江西省内已经开展和正在建设中的热敏灸小镇看,建设模式有同质化趋势,未能很好地将热敏灸小镇建设与地方资源禀赋有机结合起来、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起来。
2.2 服务人员不足 调研中发现,承担江西省内各热敏灸小镇技术培训的基本上都是江西省中医院的专家。由于热敏灸技术分层次培训机制的缺失,各地市、县中医医疗机构的针灸专家,以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有中医专业背景的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仅依靠江西省中医院的热敏灸专家去帮忙培训基层群众,人手少、工作量大、效率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热敏灸小镇的建设步伐。同时,由于缺乏完整规范的培训标准和考核体系,热敏灸志愿服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志愿服务人员队伍也不稳定。
2.3 组织推进乏力 一是政府和市场资源力量整合不够。当前,热敏灸小镇建设经费主要来自当地乡镇财政投入,未能享受住建部门特色小镇建设经费资助(江西省特色小镇的经费支持为200 万元/年,建设周期为3 年),也未将热敏灸技术推广纳入江西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同时,社会资本参与度不够。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热敏灸小镇建设只有德兴市花桥镇、鄱阳县鄱阳镇、宜黄县曹山风景区和峡江县金坪民族乡4 个,资金总计500 万元左右,其它热敏灸小镇建设则无任何社会资本参与,投入后继乏力成为普遍性问题。二是缺乏统一归口管理。从调研情况看,全省热敏灸小镇有的是乡镇自己建的,有的是市县卫生健康部门指导建的,有的是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建的,还有的是江西中医药大学指导建的,缺乏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和管理监管规范,相应地对小镇建设成效的评价也缺乏科学合理的机制。三是政府主导的大宣传格局尚未形成。全省热敏灸技术的宣传推广主要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投入的200 余万元。面向基层的宣传太少,基层老百姓对热敏灸技术的知晓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热敏灸技术的普惠性作用的发挥。
2.4 质量保障堪忧 热敏灸是选择热敏腧穴悬灸,激发透热、扩热、传热等经气传导,从而达到气至病所、显著提高疗效的一种新灸法。因此,热敏灸对艾条、灸具的选择有严格要求。然而,目前全国艾条生产和检测没有行业统一标准,市场比较混乱。全省的艾条市场也存在供不上、用不起、乱购买的现象。一是供不上。我省只有省中医院生产的艾条取得了省药监部门院内制剂批号,符合热敏灸艾条要求,但存在产能不够、供应不足的情况。2018 年省中医院共生产热敏灸艾条81664 盒,产值245 万元,仅能满足全省10%的医疗市场需求。二是用不起。省中医院生产的艾条因对原材料要求高,尽管按低于成本一半的价格销售,仍高于市场上的普通艾条一倍以上。三是乱购买。目前,全国仅10 家企业生产的16 种艾条获国药准字批号,其中清艾7 个,药艾9 个。我省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中使用的艾条(江西省中医院除外)绝大部分都没有批准文号。很多小镇群众使用的艾条、灸具都是小作坊生产、通过网络销售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影响热敏灸技术效果,更为甚者,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3 加强江西热敏灸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5]。热敏灸技术在江西省有技术优势、产业基础、文化积淀,建好热敏灸小镇,不仅有利于人民群众健康,带动产业发展,而且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重要抓手。
3.1 找准热敏灸小镇建设定位 热敏灸小镇是特色小镇的一种,旨在通过全面系统推广普及以热敏灸为主的中医药知识、技术和文化,使群众熟练掌握并运用热敏灸技术开展防病治病和自我保健,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治理。
高质量推进热敏灸小镇建设应体现“四个结合”,即政府主导与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硬件建设与中医药文化传播软实力提升相结合;技术推广与种植、康养、旅游等热敏灸相关产业发展相结合;小镇建设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结合。同时做到“两个注重”,一是要注重技术区分。建议明确热敏灸小镇推广的是群众实施自我保健的简易版热敏灸技术,专业版热敏灸技术以医疗机构推广为主。二是要注重示范引领。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建设原则,每年遴选2-3 家基础较好的热敏灸小镇,纳入我省特色小镇建设范畴,给予相应经费资助,打造一批高质量热敏灸样板小镇。
3.2 大力培养热敏灸相关人才 人才队伍是小镇建设的关键。借鉴太保庄热敏灸小镇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做到“一二三”:一是建立一个体系,即分层培训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体系,形成以县级中医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热敏灸技术培训网络。二是完善两个机制,即培训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在小镇建设中承担起技术指导、人才培训、医疗服务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完善相关激励措施,保证热敏灸基层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三是打造三支队伍,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志愿服务者队伍和巡回宣讲队伍,着力培养一批掌握热敏灸技术的基层“土专家”。
3.3 规范热敏灸小镇建设管理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是小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一是明确归口部门。建议由省中医药管理局牵头负责,对全省热敏灸小镇集中管理、统一考核、统一授牌。二是建立准入制度。建议由省市场监管局负责制定热敏灸相关产品生产标准,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市场上以热敏灸名义生产的艾条、灸具等的流通和销售;规范社会上以热敏灸名义开办的治疗馆、保健馆、养生馆等机构的服务行为。三是规范考核管理。探索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示范小镇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把群众对热敏灸的知晓率、使用率作为核心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资金补助挂钩。坚持边建设边规范,边推广边规范,带动全省热敏灸小镇形成自上而下示范引领、自下而上全民参与的建设格局。
3.4 完善热敏灸小镇建设标准 坚持质量标准是基层推广不变形、不走样的前提。小镇建设要完善“四大标准”:一是完善技术标准。建议省中医药管理局分别出台简易版及专业版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优化颈肩腰腿痛症,过敏性病症,中风瘫症,胃肠功能性病症等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热敏灸优势病种保健方案,方便基层推广。二是完善产品标准。建议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和省科技厅建立基于热敏灸全产业链的艾苗选择、艾草种植和艾条、艾柱、艾绒加工的质量标准,加快研究易于推广使用、安全有效的热敏灸灸具和智能化热敏灸治疗仪。三是完善培训标准。建议省人社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完善热敏灸职业标准和培训大纲,设立省级热敏灸培训基地,明确师资资质、培训内容、培训周期、考核方式。对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或办学单位举办的热敏灸培训,学员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热敏灸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四是完善灸馆建设标准。明确热敏灸综合体验馆(站、室)的人员配备、设备设施、场地面积、文化宣传等具体要求。
3.5 强化热敏灸小镇建设保障 推进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跟进、要素聚集、全民参与的小镇建设格局。要做到“三个纳入”:一是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列入江西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及各市县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做好小镇建设的长远规划、系统推进。二是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列入实施“中医药强省”和“健康江西”战略考核内容,调动各级政府推进小镇建设的积极性。三是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热敏灸技术的普惠性。
同时,积极推进形成“四个合力”:一是政策合力。完善省市县(区)政府联动协调机制,整合相关部门职能,打通政策壁垒,形成领导重视、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政策合力。比如,出台全省医疗机构内调剂使用省中医院热敏灸艾条政策,把小镇建设所在地乡镇卫生院视同省中医院医联体,可以使用省中医院的院内制剂。提高热敏灸技术服务价格和热敏灸艾条价格,把热敏灸艾条纳入全省各级医保报销目录等。二是产业合力。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艾草种植、热敏灸产品加工销售、热敏灸技术服务,形成较为完整、相互支撑的热敏灸产业发展格局。适时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球热敏灸产业发展大会,建立热敏灸产业园,打造热敏灸总部经济。推进小镇建设与“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相融合,支持小镇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当地特色产业,带动全省旅游休闲、疗养度假、养老保健等产业发展。三是要素合力。设立热敏灸产业发展基金,鼓励优先采购我省热敏灸相关企业的原材料和产品,政府给予相应补贴。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热敏灸小镇,政府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大对我省热敏灸技术应用与开发工程研究中心的支持力度。四是宣传合力。整合宣传推广力量,形成大宣传格局。把热敏灸宣传纳入我省公益性广告。加强面向基层群众的热敏灸宣传,推进热敏灸技术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让广大老百姓真正“信灸、爱灸、用灸”。